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浩良注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书籍目录
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上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后记
章节摘录
1.1 孟子见梁惠王〔1〕。 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3〕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4〕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5〕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6〕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7〕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8〕。未有仁而遗〔9〕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10〕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九年后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2〕叟:老人。〔3〕士庶人:士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4〕交征:互相争夺。征,取。〔5〕弑(shì):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6〕万乘(shèng)、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7〕苟:如果。〔8〕餍(yàn):满足。〔9〕遗:遗弃,抛弃。〔10〕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人家,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士人和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可算不多。可是,如果先利后义,那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就不会满足。如果先义后利的话,就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说利呢?” 评析 何须言必及利呢?孔子不是早就说过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人处世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荀子认为,盛世重义,乱世重利。司马迁说自己读《孟子见梁惠王》,常常感叹不已:利实在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啊!所以君子不言利,这是儒学传统。 朱熹《孟子集注》说得好:“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今天,利义齐飞,君子已不羞言利,或者说,君子也要言利。但是不是也有必要多言“仁义”而“救其弊”呢?当然,也不可能只说仁义而不说利,应该是既说利也说义,或者,还是用圣人孔子的那句话来调节,叫做“见得思义”。 1.2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1〕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2〕在灵囿,麀〔3〕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4〕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5〕曰:‘时〔6〕日害〔7〕丧?予及女〔8〕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类。此章所引出自《大雅·灵台》。〔2〕王:此指周文王姬昌,殷王纣时的诸侯,其子武王伐纣,灭殷。〔3〕麀(yōu):母鹿。〔4〕牣(rèn):满。〔5〕《汤誓》:《尚书》中的一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汤誓》这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诅咒夏桀的话。〔6〕时:同“是”,这。〔7〕害(hé):同“曷”,何时的意思。〔8〕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享有麋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评析 孟子认为: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的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历史上贪婪残暴的君主,不顾人民死活,搞得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到了真正舒心的快乐。这些都证实了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正确性。 从《孟子》中的这一段记载,可以得知,远在上古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共有、共治、共享的公天下的政治思想。从夏朝开始,由于帝位世袭,帝王们穷奢极欲,和老百姓有了天渊之别。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孟子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孔子的只言片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傅佩荣 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 ——朱熹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 ——程颐
编辑推荐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孟轲是鲁国贵族之后,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基础国学:孟子译注》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基础国学:孟子译注》不但全文翻译,更用精彩的语言,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作出精彩的点评。既细致入微地展现原书的亮点,同时又加以阐述发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掌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