安顿此心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廖晓明  页数:242  

前言

  让生命自在清和  独立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十月长假,人喧车欢,举国同此凉热。浮世喧嚣如热浪般一阵阵扑面袭来,令人格外渴念清幽安静的“别处”。于是,我悄然出城,去了数百里外的故园乡间作数日闲居。随身所携,除了一卷王瑶先生编的《陶渊明集》,另外就是一卷《安顿此心》的付印样。朋友发来短信说,君在山中乐逍遥,身边想必还带着稿子在看吧。正在山上忙于采摘野果的我回复说,没有呀。朋友说,看来这回你是真的“放下”了!在故园温雅素朴的屋檐下,我这个兀兀穷年的编辑匠,暂且“放下”,逃开由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句酌字斟还未妥,案头积稿又成垛”苦役交织的职业生涯,于秋日暖阳下面对屋前素馨的菜地幸福地发一会儿呆,看着不远处饱满而沉静的秋野,感受那岁月静好的意境,或者在山脚下凝视那口千年老井千年如一日泽我溉我乡民的清泉,更多是陪着小巧而老去的母亲说几句贴心体己的家常……偶尔在卧榻上抽读几页《安顿此心》,咀嚼此中真意,会心之处,不由得欣然一笑:此时此刻,不正是“此心安顿”么?  《安顿此心》的著者晓明君,系我研究生时代的同窗好友,更是同道中人。遥忆十多年前,在菁菁校园的红墙绿树间,青涩但清纯的我们也曾白衣胜雪,浅唱低吟,弹铗纵横。流光暗换,转眼十多年过去,当年的书生,像大多数人无可挽留的青春一样,已经被无情地招安在由所谓的职业、朝九晚五、责任、心机、光鲜衣着、穷通沉浮等符号编织而成的社会序列中,谋生,亦谋爱;自度,亦尽力度人;有值得欣慰之时,也不乏行路艰难的嗟叹。岁月消磨,可以聊以自慰也可以坦然示人的是,我们大体还保留、坚持、呵护着一份灵魂深处的敏感、面对世俗的清醒、岁月老去时的年轻,而没有、不愿意、不甘于完全沦陷为这个社会所大面积固化、异化的物质动物、商业人生、工作机器。夜深人静之时,或读书闲谈之际,常常探讨一番“安顿心灵”—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迂腐且不切实际的形而上的话题。福缘非浅,晓明兄这本《安顿此心》由我来做责编,也算是给了我一次澡雪心灵的机会。  常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可是对营营役役的当代人来说,我们习惯于走向远方,故乡总是留在与人生之旅相反的方向。乡愁与返乡,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宿命、一种纠结。对于这种难解的人生悖论,虽说传统的儒道佛各家说法不一,所依凭资源不同,因此开出的药方各异,但有很多其实都是不分时空而必须直面的人生“元命题”,如晓明兄笔下提到的“杀伐江湖”与“烟波江湖”的对立,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宗教生活“人生三层楼”的分别,以及“忙闲动静”、“宽舒迫促”、“盈满昃亏”、“宽容包纳”、“穷通进退”等生活方式的分野取径。安心是药更无方,软红尘里,安顿此心,无非是在这些元命题上作出自己个体化的理解、调适、平衡与处理。正是在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并无新意的老问题上,晓明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读者诸君除了留意作者深情有致的珠玑文字,更应体会其“绣口”之下的“锦心”,体味其文字中所体现的雅人深致、醇厚情怀、空灵意境。这得益于其天资聪颖和读书人的慧根。可圈可点之论,说出来似平淡无奇,但一般人却苦于说不出来。还有一点读者诸君不可误读的是,虽说晓明君直接提出“般若安心”的法门,主张“清减是福”,提倡“通过调伏、化解、管控、转移等手段,调服自己的欲望、情欲、物欲、名利欲等等,从而求达心通、心明、心开、心平、心净、心和”等等,但与由一味的奔竞进取转向虚无遁逃、由热切功利转向枯淡寂冷、由浓烈俗艳转向苦寒蹇涩、由服膺儒家转向过于倚重佛道资源这些单向度的人生取向不同,作者一直坚持着温暖的、建设性的、丰满的、多向度的人生构建。在他的心中,人间佛教是热烈的、悲悯的、执著的、多情的。他劝人安心首先必须安顿身命,先上物质生活这层楼,再上精神生活、宗教生活之楼(可悲的是人们往往仅停留在物质这层楼!);他劝人要成全自己,“做人要有使命,有担当,有益于国家社会之事,要任繁事艰,百折不回,不认真则无以心安;做人同时还要有些素静之心、淡泊之志,个人得失恩怨,太计较也无以心安”;“多情于你的子女爱人,多情于你的父母兄妹,多情于你的朋友同事,多情于你的同族同类,多情于你的家,多情于你的土,多情于你的国,多情于这个有情世界”……交往多年,在生活中,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尽心尽力地尽着朋友、学生、儿子、父亲、丈夫的职分,居于俗世而保持着一份精神出世的搴举之心,心游八方而不放弃沉潜的现实关怀,俯瞰人世而又悲天悯人。在今天,人间佛教也罢,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也罢,我以为出世而不厌世、遁世,方是当代人最好的安心立命之所在。滔滔红尘,娑婆世界,人心固然需要清静、清和、清淡,更需要安详、活泼、温暖,如此方可“点亮智慧的心灯,修剪生命的荒芜”。在这一点上,劝人懂得“放下”,而不是轻言放弃,晓明兄可谓是持中秉正、度己度人,得人生之正道真解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宋代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确实,人若悟此禅意,懂得智慧地“放下”,那一定日日都是好日,触处皆为美好,鼎镬煎熬顿成清凉祥和,烦恼无明化为随缘自在。  编完全书,有感以上,权为序。且以之为同道友情之见证,兼为“此心安顿”、生命祥和之自期。

