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家庭-爱恋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意如,卢欣 著  页数:182  

前言

  如果说男人是政治动物,那么女人就是家庭动物——请不要说这两个概念是不对等的,因为女人和男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对等过。古时候把女人当礼品送来送去是常看的事,《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红楼梦》中的贾琏,都得到过这样的馈赠。由于女人的这样一种附属地位,她们往往会把家庭以及它的前奏爱恋,看得十分重要。也就是人们常引用的那句名言:爱情对男人来说,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对女人来说,则是她生命的全部。因此,男人的战场在社会,而女人的战场在家庭——包括建立家庭和保卫家庭。大部分文学作品对前者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小说以男女主人公喜结良缘作为结局”,尽管事实上“结婚并不是生活的终结,只是进入另一个生活阶段而已,对大自然来说,每一对夫妻只是长长的生命链中的一环,这一环的唯一重要性,就在于它能衍生出另一环来”。而且“大多数婚姻,也许是绝大多数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英国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毛姆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它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头脑里有一种深切的、本能的感觉,觉得男人和女人通过婚姻完成了生物学上的职责;他们很自然地感觉到,听人叙述一对男女之间如何产生爱情,后来如何经过曲折变化、相互误解。最后又如何海誓山盟、传宗接代,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很多文学作品,包括《红楼梦》,描写的就是这种“非常有趣的事”。也有一些作家和作品,把目光转向家庭成立之后,中国古代的戏曲中专门有一类作品,叫“婚变戏”,写的就是这个题材。《红楼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这个内容的。  家庭是女人的战场,武器自然就是容貌。美丽是上帝赐给女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在建立家庭的过程中尤其如此。所以有人说,海伦的鼻子如果再长一点,也许就不会爆发特洛伊战争。然而,就像聪明不一定能让人取得成功一样,美貌也不一定能让女人获得幸福。天才的曹雪芹则干脆让他笔下那些重要的女孩一概拥有美丽的容貌,在起跑线上,大家都是平等的。然后,我们打拼,看看还有哪些东西在决定着成败。  相信很多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我们能清晰地闻见作者的鼻患,知道他所钟爱的人物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我们也同情甚至理解他们;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不会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甚至不能接受自己周围出现的那样的人。很少有男人愿意娶林黛玉做妻子,更少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是贾宝玉。这种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有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区别。我们的理想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而文学作品则把理想幻化成了现实。这种幻化出来的“现实”由于弥补了真正的现实的缺憾而让我们陶醉其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这种作品中的“现实”其实是无法在真实生活中还原的。比如,我们希望扬善惩恶,于是便有了梁山好汉。而在当代现实的社会秩序中,这样的“好汉”却肯定是抢劫、杀人的重犯。我们很希望过一种完全自由的诗意生活,于是就有了贾宝玉、林黛玉,而现实生活中的自由和诗意都是极其有限的。  正因为社会给予我们的自由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尽管在有些时候,这种适应甚至会显得有点面目可憎(不少读者对薛宝钗的厌恶就源于此),但却是我们为生存而付出的代价。现代社会正试图努力把这本来有矛盾的两者协调起来,让心灵习惯于在社会环境下的自由呼吸。从这个角度来读《红楼梦》,我们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对我们来说,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好,都不仅是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大观园中的情男怨女,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体现着作为一个“人”在与其同类交往时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仅能从他们身上领略这部古典巨著的魅力,而且对于我们如何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里立足、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也将大有裨益。

内容概要

  情商与中国古典小说之红楼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好,对我们来说,那群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大观园中的情男怨女,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体现着作为一个“人”在与其同类交往时的经验和教训。换一个读法看《红楼梦》,不仅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这部古典巨著的魅力,而且对于我们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如何立脚、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也将大有裨益。

书籍目录

前言一、不能像黛玉那样生活保护自己不等于自我封闭敏感,但要豁达警惕“流行性抑郁症”不能没有社交圈寻找情感的宣泄口二、宝钗无罪善待周围所有人出言慎,入言淡用“无情”传达感情永不炫耀自己决胜在情商三、永远的孩童有真情未必有高情商自我激励机制的缺乏源自移情反应的同情心男儿有泪也轻弹爱在心头口难开四、王熙凤不是成功者社交变色龙移情缺乏的“辣子”“抓尖”不能永远于失败处见情商报复可能来在最后五、放弃也是获得权力可以局部放弃荣耀可以完全放弃尊严可以暂时放弃六、恶毒情绪戕害自身寻衅不能寻回尊严仇恨于事无补害人终将害己后记

