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许平 页数:293
前言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上海,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过程、发展道路,还是外观风貌、人文内蕴,抑或是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有些方面还颇具奇光异彩!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上海这座城市,我以为唯独一个“海”字,别无选择。 上海是海。据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涨潮落,渐渐淤积成了新的陆地,以打鱼为生的先民们开始来这一带活动。滩涂湿地渐长,围海遣地渐移,渔民顺势东进,于是出现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两个小渔村,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到南宋成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东门十六铺岸边形成集镇,称上海镇。后于1292年正式设置上海县,县署就在今老城厢内的旧校场路上。一个新兴的中国滨海城市就这样开始崛起。所以我认为,上海可以说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上海的血脉,水是上海的精灵。
内容概要
他从一位平凡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上海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他的成才之路告诉了千千万万个同样平凡的劳动者:只要有志,路,可以这样走。他和之前及同时代的劳模共同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向度。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抓斗大王”——包起帆。
作者简介
许平,祖籍山东,生于上海,长在军营,曾服役于武汉空军和上海警备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妈祖人》、《渡舟自横》等。
书籍目录
总序 李伦新 自序 装卸人生 抓斗大王 海上之龙 千年之梦 工友之情 劳模风采 起帆本色 城市记忆 跋 郑家尧 附录
章节摘录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劳模杨怀远那张经典照片:肩挑小扁担手挽一老一小,那一小,便是我。 大人们说我一夜之间成了“小明星”,跟着杨怀远上报纸上杂志上画廊上墙头,总之“杨怀远在哪儿你在哪儿”。 大人们还说我那会儿臭美得不行,到哪儿都揣着这张照片,专找跟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显摆:“看清喽,这是我。我上报了。” 其实那会儿我还小,根本就不记得我曾经那么“牛”过。但记得后来我长大了,戴上红领巾了,知道有一种光荣叫劳模了,才大彻大悟道:原来我上报纸上杂志上画廊上墙头都是沾了劳模的光呀。 热爱劳模,尊敬劳模,崇拜劳模,这缘,就这么结下了。 第一次与包起帆面对面,是2009年初夏的一个傍晚。 6点。他准时到。是在上海延安西路200号文艺会堂的一个屋子里。 跟照片上一模一样。中等身材,眼镜,略微蓬松的头发,还有那“包氏一笑”。 见面前我做了点儿功课。看了包起帆的照片,印象深的是他爱笑。他的脸上笑容常在。开朗,阳光,轻松,真诚,还有点儿豪放。我给这笑起了个名字:包氏一笑。 奇了怪了,第一次见包起帆我竟然没有一点儿的陌生感。 我大大咧咧地说:“包老师,见到您很高兴。” 叫包老师的刹那,我犹豫了一秒。称呼他什么好呢?做功课的时候,他那么多的头衔弄得我有点儿记忆障碍。记了这个,忘了那个,或者就是反串了抓斗大王物流大王标签大王。 一秒之后我决定叫他老师。这年头人们好称老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