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第11辑)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良友书坊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良友(第11辑)》书写个人史,真人真事,真情真心,真知真见,以求真的精神和勇气,重返真的散文美学,摒弃粉饰与虚假,扔掉骄躁与滥情,以民间视野串起自我或他者的经历,营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相的长卷。

书籍目录

一个永不消逝的精灵·历放他的一生充满与众不同的“奇迹”和“矛盾”,他的人生之路充满“非理性”的选择,而他其实是个思想深邃,作风审慎,具有科学和理性思考的人。从狂热走向沉思·丁东如果不能按历史的本来面貌公正地追究责任,反思“文革”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青春无悔”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正是对某种不公正的舆论的情绪宣泻。我与书:记忆中的零零碎碎·吴彬看书这件事对于我,似乎已经不好单单看作是出于求知、好学或者用功——给自己的读书行为加上这些动机,总觉问心有愧,因为怎么想也觉得那恐怕就是一种癖好,是上瘾,是与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存需求。彭伯伯和彭妈妈·李南央那样冷的天,我让她不要送了,她坚持着一定要送到大门口。快到胡同口,我无意间一回头,看到彭妈妈没有进院门,还站在胡同中间看着我们,在抹眼泪。我所了解的冀贡泉·智效民尽管当局始终进行暗中监控,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这个大院还是一个名人荟萃、各显风流的所在……冀老则总是穿一身不大合体的藏蓝色呢料中山装,显得比较低调。这可能与他是教授出身有关。我青春的分水岭·谢湘南当时参加“青春诗会”应该还是很多诗歌写作者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从1993年出门打工,开始写诗,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在小得可怜,只有自己珍视的小本本上,默默写了那么多年……狱中杂记·廖克我承认,我弄不懂社会,也不会保护自己。光凭一颗真挚的心是不够的。然而我还是觉得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说真话,不能违心做人。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喜欢人说真话呢?我的山村,我的1978·丁伯刚如果不让我看书,我情愿早死。我不能做那种贪生的人。那种生命是无耻的。我不能苟活在人世。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是无耻的。我的愿望不实现我就去死。《致右派儿子》中的“浑天一号”·周烽烽我是在父亲去世若干年后才开始有点怀念他的。开始觉得对他的关心呔少。觉得他的缺点以及做过的错事好像都是可以原谅的。不过这种感悟来得太晚了。一个新中国政法王作者的日记听了这两次报告后,我对这项工作却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反革命分子是国家今后建设的主要障碍,如果不把这些反革命彻底的肃清,我们就不能顺利的建设美好的国家。“建国十年大庆”个人回顾·1959·田杰十年是这样过的,有九年是学校生活,党在培养自己,这漫长的十年对我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十年前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人,而现在由于党的培养,成为一个大学生。

章节摘录

  一个永不消逝的精灵  “杨小凯”这个名字不仅对许多学经济的入耳熟能详,就是对懂政治和关心政治的人也并不陌生,甚至对热心文学作品,喜欢励志故事、“心灵鸡汤”的读者,他也是个很好的“样板”。试想,“高干子弟,造反派,政治犯,阶下囚,自学成才,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大学教授,诺贝尔奖两次获提名者,”皈依基督教,英年早逝“,一个人如果具有这些元素中的任何两三个,皆可构为传奇,堪称人生不凡,而杨小凯却是包含了全部。他的一生充满与众不同的”奇迹“和”矛盾“,他的人生之路充满”非理性“的选择,而他其实是个思想深邃,作风审慎,具有科学和理性思考的人。  杨小凯在事业上的成就如果用诺贝尔奖来衡量的话,他是”华人中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人“,他被赞誉为”世界上最有洞察力和最严谨的经济理论家之一,也是经济学家中最富创造力的思索者之一“。”他的洞察力和批判力同样表现在对社会制度,对人性,对人类普世价值的思考。他说“经济学家要有良心”,“知识分子一定要保持独立的声音”。终其毕生,他拒绝向阻力最小的路上“滑”,守住自己,守住良心,总是逆势而行,向自己心目中的目标挺进。在他五十五岁那年带着令人惊叹,令人痛惜,令人敬佩,令人怀念的不尽情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资本论》开始  我第一次见到小凯是去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读博士时。那天我找到他的办公室,当时他已经很有名,刚从香港大学访问归来.因为我读过十多年前他写给我父亲的信,此刻满脑子都是好奇和钦佩,还有禁不住的激动和紧张。  我知道他是湖南人,“文革”初期是个高一学生,那年因为一篇大字报,不仅本人遭受牢狱之灾,全家也为此受尽磨难,母亲甚至自杀身亡。他因触犯了“政治”被关押在狱中十年,万幸没有被政治“消灭”,而是刻苦自学了数学、英语和经济学。出狱后,四处求师、求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了“杨小凯”这个名字。我曾遗憾我父亲不是计量经济学的专家,不能接受这个学生;我曾担心在当时老大学生开始考研究生、研究员,老三届开始考大学,一批批被压抑的人才破土而出的大环境下,这个“自学成才的年轻人”不会被人忽略吧?我关心他能否找到合适的导师,在教授们收到的众多“求学来信”中,他的信该不会石沉大海吧?同时,我也非常好奇,他为什么会选择学经济?如果立志从事政治或做一个政治学研究者不是更“顺理成章”吗?我曾是那么希望能够见到这个“年轻人”,希望他能来到北京,更希望他能如愿以偿重获读书的机会。令人欣慰和鼓舞的是,虽然他在求学和找王作的那段日子里,还是遭遇不少挫折和打击,但是最终没有被忽略,没有被埋没,在往后的岁月里,他的声音在经济学界越来越大,越来越有份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良友(第1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