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遗产丛书(全七册)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汤钰林 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卷和文物卷两大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地介绍了苏州10个大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每个项目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基本内容、主要价值、传承谱系与代表性传承人……

书籍目录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卷(1)
 序
 前言
 传统戏剧
  昆曲
  苏剧
  苏州滑稽戏
  锡剧
 曲艺
  苏州评弹
 民间文学
  吴歌
  白茆山歌
  芦?山歌
  河阳山歌
  双凤山歌
  胜浦山歌
  宣卷
  河阳宝卷
  锦溪宣卷
  同里宣卷
  胜浦宣卷
  寒山拾得传说
  海虞谜语
  陆瑞英民间故事
  谢方樽传说
  珍珠塔的传说
  吴歌·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
 传统音乐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
  江南丝竹
  玄妙观道教音乐
  十番音乐
  浏河渔民号子
 传统舞蹈
  千灯跳板茶
  滚灯
  浒?花鼓
  摇大橹
  陆家断龙舞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摇快船
  上鹞灯
 后记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卷(2)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卷(3)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文物卷(1)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文物卷(2)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文物卷(3)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文物卷(4)

章节摘录

  明代万历年间,吴江沈璟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提倡昆剧向本色回归,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牛活,同时又以守律为主张,以保证昆曲正宗的音乐韵味不致流失。沈璟的曲论受到顾大典、冯梦龙、沈自晋、徐复祚、袁于令、范文若、王骥德、吕天成、卜世臣和叶宪祖等吴越曲家的热烈追奉。吴江派与倡导典雅文采、主张破律的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展开了激烈的争鸣论战,形成昆剧史上有名的“汤沈之争”。  吴江派的理论和实践导致昆曲逐步从贵族厅堂流向市井舞台,使得与贵族家班不同、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戏班得到了繁荣发展。他们渗透在茶馆、庙台、戏船和乡镇露大草台。随着职业戏班的流动,昆剧沿着运河北上南卜,沿着长江西进东扩。明代万历末年,昆剧己进入北京。同时,也借机在全国各地落户,远至东北、云贵,很快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儿到之处,与当地的戏曲声腔、戏曲语音融合,就或演变成地方流派,较著名的昆剧流派如北昆、湘昆、川昆、晋昆和徽昆等。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没有使昆剧衰落,反而给昆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名家辈出,杰作如林。在苏州地区(以长洲、吴县为主)涌现了以李玉为领袖的创作群体,史称“苏州派”。著名剧作家除李玉以外,义有朱素臣、朱佐朝、张大复、丘园、叶时章、毕魏、朱云从、陈二白、盛际时和邹玉卿等。苏州派融吴江派之守律、本色和临川派之典雅、文采于‘体,形成了合律但又雅俗共赏的新风格。他们的许多作品反映了社会卜层的生活内容,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操,对稍后问世的“南洪北孔”的杰作《长生殿》、《桃花扇》产生了直接影响。苏州派的创作活动长达60多年之久,他们的作品,有目可查的达160余种,而完整传世的将近70种。其中李玉尤是高产作家,生平所作传奇有60种,完整传世的18种。苏州派的创作,繁荣了昆剧舞台,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戏班的大发展。当时,仅苏州城戏班最多时数以百计,从而造就了“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家歌户唱和“三岁孩童识戏文”的昆曲大普及。经历了明末清初两个多世纪的昌盛,清代乾隆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主要体现在创作的消衰上。乾隆以降已不再有新作问世,舞台表演转入传统折子戏演出。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攻入苏州,苏州戏班大多逃往上海。太平天闻失败后,苏州昆剧一蹶不振。清末,苏州只剩下大雅、大章、全福和鸿福四家昆班。民国初年,最后一家昆班全福班宣告解散。这时,昆曲只在民问曲社叶中一息尚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州文化遗产丛书(全七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很好,服务很到位!支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