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酱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刘媛  页数:1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由新创作网(www.xczw.net)策划编辑的《Zer零·小说酱》是零系列第一季。人气作者王若虚,90后美少女作者季若离,网络语录鬼才刘小禄,复旦大学才女刘媛,更有独唱团小饭讲述韩寒,送上文字盛宴。    《小说酱》共收录7篇小说,其中主打小说人气明星作者王若虚《若干年华》是大学生家教为切入点,讲述当初被拆散的中学生早恋情侣进入大学后重逢的故事;张怡微《独立寒秋》取材于畅销书枪手的真实生存状态;季若离《逆光》则是讲述未成年少女在繁华世界中的物质和情感之间的徘徊;刘小禄《我不是小混混》取材于真实社会事件,笔触冰冷凝重,醒世意义深远;刘媛《伊丽莎 白》以形式特别、语言温馨而取胜,触及当代城市诸多心灵问题;《寻找故事》语言别致,将小说和现实生活进行了行为艺术般的融合;九苏《年少如刀》则是向读者展示了小说从初稿到成品稿翻天覆地大改造的过程,前后对比十分强烈。    “零”系列还加入了“小说解码”部分,该板块邀请从事写作多年的小说家或者经验丰富的小说编辑,从理论和实战两个方面,向有心尝试写作的读者介绍小说创作的一些基础技巧和经验,比如如何抓住灵感、如何处理故事、如何做人物设置、如何把握节奏与结构、如何将作品从故事提升到小说等等,并指出创作中容易碰到的瓶颈和陷阱,为他们提供一种先行者的经验。    最后,“零”系列的“零号档案”会邀请一位知名的年轻作家或者著名文学读物的资深编辑进行独家的深度专访,从他们的作品到成长历程,以及圈内的经验之谈,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写作人、分享写作点滴的窗户。

作者简介

  我是三三,我的生命线今年恰好爬过“18”这个数字。在这颇具标志性的一年里,我被一本叫《Zer零》的时尚文学刊物,选中作为青年作者培养对象。所谓被培养,我后来体会到,就是被编辑打击和折磨。而之前,喜悦和憧憬装满了我的内心。  为什么被选中,我不清楚,但我自己确实喜欢用水笔芯,在自纸上,镌刻出世界在我眼球里的缩影,虽然有时会因牵扯人过度的想象力而难以被人接受,但我个人乐此不疲。当然,那只是曾经的一种状态。曾经,我自以为我这一生都会与文字有些纠缠,但现在.这种“纠缠”恐怕变成了“纠纷”。因为有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我写不出恰如其分、让编辑点头的故事。  接待处大叔询问过后,递给我一块写着我名字的磁性小黑板,示意我走北偏东30度的那条路去编辑办公室。我曾到过这个地方几次,并和许多素不相识的写手们一起排了队,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块磁性小黑板,用魏碑体写出的名字标注了我们的身份,肉眼无法读取的,还有我们复制般相似的文学理想。深居筒出的编辑会按顺序召唤一些名字,然后总有写手以忐忑不安的形态迈入编辑办公室.再脸色惨自地迈出来。

书籍目录

小说与幕后  若干年华  逆光  独立寒秋   最后的小霸  伊丽莎 白  寻找故事 小说解剖课  小说解码1 :故事  变态大改造:《年少如刀》与《跟踪》  零号档案:小饭《Zer 零》读物系列小说家!注意!

