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檀作文,唐建,孙华娟 著  页数:575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诗歌方面讨论的一些主要问题,载录了论辩各方的一些基本观点,这对于学习、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与研究作家作品都是很有用处的。它可以使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我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因为它和我们的文学史学习、作家作品学习很贴近、很直接。古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学性来说,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都占主流地位。

作者简介

  檀作文,男,安徽东至人,1973年3月生。199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孙静教授,研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199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振刚教授,专攻先秦两汉文学,2000年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诗歌教育与传播工作部部长,兼任中国诗歌网站长、北京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同时也是中华诗词研究院研究员。北大求学期间,曾在林庚先生指导下研读李白,并追随吴小如先生研读儒家经典与中国诗学。治学方向以儒家经典与中国诗歌为主,出版过《论语解读》《朱熹诗经学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网络诗词年选》《李煜》等专著数种。以周穆之名作《且听风吟》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诗经》研究论争一、《毛诗序》的作者和时代问题(一)20世纪以前关于《毛诗序》作者及成本年代研究的论争/010(二)20世纪前半叶关于《毛诗序》作者及成年书代研究的论争/013(三)20世纪80年代关于《毛诗序》作者及成书年代研究的论争/019(四)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关于《毛诗序》作者及成书年代研究的论争/025(五)结语/030二、“《国风》民歌说”是否成立之论争(一)“《国风》民歌说”的由来/033(二)“《国风》非民歌说”派学人对“《国风》民歌说”的质疑/035(三)对“《国风》”非民歌说派学人批评“《国风》民歌说”的反批评/040(四)“《国风》民歌说”与“《国风》非民歌说”之争的意义/043第二章 《楚辞》研究论争一、“屈原否定论”相关之论争(一)围绕廖平、胡适的“屈原定论”所展开的系列论争/050(二)何天行、朱东润的“屈原否定论”及相关批评/063(三)三泽玲尔的“屈原否定论”及相关批评/074(四)结语/08l第三章 汉代诗歌研究论争一、乐府机构的初设年代问题之论争(一)主张乐府设置不始于汉武帝时期的一派意见/084(二)坚持乐府机构始于汉武帝时期的一派意见/086(三)结语/088二、《孔雀东南飞》写作年代之论争(一)二三十年代关于《孔雀东南飞》写作年代的论争/'09C(二)二三十年代之后关于《孔雀东南飞》写作年代的论争/095(三)梅祖麟:从诗律和语法来看“焦仲卿妻”的写作年代/098第四章 魏晋诗歌研究论争一、建安诗歌研究论争(一)对“建安风骨”的不同理解/102(二)关于曹操的评价问题/107(三)“抑丕杨植”与“抑植杨丕”/112(四)三曹游仙诗的评价问题/115(五)蔡琰诗的真伪论争/119二、阮籍《咏怀诗》主题论争三、玄言诗的评价问题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研究论争一、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绩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鲍照《拟行路难》研究三、庾信研究四、“永明体”研究五、宫体诗及其评价六、《木兰辞》的创作年代与主题思想之论争第六章 隋及初唐诗歌研究论争一、隋及初唐诗歌的总体评价问题二、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沈、宋诗的评价问题四、陈子昂诗论及诗歌成就的评价问题五、《春江花月夜》主题之论争第七章 盛唐诗歌研究论争一、“盛唐气象”的论争……第八章 中唐诗歌研究论争第九章 晚唐诗歌研究论争第十章 唐五代词研究论争第十一章 宋词研究论争(上)第十二章 宋词研究论争(下)第十三章 辽金元诗歌研究论争第十四章 明代诗歌研究论争第十五章 清词研究论争第十六章 近代诗歌研究论争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后记编辑后记

章节摘录

  (五)蔡琰诗的真伪论争 根据前人的资料,署名蔡琰的作品有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但是对于它们的真伪,在古代就已经有了争议,20世纪继续延续这种争议。就两首《悲愤诗》而言,有四种说法:两者肯定说、两者否定说、肯定骚体说、肯定五言说。  两者肯定说范晔在《后汉书·董祀妻传》中最早肯定两首《悲愤诗》均为蔡琰所作。20世纪内的40年代之前,主张此说者有胡适、联沛等人。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谈到,蔡琰被胡骑掳到南匈奴,曹操用重金将其赎回之后,她感伤乱离,创作了《悲愤》二篇,叙述她悲哀的遭际。联沛于《蔡文姬的三篇作品》一文中,还凭自己的眼光,列出了蔡琰三篇作品的创作顺序:骚体《悲愤诗》最先,次是《胡笳十八拍》,最后是五言《悲愤诗》。凭借的依据是什么,联沛并没有说明。  五六十年代,不少学者也持“两者肯定说”。高亨认为这两首诗歌都异常明确地叙述了蔡琰被掳入胡的主要经历,就这一点来说,两首诗歌都应看作是蔡琰的作品。  直到1998年,管雄仍然同意这一说法。管雄以现在的创作实例来加以证明,认为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同一题材写作两篇作品是常有的事,就像现如今,有些小说,改编成话剧或电影剧本一样,作者还是一个人,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因此,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应该相信《后汉书》的说法,两首诗歌均为蔡琰所作。  两者否定说主张此说者较少,40年代有张长弓,80年代有蔡义江。张长弓于《读(蔡琰悲愤诗辨)》一文中,先分析汉末史实,然后提出八点理由:时间不合;解释不易;胡地景象不合;两诗意思相重;咒骂董卓可疑;抄袭《董卓传》;诗词明白感慨;钟嵘未读蔡琰诗。据此,张文得出“两首《悲愤诗》不出于蔡琰之手”的结论。蔡义江则不仅认为两诗不是蔡琰所作,而且还根据诗歌的语句进行分析,认为与晋宋间文人的语气相仿佛,因此,认定两首诗均是晋、宋间某一佚名文人的拟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