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1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韩晶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前言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得益于我的朋友、心理咨询师郭茅。她说她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个案,如果拍成电视,会让更多的人获益。这个沉静而优雅的女子开始轻声细语地讲述起来,很快,我就被她的故事吸引住了,那是一些令人震惊又叫人心碎的故事。我说有机会把这些故事拍成纪录片吧,那将是富有震撼力的。 不久,我找到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总监应启明先生,把我的初步设想告诉了他,他当即表示支持,并提醒我有必要在节目片头注明:故事取自真实案例,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并由演员出演。其实,这不仅仅只是出于对当事人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更是为了避免把当事人的痛苦当作无关痛痒的猎奇。不久,样片《深度绝望》拍成了,故事所传达的真实的力量,以及我们所运用的剧情类纪录片的全新表达方式,很快获得了认可。在应启明先生的鼓励下,我们一鼓作气拍摄了十集剧情类纪录片《秘境寻踪》,节目播出后赢得了高度.的评价。这是2007年初夏的事情。 时隔三年,我受sMG艺术人文频道的袁晔珉书记之邀,与频道总监王磊卿先生、副总监钱晓茹女士共同商议节目制作事宜。交谈中,他们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切关注和对苍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在物质泛滥的现实中对于人文精神的坚守,令我深受感动。几乎是一拍即合,我们商定了拍摄三十集系列人文纪录片《心灵捕手》的计划。 节目制作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不舍昼夜,阅读了大量心理学著作,并得到了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的鼎力相助,有机会向多位心理专家虚心请教、潜心交流,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次拍摄间歇中,担任节目嘉宾的心理学专家陈福国教授对我说:“你知道吗?你是在做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你用你的节目在帮助很多人,让他们的心灵获得成长!”本以为,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然而抬头望去,却发现陈教授竟是一脸的郑重与怆然。刹那间,我心头似乎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重量,我突然领悟到,无论是心理危机,还是由心理危机所引发的某些反社会行为,其实都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与当事人的原生家庭、成长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心理干预也不仅仅只是对个体进行干预,更是对当事人的家庭成员关系、社会教育背景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或重构。从这个角度而言,心理学已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而《心灵捕手》也不仅仅只是悬念和冲突,它更是一份对孤独的个体生命的深切同情与观照,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向善的力量的信念。 经过半年多的资料搜集、专家访谈、撰稿、拍摄和后期制作,纪录片《心灵捕手》于2010年1月27日在艺术人文频道正式开播了。 节目开播前,我打电话给我的朋友、文汇出版社编辑乐渭琦先生,希望他能抽空看看这个节目。出于对老朋友的关怀,他始终关注着我的节目,并给予我中肯的意见。当获悉了节目的大致内容后,平素一向爱说话的乐渭琦突然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告诉我,前几天,他的同事年仅十三岁的女儿跳楼自杀了。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小女孩因为琐事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当班主任得悉后,竟然无视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极其粗暴的方式当众批评了她很长时间。小女孩回家后,当即留下数封遗书,决绝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乐渭琦最后说,一朵鲜花的瞬间枯萎,固然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但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至少对儿童心理的探索和了解是欠缺的。如果这个节目能够早一点播出,类似的悲剧可能就会避免。言语间,透出深深的悲悯和感慨。或许,正是对脆弱的生命的这份悲悯,让他产生了想做这本书的冲动。在他的鼓励下,我们从纪录片《心灵捕手》和《秘境寻踪》中精选出二十八个故事,编辑出版了这本纪实文学。感谢心理学,这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我以及我的团队从中获益匪浅。深深地感谢应启明先生、袁晔珉先生、王磊卿先生和钱晓茹女士,没有他们,就没有纪录片《秘境寻踪》和《心灵捕手》。还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戴平院长、心理学专家陈福国教授、华师大心理咨询工作室的领导人陈莉老师,以及心理咨询师郭茅、侯晓芳、陈闯、陈默、车界龙、李惠敏、孙丽娟、孙勇先、王曦、庄丽、张庆、乔丽萍、睢蓉、张月美等人,他们的执著和努力,不仅拯救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滋润和抚慰了求助者干涸的灵魂,还让更多人拥有了沉思和自省的力量。更要感谢乐渭琦先生,正是由于他对生命的悲悯与守望,才使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韩晶 2010年7月9日于上海
内容概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10%的人口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高压”状态中的上班族和深陷家庭情感危机的人群。而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压力人群更是高达20%。“心理疾病时代”已然到来,人们对此却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本书通过对心理学案例的深度探究和剖析,揭示了人们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当今社会为排除这种压力所作的有益探索。
书籍目录
危险的游戏惩罚冷酷的心高度战栗饮鸩止渴夜半敲门声崩溃边缘厌食魔鬼丈夫不会写字的语文老师套中人魔镜谁是债主父女冤家偷内衣的少年神秘的病人幻觉无处逃遁隐痛谁对木偶施了魔咒谁之错夜游墓地的少年我为结婚狂魔鬼契约麻雀的心有偷窃癖的男人坠落深渊网络魔咒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小琳与现在的未婚夫相恋多年,感情笃深。未婚夫敦厚体贴,十分珍惜她,是小琳决定终身托付的男人。两人的婚期定于五一佳节,算来已迫在眉睫。随着婚期的逼近,小琳内心的不安也与日俱增,她深陷于“究竟是说还是不说”的两难境地而不能自拔。如果将这段往事向未婚夫和盘托出,她担心未婚夫因为不能原谅她而悔婚;但如果隐瞒真相,又恐结婚后秘密会不攻自破。她究竟该作何选择呢?是说还是不说?什么时候说?该怎么说?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她,令她终日惶恐。小琳的状况正如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美丽的乡村姑娘苔丝遇见了心仪的爱人,然而,热恋的快乐却始终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忧郁。原来,苔丝的心中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她曾与一位富家子弟生有一子,但最终却遭无情抛弃。多年后,当真正的爱情降临时,是否将往事向爱人坦白,便成了苔丝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如果不对爱人坦白,苔丝将难以面对内心的愧疚和谴责;但如果坦诚相告,又恐得不到爱人的谅解而遭嫌弃!在现实生活中,小琳的惊恐发作既然是源于“说还是不说”的困扰和焦虑,那么,她又为何要通过每天蹲守医院,并苛求未婚夫接送这一举动来表现呢?她的“医院情结”究竟想表达怎样的隐秘意图呢?
后记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得益于我的朋友、心理咨询师郭茅。她说她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个案,如果拍成电视,会让更多的人获益。这个沉静而优雅的女子开始轻声细语地讲述起来,很快,我就被她的故事吸引住了,那是一些令人震惊又叫人心碎的故事。我说有机会把这些故事拍成纪录片吧,那将是富有震撼力的。不久,我找到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总监应启明先生,把我的初步设想告诉了他,他当即表示支持,并提醒我有必要在节目片头注明:故事取自真实案例,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并由演员出演。其实,这不仅仅只是出于对当事人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更是为了避免把当事人的痛苦当作无关痛痒的猎奇。不久,样片《深度绝望》拍成了,故事所传达的真实的力量,以及我们所运用的剧情类纪录片的全新表达方式,很快获得了认可。
编辑推荐
《心灵捕手》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工作室提供案例,系列电视节日《心灵捕手》由SMG艺术人文频道同步播出。心悸、恐惧、抑郁、狂躁……林林总总的症状如迷雾叠嶂,而心理专家则如同侦探拨开表象,深入潜意识的深海,打捞尘封的记忆,捕捉隐秘的心灵“肇事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