章节摘录

  我是三三,我的生命线今年恰好爬过“18”这个数字。在这颇具标志性的一年里,我被一本叫《Zer零》的时尚文学刊物,选中作为青年作者培养对象。所谓被培养,我后来体会到,就是被编辑打击和折磨。而之前,喜悦和憧憬装满了我的内心。  为什么被选中,我不清楚,但我自己确实喜欢用水笔芯,在自纸上,镌刻出世界在我眼球里的缩影,虽然有时会因牵扯人过度的想象力而难以被人接受,但我个人乐此不疲。当然,那只是曾经的一种状态。曾经,我自以为我这一生都会与文字有些纠缠,但现在.这种“纠缠”恐怕变成了“纠纷”。因为有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我写不出恰如其分、让编辑点头的故事。  接待处大叔询问过后,递给我一块写着我名字的磁性小黑板,示意我走北偏东30度的那条路去编辑办公室。我曾到过这个地方几次,并和许多素不相识的写手们一起排了队,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一块磁性小黑板,用魏碑体写出的名字标注了我们的身份,肉眼无法读取的,还有我们复制般相似的文学理想。深居筒出的编辑会按顺序召唤一些名字,然后总有写手以忐忑不安的形态迈入编辑办公室.再脸色惨自地迈出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说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零,是一种热爱~从零开始是一中态度~
    对所有的写作而言,只有坚持并始终热爱着,就有可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喜欢书中刘小禄的小说,淡然,伤感,但又有苍劲的感觉。
  •   内容很丰富,小说口味较多,可能不能实现一篇满足所有读者,但这一本应该可以,总有一篇是你的菜。
  •   买此书就是奔着王若虚去的,没有让我失望!!!
  •   拿到《小说酱(“Zer零“丛书)”》心里是无限好奇的,一是好奇为什么叫Zer零。在我的印象里,有许多动漫角色都叫ZERO,算是历害的人设。因为的外形是一种圆满,无所缺失,也无弱点。是开始也是结束,就像这篇评的标题:是无也是一切。让我好奇这本小说集的初衷可是如此,意味着里面的小说是开始也是终结者?是无也是一切?二是为什么叫小说酱。酱,乍一听,以为是指匠。可是我不大喜欢这个匠字。这个世界的各行各一里从来不缺少手艺精良的匠师,而是缺少大师。小说酱,表现是指一种调味品,内里是希望在这里发表作品的作者们慢慢沦为“小说匠”吗?《小说酱(“Zer零“丛书)”》是打算培养一批有纯熟写作技巧却没有打动人心的灵魂的小说匠吗?如果是这样,真是让人打心底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我更愿意相信,小说酱三个字的由来只是因为一句流行词:小说就是酱的。酱=这样。我更愿意相信,ZERO零是取意:优秀的小说家都是从0开始。

    Mr.Mok的零言让我看到原来《小说酱(“Zer零“丛书)”》的起源于呵护写作热情和提供培育新人创作发表平台的初衷。愿看小说,愿写小说,有写作梦想的人都是Zer零。Mr.Mok的零言里“如果你也是某个想写小说的傻瓜”一段写得特别的感人:“你要相信,相信你选择的路。。。你要勇敢,最困难的问题不是生活压力,而是望不见头的孤独。。。你要坚持,写作是场马拉松。。。。你要淡泊。写小说不是能赚钱的好选择。。。。”很励志,很诚恳,很语重心长。如师长般先把苦处说在前头,写作真来不得犹疑啊。

    手上的这本《小说酱(“Zer零“丛书)”》是系列图书中的第一本,除了有若干篇在各领域有所长的青年作家们的文字盛宴,辟如人气作者王若虚,90后美少女作者季若离,网络语录鬼才刘小禄,复旦大学才女刘媛,更有独唱团小饭讲述韩寒等。更有市面很少见的小说创作指导性质的“小说解码”部分。说起来,小说现在全网络全杂志都是,这类的小说解剖课倒是比较少见,也比较需要。即便不写小说,看看如何更好的看小说,不也非常有裨益吗?我也是从这一部分先看这本《小说酱(“Zer零“丛书)”》。

    甫跃辉在理论篇中说:写小说从讲故事开始,并例举了古今中外名人写小说与讲故事的故事。比如余华是“篝火旁能讲故事的那个人”,蒲松龄熬绿豆粥请路人讲个故事即免费享用等等。小说从讲故事开始的提法我赞同,不过,他的从看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建议我并不认同。学习商业电影叙述手法,只会越来越“匠”不是吗?大量的商业片的制作只会让人审美疲劳,越来越远离商业片。对待小说的态度也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看这样的解码,再回头看到这里新锐青年们各自讲的故事,还是感概良多。中国从来不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小说酱(“Zer零“丛书)”》里各位的精彩小说就不一一点评了。总之,Zer零从无到有,希望这种善意的指导,有益的分析和解读,能让中国一大批自发的写作者们从弱小到强大,跨入优秀作家的行列,也愿中国的文字事业越来越繁荣。
    除此之外,《小说酱(“Zer零“丛书)”》的装帧也很别致,彩版插图,无论是从蛹到碟的蜕变,还是春意盎然的Novel Department,都令人赞叹编者的用心。辛苦了各位,加油!
  •   把小说冠以酱的称谓实在是别具新意。我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在我们家乡无论早晚,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备有一小碟酱来佐餐,或生吃或炸鸡蛋酱、炸肉末酱,但万变不改其拙朴的贫民身份。因为从小的耳闻目睹我自然知道酱的来龙去脉与贫民身世,所以对这本美其名曰为小说酱的杂志也生出油然的亲近之感。