内容概要

  绣口锦心般的珠玑文字,悲悯而又温暖,执著而又醇厚。登石钟山则“凭栏江山,用肉眼量,看烟波浩渺,水天无际。反顾内视,用心眼看,觉心空浩渺,心量无涯”,看着吞吐江湖的波浪,作者蒸煮历史的风烟。从地理景观到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入幽微,出宏阔,从艺术、政治和生活三个方面,讲述着“善用心量”的人生哲学。作者在回味《菜根谭》的“无限意”之余,希冀从渊默如雷的佛法禅道中,让世人穿越“般若安心”的法门,“通过外在的追求和内在的自省求得生命的相对圆满和生命的相对自在”,“如如不动”,“安顿此心”。

作者简介

  廖晓明,网名日月经天,文学硕士,古庐陵人氏。现居南昌,在通信行业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同时主编一本行业刊物。游走在最深的红尘,却常起烟霞之思。谋稻粱之余,坐拥萧斋,以书为舟,出入文史哲宗心理学诸领域,自得其趣,兀兀穷年。近来始将十年读书感悟、十年生命思索,借助与网路交流陆续形诸文字,已出版《读破才子心:绝世才情背后的不羁灵魂》等书。向往的生命状态:一生清福,尽在素书几架、炉烟几缕、山水几程。

书籍目录

序:让生命自在清和(张国功)第一卷 心安是归处两忘烟水里:夜话江湖心安是归处人生三层楼: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心量无涯:石钟山感悟心量定律第二卷 菜根无限意安顿此心:菜根嚼之一如如不动:菜根嚼之二清减是福:菜根嚼之三栖守道德:菜根嚼之四三轮体空:菜根嚼之五执两用中:菜根嚼之六执相非真:菜根嚼之七第三卷 生灭总是缘情探(上)情探(下)就中更有痴儿女缘起缘来涛生涛灭说情禅第四卷 勘破三生石生死纶音(一)生死纶音(二)生死纶音(三)生死纶音(四)旁观因果三生石上旧精魂第五卷 禅意我心知三心不可得多情乃佛心见山见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难舍能舍:读《虚云老和尚年谱》第六卷 熄灭贪嗔痴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修剪生命的荒芜点亮智慧的心灯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红尘、真妄之辩怜惜杜丽冷眼看“扁”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凡圣一念间附 录《菜根谭》全文录存《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录存《憨山大师醒世歌》、《前贤醒世杂咏》录存代跋:优雅地穿越红尘(梅子)后记

