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今之争(文学卷)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尹成琰 等 著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史册,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刚刚过去的公元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最为复杂尖锐,斗争最为激烈,社会变革最为急遽深刻的一百年。  这一百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结束了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完全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新中国像巨人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一百年,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救亡图存,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远涉重洋、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开拓创新,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就义、慷慨赴死,涌现出一个个思想巨擘、学术巨人、英雄豪杰、民族骄子,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活剧。一百年,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公元20世纪的中国,却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内容概要

  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的一个分支,本卷试图从现当代文学的各个侧面评述有关论辩的历史情况及各方观点,希望为读者搭建一个回望世纪性论争的小小平台。本书作者对于有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容量的新、旧文学论辩,以更加客观、公正、平和的心态和眼光对当年那场论辩进行清理、研究和评判,它所蕴涵的命题的思想与文化资源,至今并将长久地成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书籍目录

绪论世纪之辩:新旧文学阵营的对峙一、新旧之冲突二、中西之比较三、文白之优劣四、激进与保守的分野第一章 横空出世:文化激进主义与新文学的倡导一、革命与改良策略的交响二、“活的文学”的建构三、“人的文学”的张扬第二章 破旧立新: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批判一、“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二、“旧诗的骸骨已被人扛着向张着口的坟墓去了”三、“旧戏不能不推翻”四、黑幕小说:“杀人放火奸淫拐骗的讲义”五、鸳鸯蝴蝶派:“文字上的手淫”第三章 整理国故:五四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清理一、《新潮》与《国故》的抗衡二、梁启超与胡适的争辩三、新文化同人间的驳难四、当下的审视视角第四章 重估“学衡”:学衡派的历史痕迹与现代意义一、学衡派的历史选择二、主流学术话语的边缘学派三、传统回归时的移位思考第五章 考量“甲寅”:新文学与甲寅派的论辩一、时代观念的错位二、文学理念的对决三、文化影响的辩驳第六章 百年是非:启蒙话语下的白话文论争一、近代维新运动对白话文的提倡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白之争三、文艺大众化视野中的白话文四、世纪末对五四白话文的历史重估第七章 世纪回眸:新文学的自我审视与反思一、叩问背后的真实二、重拨语言迷雾三、山雨欲来风满楼四、文学的自主选择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后记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发生于五四时期但其话题和论争却绵延于整个20世纪的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论辩。  本来,新文学与旧文学的论辩在五四时期便已见分晓,它以新文学的高奏凯歌和旧文学的全军覆没而告结束。实际上,这是一场势力相差十分悬殊的论辩。在唯“新”是尚、唯“西”是从的激进思潮冲决一切、摧枯拉朽的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几乎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便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反对派。他们把对方“妖魔化”,把对方所维护和坚守的中国传统文化“妖魔化”,并由此形成了影响几乎整个20世纪历史的话语系统。在后来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成为了令人仰慕的文化英雄,而旧文学的维护者们则无一例外地成了不识时务的历史小丑,这似乎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和盖棺的定论。  然而,这段历史和这场论辩所引起的话题却并未终结。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围绕着新文学与旧文学论辩的论辩又一次展开。当年属于旧文学阵营的如林纾、学衡派和甲寅派等重新浮出历史水面,获得了较多的肯定性评价,昔日的守旧、保守姿态也被赋予了正面、积极的意义。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的历史局限则被凸显了出来,诸如庸俗进化论、激进主义、非学理、情绪化等弊病一再受到人们的非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古今之争(文学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