    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拿到这本《ZER零小说酱》我就莫名地喜欢着。这种感觉很特别,有点陌生又似曾相识。也许是选本与框构的别具一格让我看到了小说集的新格局;也许是超级年轻的作者群让这种新更生发了锐呢。当我在编者写给想写小说的傻瓜们的话中读到:“你要自信、你要勇敢、你要坚持、你要淡泊”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喜欢是源于编者对年轻的写作者深深的朴素的热爱;是源于这四个你要已经把一个写作者的艰辛与美德完美地呈现给这个世界。告诉世界这是每一个胸怀理想的人,尤其是对文字对文学有所期待的人都必须具备的,也告诫写作者本身这是不断自省其身谋求成长的警言。

    这是“一个创作平台,一个写作训练场,一个梦想实现的地方。探索青年写作者成长的模式,不但努力告诉读者哪些是好小说,是继承传统融合时尚元素的作品,还努力通过理论诠释,证明一个酷爱玩味故事的年轻人,最终可能变成一个出色的小说家。”我被这样的发行初衷所感动,其实抛却几个年轻的90后作者怯生生的短篇优劣不说,我尤其喜欢每一篇小说之后的“幕后”策划。更加喜欢小说解码和专访,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篇小说的整个制造流程,更能一不小心就顺路收获点注意事项或酿造技法之类的东东;而且还能看到走上餐桌的途中,传统意义上对作者和作品总是持着“横挑鼻子竖挑眼”态度的编辑的所思所想、所作和所为;还有三三或小饭这样一群年轻作者,他们那些无法掩饰着青涩的又在过早地触摸的成熟,和在他们沉静的背后,我看到并感知的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对文学对梦想的坚持,对黎明对黑夜的坚持……

    在这个从不缺少滑天下之大稽事或物的世界,在今天这个文艺勃兴的时代,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沉下心来,坚持以文字的梦想来丈量与诠释生命的长短与喜乐,何其珍贵,可是能够为这些人做嫁衣的平面纸媒却少之又少。那么我就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无论是写的还是读的,最惬意的事情,无非是在精致的餐点中加一点虎生生透出原滋原味的酱料佐餐吧。
  •   至今犹记得当初阅读李敖《丑陋的中国人》中对中国酱缸文化批判的震惊,彼时中国整体物质文化还不是极大丰富,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尤其是早晚餐,大多数菜肴都是酱菜或者腌菜,看着李敖的大批特批,回忆起似乎所有节令的新鲜蔬菜都能被放在常年使用的酱缸中密封储藏,不短的时间后变成在另一个节气里拿来享用的这些个几乎统一的味道。

    这个时候总会想自己如果经常以这样的东西果腹,是否对中国的不发达稍微添加了那么些个砖瓦了呢?所以之后的很多年,宁愿白米干饭,也再没有吃过这类的菜肴。直到近几年,中外餐饮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意大利餐饮和韩国料理在中国的流行,不经意的发现这些世界级的美食中,“酱”在其中起着极大的作用。

    任谁也无法拒绝美食的诱惑,因而慢慢地我也开始从新认识“酱”这一美味,厨房冰箱里也会添置一些甜酱、辣酱、肉酱或者果酱等以备调味之需,不同的菜式配上相应美味的酱料,真的有事半功倍的美味效果,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看到《小说酱》,无比的好奇:小说如何做酱?

    零零碎碎地扯了一大圈,无论熟不熟悉笔者的人都会了然当前这个写文的人是多么容易受表象影响,更可以命名为“姓名控”,而且还是自己主观臆断的。因为翻开《小说酱》,你就会发现,其实这里的“酱”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好酱还是有着小差异的。

    这本非常有文艺青年味道的文学刊物,仔细阅读一遍,不知为什么,让我觉得很有点曾经《作文通讯》一类杂志的熟悉感,不过毕竟时代不同了,前者想当然地与时俱进了吧!早就不再用什么田字格抄写以及书信投寄的方式,网络时代给了时下青年写手极大的资源和机会,虽然作者的思想还是会受到年龄、阅历的限制,但是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极大丰富。