章节摘录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几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黄霜《沧海一声笑》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这首歌,是我非常喜欢的,激越苍凉与宛转低回交织的曲子破空而来,每次听了唱了,都令我心旌摇荡,一颗心不觉就被烟水迷离的江湖漫漶了,飘然便起远引之志。当然,若能有情义相挺的兄弟,或吹箫的美女相随,那就更庆快平生了。  佛说修罗道是最爱争斗的众生。但因不同“道”吧,没见识过,但看看这个人道的争争斗斗,却委实让人心悸。大也是斗,小也是斗;有也是斗,无也是斗;穷也是斗,富也是斗;文也是斗,武也是斗;哭也是斗,笑也是斗,斗得流尸漂杵,绝种灭国;斗得山河变色,残阳如血,无始以来就没有消停过。八月八日是个好日子吧,奥运开幕,举世踊跃,该歇着了吧?侥幸之问,没想到小国格鲁吉亚和“巨熊”俄罗斯,曾经的一家人,乒乒乓乓,打起来了。台湾,多肥的小岛,人在里面却不肯好好过,“蓝”、“绿”、“统”、“独”,分成几派,整天跟斗鸡似的,蜗牛角里争长短,槐荫树下穷折腾。  人确实是一种比较矛盾的动物。一有点安宁,耐不住了就想斗;斗得久了,就想过安生的日子。但是人哪有这个想斗就斗、想停就停的自由呢?孔武者,狂热者,往往为了山河,为了红颜,为了仇恨,或者就为了一点嗜血的杀性,把千万人捆上战车。世上颠倒乾坤、拨弄苍生的,英雄也好,枭雄也好,是极少数。一部二十四史,掰来掰去,也就那么几十几百号人。可悲的是万千苍生卷到里面,刀头舔血,剑底惊魂,大部分做了炮灰。“江山笑,烟雨遥。”身在血腥的局中,怎能不向往烟波垂钓的潇湘云水,一拍一歌无限意的世外桃源?但是涉世深了,牵系多了,岂能容你一走了之?“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如梦的琴声余韵尚未袅尽,杀气已氤氲而起,追魂一刀斩,看招!  两个江湖,一个是杀伐江湖,一个是烟波江湖。进一步就是生死,退一步就是烟波。  都说江湖风波险恶。世上卷入杀伐江湖而身不由己者居多,但相当一部分还是主动卷人的。因为这个江湖实在是太让人心旌摇荡:弹剑长啸,快意恩仇,一统江湖,南面称雄,江山美人,两样销魂。所以,尽管身边就是烟波,很多人偏偏会视而不见,很多人也知道烟波江湖的好,但往往经受不住杀伐江湖的诱惑。“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晋代大诗人谢灵运,半辈子游山玩水,他是太喜欢烟波江湖了,但素心如彼,也还是禁不住诱惑,蹒跚着步入是非之地,换来个被杀戮的结局;崇拜谢灵运的李太白,一方面五岳寻仙不辞远,一方面又不能绝情于世事风烟,垂垂将老之际,竟一头栽入江湖(人永王李磷幕),差一点被午门问斩(被郭子仪救出)。你看,这么标榜炯波的人都难以免俗,其他就更不要说了。于是,武人谋客,才子红颜,飞蛾扑火,前仆后继,或以力豪夺,或以智巧取,或冲冠一怒,或谋定而动,扑向这个江湖。奈何万千烟尘,江山只容有一主;绝代风华,消得几个英豪?鼎下风烟,江湖波澜,毕竟快意者少,失意者多。美人自刎乌江岸,将军空老玉门关,空余得一声长叹。人们常说,只要追逐过、快意过、爱过、恨过,虽死犹荣,失败了也是英雄,是不是?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但是作为局外人,作为普通人,还是比较同情失败者的,这不,《霸王别姬》是大家最爱看的一折戏了。  雍正说:儒以治世,道以治身,佛以治心。在中国人的传统人格中,特别是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中,多半是双重的。一重是杀伐江湖。儒家讲“达则兼济天下”,读过几本孔孟之书的,大都抱有用世情怀。一重是烟波江湖。这个烟波江湖指的是人们在用世时遭受挫折,或者是在失去了舞台时,借以安顿心灵、抚摸创口的隐逸无为心态。他们熟悉儒家经典,同时又出佛人道。用世时,儒家思想是利器;闲顿时,佛道情怀便来安心。躲不过明枪,防不住暗箭,苏东坡从杀伐江湖死里逃生贬到黄州,摸着脑袋,心有余悸,文章盖世又如何?致君尧舜又如何?还不如和光同尘,混迹渔樵,终老烟波,说不定还能享个天年,赚个余生。“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安顿此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