    最为令人羡慕的是这本书不同于早期或者当前依然传统的作文类杂志,编辑的关注不止在于发掘有潜力的年轻作者、发表与人共赏的优秀作品,更希望给爱看小说或者喜欢写小说的人一个创作平台,给予他们类似画家或者舞蹈家成才之初所受到的基础指导,呵护他们的写作热情、矫正他们的写作思路、提高基本训练,总之,希望借此最终能够探索出青年写作者成长的模式,使那些有着良好写作感觉的写作者少走弯路、多一些坚持,向着优秀小说家的可能迈进。

    看来,作为“Zer零”系列图书的第一本,《小说酱》有了制作小说“酱”的制作理念、制作方法,那些拿来下“酱”的材料也经过精心挑选,且让我们等着一坛好酱的开启,期盼这只是时间问题!
  •   众所周知,国内申请新刊号真是难如上青天,而既有刊号修改内容或刊名都要经过严格的行政审批,而书号则相对容易一些。这就导致市面上很多书籍都以系列形式出版,比如做了好几年的《读库》,又比如年中风头强劲的《独唱团》。从理念上来说《小说酱》应该也是要走这条路线的尝试者之一。

    与《独唱团》定位为文艺杂志、收录小说杂文诗歌等各种题材文章不同,《小说酱》专攻小说。《独唱团》中的作者多是包含韩寒、石康和罗永浩等作家或知名人士,而《小说酱》则以为新人提供发表平台为己任。在书的前言部分,《小说酱》告诉我们:“谁来呵护他们的写作热情?谁来矫正他们的写作思路、提供基本训练?水位他们提供发表的平台?这就是你手上这本《Zero零》会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原因。”当然,我想这也是起名为“零”的原因。在这里新人们一切从零开始,向成为一个出色的小说家迈进,也就是向自己的梦想迈进,可以说《小说酱》是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光鲜亮丽登上舞台的背后,新人的作品会经历疾风骤雨,会经历刀劈斧砍,会经历字斟句酌,而这一锻造过程,也在书中有所体现。

    “小说与幕后”栏目中的六篇小说后,都附有作者的自白和小说陪审团的微评,作者的自白中很诚恳的剖析小说灵感的来源、主线的设计、冲突的安排、细节的设置等等。而《寻找故事》这篇中作者三三更是以自己被几次三番退稿的经历编成了小说。

    看完整本书,我们会发现里面的大部分故事都略显稚嫩,有的小说过于注重写作技巧而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有的小说又过于强调意境而略显杂乱。但相信经过在《小说酱》发表这一段经历,他们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而对于梦想的实现也会有更脚踏实地的想法。

    “你的故事其实就在身边,你曾经是自己的故事”,是的,我们在书中读出了这些以写作为梦想的年轻人奋斗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比起书中的小说更令人感动,更令人震撼。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曾经的梦想是什么,而在不断的妥协之后,现在的境况又与梦想相距多远,不由得佩服起这些年轻人,不论是小说的作者,还是整部书的编者。
  •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忽然想起了初中时候的《阳光女生》《男孩女孩》,高中时候的《南风》《新蕾story100》,大学时期的《奇幻》《武侠》,那些青春杂志,他们的作品中故事的青涩,懵懂的爱情故事,大是大非的江湖道义等等,即使现在的我还是能够清楚地闻到。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也是在这些相类似的杂志的陪伴中读过来的——即使,有些故事的桥段是那么得相似,文笔是那么得雷同,但是感动之处,我们依然会心疼不已。为什么呢?是否是我们心中在追寻,或者寻找什么呢?

    后来,有一天,我们忽然20多岁了,我们觉得我们都长大了,再去翻看现在的一些“流行”的刊物,曾经的憧憬,已经都多少的经历,我们明白了。我们是在探索另一方面的世界,追寻另一片的不同,用自己刚刚浸染过历史书本的,却依然单纯的双眼,观察着,伪装着稚嫩。其中的一些人便是在用手中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

    写作,创作小说,是个漫长的过程,并非心血来潮,刹那之间便可完成——从《小说酱》的几篇花絮中,我们多少都能看出来,几位作者,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在他们曾经踏过的路上——网站、杂志、作文比赛上,磨练着自己的文字,积累着自己的人气,虽然《小说酱》是从零开始,但是几位作者已经为这“零”积累的很久了。不管我们看此书之前,对他们是否知晓,他们都在为自己的道路努力很久了。

    他们之中,或是语言幽默风趣,或是文笔犀利深沉,或是行文结构老到娴熟,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故事的桥段内容,内涵意义,我想不是能被三言两语的总结出来的。在还未收到书的时候,一位书友就对我说道:他看这本书的过程,边看边写,发现自己有的随笔感想,比小说本身都要多,或许他可以考虑一下写小说了。的确,这本书在故事之外,还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创作过程,修改过程,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是对于一些对创作小说感兴趣的人,我想还是多少有些获益的。

    记得,应该是今年的春节晚会,有一档节目好像就是在找寻各个年代的人说的一些话,从50年开始到00后,每个时代总是会有着自己的特色,从各个方面开始,而小说的创作就是这么一部分。看看作者的年龄,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别样的思考方式,写出来的东西也有着新鲜的气味,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不去欣赏,不能不去承认他们的优异。因为谁都会有过那一段的“花季雨季”,我们不可能去盼望每一代人都是一个摸样,不同的背景养育着不同的少年。在花季雨季当中,有这么一段话“少年人怀着无限美好的憧憬,去寻梦。为了这梦,我们努力,我们攀登,我们不被长辈理解……但是因为他们年轻,便也无怨无悔”。

    青春便是如此,欣赏着新感觉,赐予你无所畏惧。小说酱,从零开始,新的开端,不同的起点。
  •   翻开《Zero零•小说酱》之前,我有一点好奇,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刊物呢?短篇小说的选刊?文艺小青年的自娱?待看了前言,才知道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小说刊物,而是以培养和训练新人作家为宗旨的平台。换言之,就是有志于文学创作的新人“试炼场”。浏览一遍书中作者的简介,结果是一个也不认识(对于不看《萌芽》之类刊物的我也是自然不过)。这样一帮未名作家,还多是90后,他们的文字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我期待在书中找到答案。

    书的第一部分,是新人们的小说作品。6名作者,6个风格不同,角度各异的故事。其间还配以小说幕后创作的若干花絮,让人了解每一个故事的孕育,反复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方方面面。故事中,有的描绘年轻人的情感,有的透露对未来的迷茫,有的描绘心灵的港湾,也有的尝试揭露社会的阴暗……怎么说呢,如果你是一个挑剔的读者,那么一定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挑出若干缺点:文笔欠老道,构思未成熟,内容不凝炼,思想不深刻。是的,的确如此。但也不要忘了,没有人生来就是大师,参天大树也曾经只是不起眼的幼苗而已。《小说酱》中的作品,也许有些文笔还嫌稚嫩,尚待操练;有些叙事比较平板,缺乏冲突;有些文字过于矫情,泛着小资味道;有些虽开始着眼社会,但仍不够深入。但是,从这些文字中,你确能感觉到,他们是在试图用自己的笔来诉说心中的感受,诉说对世界的看法,诉说想要他人聆听的故事,诉说自己心中的理想。你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热忱、感受到他们的灵光一现,感受到他们试图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美好和感悟的信念。这,恐怕是我们这个商品化时代越来越被功利所笼罩的小说界中弥足珍贵的东西。

    这些新人作家另一个引起我关注的地方就是,他们多为90后一代。这几年来,由于网络上对这一年龄群体的“妖魔化”倾向,使人们一提起“90后”,总要与“非主流”、“脑残”、“富二代”之类联想到一起。我自然对这种给一群人扣帽子的做法并无认同,但也暗暗疑惑:在这个传播媒介多元化的时代,还有多少青少年会对文字怀有我们曾有的那份敬意呢?然而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90后的一代中,也一样有人热爱文学,一样有人痴迷于文字,一样有人用属于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文字去诠释这个世界。通过这本书,你会对90后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所有90后都是如此,这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诚然如此,但你既已承认他们不可做同一而论,却又为何满足于将整个群体贴上一个片面的标签呢?每个时代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并带给我们各有灵气的作家。50年代出生的王小波,60年代的余华,70年代的冯唐,80年代的孙睿、韩寒,都曾用他们充满灵气的文字打动过我们。到了跨入互联网时代的90年代,是否有人能接过一代代传承的火炬?不必怀疑,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人们还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关怀,就一定会有人继续文学的旅程。谁说今天这些依旧默默无闻的作家里,不会有人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作之路,从零开始。给文学新人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给热爱小说,并有兴趣创作小说的年轻人指导和训练,是本书自始至终秉承的理念。所以书中不仅有小说,也有如何创作小说的分析和解读。我们有时难免会想:那些文坛大师,难道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吗?须得承认,世上确有自成的天才,也应该清楚,社会是最好的学校。但是,这并不意味文学工作者就应该什么都不做,坐等“新人”自己冒头。也许荒漠之中也会开出顽强而美丽的花朵,但我们还是应该对每棵幼苗给予呵护,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这个文化逐渐成为消费品而愈发功利化和趋同化的时代,更需要本书的策划者们这样脚踏实地的耕耘者。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为的是中国文坛的未来和希望。也由衷祝愿,本书所酿造的小说酱能够愈发香醇,所开创的道路能够愈发广阔!
  •   必须承认的是,当我第一次翻开《小说酱》清雅不失时尚的漂亮封面,并不以之为然。
       还要补充一点的是,这个不以为然的我,曾经也是会为了买一本《新蕾story》几天不吃早饭。青黄不接的岁月,老师在讲台前口沫横飞,我们在下面津津有味。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堂而皇之的意淫。换个文艺腔重点的口吻,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塑造自己的白马王子。无论如何,你知我知,青春怎样蓬荜生辉。
       后来呢?后来我们要长大,选择,被选择。在现实的打磨下,低下了倔强的头,却也因为那曾经深埋骨髓的骄傲,只能脚步铿锵地和理想吻别,从此南辕北辙,执迷不悔。
       我不是夸父,我不会追日。可我做过一场经年之久的文学梦。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指点江山,指鹿为马,一日看尽洛阳繁花,真该是何等逍遥。
       可事实是,通宵写出来的小说,欲投无门,欲哭无泪。当时如何能料想几年以后,会有新创作网的华丽诞生,一本《零》的横空出世,一群拯救万千文学幼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有志之士,关键是无欲无求,外加目光炯炯。
  •   初看第一篇,让人想起很多美好的回忆。初中、高中、大学,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其中的酸甜苦辣尽在回忆中酿出了美酒!但是爱情,这一关,很多人没法从中走出来,也因此,在看这些爱情故事的时候,我们时而走神,回到过往;时而心动,想起从前的那个谁,也是一样的说话口吻,一样的那个动作,那个眼神。。。这些不时的让我们激起心中层层的波浪。前人前事,历历在目,只是风轻云淡,消失的日子已经很难再出现于忙碌的今日。而小说,则给了我们极大的触动。在那一刻,我们沉浸其中,然后慢慢回到过往,知道曾经的那一幕我们做对了,而另一幕,留下了遗憾,这个过程,是一种投入的快乐!回忆的快乐!年轻的作者给我们回忆了不少心动的场景,一幕幕都在述说着年轻,年轻的脉搏涌动的岁月,年轻是否让自己过得更精彩呢?年轻的我们,年轻的他们,该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总体看下来,真的很想去写篇小说。多年以前一直构思着好多的小说情节,每次在心中形成一定的轮廓后,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心动的故事便开始慢慢隐入心底,淹没在岁月的长河,独留孤单的我一穷二白,没留下一篇自己心中的故事,遗憾怅然!
    书里面说得没错,小说的确是需要锻造和磨练的,不管多长时间的构思,多长时间的准备,一切仅源于一个开始。如果我开始了,也许我不再遗憾;如果我开始了、磨练了,也许那个故事就是我的;如果我坚持了,也许这就是我写的书。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吧,呵~~年轻没错,年轻就值得一试!也许早该动手,把心中的浓浓的爱,浓浓的情表现出来,就在你的眼皮底下,淋漓尽致!
    特别喜欢伊丽莎白这一篇,我愿把它当成散文来读,那种朦胧的感觉,很有韵味。陷入其中的思考与联想足以让我觉得满足。这不禁让我想到散文和小说的融合,散文的那种随性又不乏构思的感觉,让人很是享受,虽没有小说那样的起伏,但平淡当中却是美得不行,让人无法忘怀。喜欢小说的你也许还是喜欢小说的吧,因为这本书就是小说,但是你若把它当散文来读,感觉一定特糟糕。无论喜欢什么,我们要学的就是它的方法,以及读这本书,我们得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这本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难道这不重要吗?!年轻的你们,年轻的我们,一定会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酱的味道很好,怎么制作,很简单,但是好味道,则需要走一条长路,需要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然后拥有自己的品味,自己的酱。我们不一定成为作家,但是至少要让自己满足,心中曾经想过的梦,不要让他消失!喜欢制作这种酱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   大部分文章不错,个别有点言之无物。
  •   上世纪80、90年代,文学盛世时期,一些文学期刊、杂志动辄每期几十上百万的发行量,但后来那些很出名的杂志大部分都因生存不下去不得不停刊或改头换面了。究其原因应该说互联网的普及是首要因素。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网络文学的发表形式更是一个革命性的新生事物,发表门槛的清除让所有会写字的人都有了成为写手的可能,不可避免的使传统实体出版物的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文学期刊杂志更是重灾区。在这种困境之下,韩寒却推出了一本纯文学杂志《合唱团》,文汇出版社也推出一本《ZER零—小说酱》杂志,前者轰动一时,后者相对知者甚少,但他们都勇气可嘉。《合唱团》这里就不多说了,以后单独评议,单说说这本《Zer零》。

    这本杂志的宗旨是为文学写作爱好者的,用书中人的话说是“给想写小说的傻瓜提供一个平台”,是一个培养、培训、磨练小说新人的园地,本书的作者都是被划为80后、90后的,恕我孤陋,除了被作为人物专访的80后作家小饭,略有所知,看过他的一本小说集《毒药神童》,其他按名字我一个也没听过。

    这本杂志开宗明义把小说称作是“酱”还是很准确的。而整本杂志就像杂烩,编辑就像是厨师,把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各种文体的作品融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材用料,点评就算是调味料好了,最后到读者手上的就是各种材质仍然独立但是味道相互融合、影响的一盘菜了。

    网络作家们大多最终还是以出版纸质实体书作为成功成名的标志,网络的人气点击量不如实体书的销量更有权威性。打个比方,网络写手就像游击队,没有经过正统培训,凭着自己的写作热情和文字天份写成作品,经过专业编辑的磨练指导,就成了被招安成了正规军。

    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文学走上前台,网络文学的盛行诞生了众多优秀写手优秀作品,成长为一支庞大的网络文学新军,绝对数不少,但是按相对数来算,能够从多如牛毛的网络写手中脱颖而出的所占比率还是很小的,即使作品得到承认的网络作家人数和以传统出版方式为主体的作家群体相较而言始终也只是少数,况且其总体水平和作品质量都跟真正的作家还有很大差距。

    杂志中选的几篇小说都是比较青春的,它的受众显然不是我这个年龄的读者群,但还是耐心读完了整本杂志。每篇文章后的打星和一句话评论,简洁明了,文章后面的小说创作经过也对对小说创作有兴趣的文青们有教材的作用,这种像小说写作教材的方式不错。

    三三的那篇《寻找故事》直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小说几次被“枪毙”的心理历程和与编辑的互动经历记录下来成了一片纪实文学作品,看来编辑和写作这碗饭确实不是好吃的,难怪书首“零言”篇里说“想写小说的傻瓜”。

    张怡微的那篇写文字枪手生涯(应该是有亲身感受)的《独立寒秋》,文字、语境最好,理智冷峻老练,个人以为是本册书中最好的一篇。

    被称为“一番队队长”兼《Zer零》策划编辑的王若虚在书中有两篇作品,一篇小说《若干年华》以大学生家教生活经历串起的情感经历,文字娴熟,但故事内容过于平淡无奇。倒是他的那篇小说解码实战篇《做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很幸福?》值得一读,讲述小说创作的方法、技巧和指导原则,尤其是关于钻石的观点很有道理,很多文学爱好者野心太大,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希望自己的作品像颗超级大“钻石”,写出来就是一部“震撼文坛的作品”“超级牛逼的小说”,“让《红楼梦》《百年孤独》黯然失色”。不如实际一点,从小钻石入手,不要把目标顶得太宏伟,大到自己都看不清,无从下手,最终胎死腹中,文学梦成了一场白日梦。

    这本杂志对于有志从事小说创作的“傻瓜们”是一本好教材,它作为小说写作教材的作用大于实际文学意义。
  •   可以当小说来读,也可当作写作参考书。总体感觉还可以,坦白说比不上《萌芽》
  •   各篇水平不一,总体还过得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