章节摘录

  一、不能像黛玉那样生活  保护自己不等于自我封闭  如果有人问:《红楼梦》中的那些女孩子,谁最聪明?答案应该是林黛玉。按照贾宝玉的感受:“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当然,《红楼梦》中的聪明女孩很多,像薛宝钗、贾探春等,都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但林黛玉无疑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如果再问:《红楼梦》中,最不成功的女孩子是谁?答案仍然是林黛玉。我们并不是从当时或者现时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成功与否,我们看的是林黛玉自己的追求目标。她毫无疑问把和贾宝玉厮守终身看作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但是她没有成功。《红楼梦》中,不成功的女孩也远不止黛玉一个,像晴雯、司棋、金钏儿等,也都死得很悲惨。但这些都是丫环,和林黛玉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在“主子”姑娘中,有明确的追求目标、结果却以惨败而告终的那个人,就是林黛玉。  于是,一个疑问在我们的脑海中油然而生:最聪明的林黛玉为什么会成为最不成功的呢?有一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一个女孩子“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但有情人终成眷属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的,除了社会原因,在林黛玉身上,我们是否还能读到些什么呢?  这里,我们先得澄清一下“聪明”的概念。所谓“聪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就一个人的一般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水平高的人,就“聪明”;反之,就愚笨。这种“一般智力因素”基本上是先天的,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现代科学已经可以用标准的测试方法来了解一个人的一般智力因素,比如韦氏智力量表就是其中一种,并把它称为“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智商(IQ)。一个人长到六岁以后,他的智商就基本不再大变。严格地说,六岁以前的变化,也不是智商在变,而是由于幼儿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尚未完成,一下子难以得出完全正确的数据。在一般情况下,智商高的、也即所谓“聪明”的人,总是占上风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非常聪明的人却并非是成功者。有两种情形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一种是孩子的学业:往往会有这样一些孩子,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得不承认他们不笨,甚至是聪明的,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以至有些家长怀疑孩子是不是生理上出了问题,比如患了多动症等等;还有一种是完成学业后的情况:若干年以后,举行一个同学会,我们往往会惊讶地发现,最成功的人并不是当初学习成绩最好的人,甚至会有一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人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过去,我们总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各人的机遇不同,甚至会愤愤然地怀疑那些成功者是否使用了什么不正当的手段。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观上来说,是由智商水平决定的,如果有例外,那就是客观条件的问题。1990年,在大西洋彼岸,由哈佛大学的彼德·萨洛瓦里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一隋感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情商(EQ)。1995年,丹尼尔·古尔曼出版了他震撼世界的专著《情感智力》,使这个概念变得家喻户晓。同时,这个概念还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为我们打开了人类主观世界的又一扇精彩纷呈的门。  情商的内涵包括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和尊重他人,等等。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林黛玉的情况,似乎可以窥出一点端倪。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她内心的特殊期望,不仅要求她具有很高的智商水平,而且要求她具有很高的情商水平。林黛玉只具备前者,而不具备后者,因此就不能不败下阵来。  林黛玉是贾府中为数不多的主子之一。就血缘关系来说,她显然比不上嫡孙贾宝玉,甚至也比不上那些嫡孙女儿。王熙凤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就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个惯会弄花胡哨的琏二奶奶固然是在吹捧林黛玉以讨好贾母,但无意中却把她心目中的亲疏界限表露得一清二楚:林黛玉不是贾母“嫡亲的孙女儿”。作为亲戚,林黛玉又大不如薛宝钗。薛宝钗“家中有百万之富”,又有母亲、哥哥;“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而林黛玉却是父母双亡,“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她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完全是依赖于贾府而成为“主子”的。用林黛玉自己的话来说,就叫做“我又不是正经主子”。是“主子”,但又不那么名正言顺(“正经”)——这就是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地位决定待遇。同样是庆贺生辰,家道丰厚的薛宝钗做起生日来,就“自然和往年给林妹妹做的不同”;同样是亲戚,自我抄检起来,“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而“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这里,“正经主子”和非“正经主子”的确有所不同。  王熙凤曾对林黛玉说过:“你给我们家做了媳妇还亏负你么?”“你瞧瞧人物儿配不上?门弟儿配不上?根基儿家私儿配不上?哪一点玷辱你?”虽说是玩笑话,言谈之间所流露出来的“正经主子”的强烈的优越感,是不会不刺伤林黛玉那敏感的灵魂的。 在贾府诸人的眼睛里,“戏子没有一个好缠的”,“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更是狐狸精了”。然而,凤姐笑道:“这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事实上,她这么一比,谁都瞧得出来,像的是林黛玉。当时,除了贾宝玉,更没有谁顾忌到这会伤害林黛玉这个非“正经主子”的尊严。  智商极高的林黛玉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如果同时她的情商水平也很高的话,也许,她就会有比较好的办法来应付眼前的情况。可惜,聪明绝顶的林姑娘在这方面并不出色。面对可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她只是警觉地睁大眼睛,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每一个人。薛姨妈差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女孩儿们,别人都称谢而已,唯有她只就宝玉手里看了一眼,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她就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呀!”吓得周瑞家的“一声儿也不敢言语”。事实上,周瑞家的是顺路而来,不存在让别人先挑的问题。当然,假如林黛玉的身份十分重要,周瑞家的也有可能绕道而先至。但在这个时候、当着周瑞家的面揭开这个问题,对林黛玉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经由周瑞家的,会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并因此而认为林黛玉是个难缠的、小性儿的人,有意无意地就会疏远她。  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地位使她倍感孤独,因此,“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性情都彼此知道了的”贾宝玉,就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她警惕地守卫着它,既不允许别人伤害,更不允许别人觊觎。贾宝玉在薛姨妈处要酒喝,李嬷嬷一味阻拦,让宝玉扫兴。林黛玉立刻挺身而出,尖刻地说:“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亲戚之间的礼数,是贾府相当看重的。林黛玉一句话,把宝玉能不能喝酒的问题,转移到了是不是与薛姨妈见外的问题,李嬷嬷就再不能说话了。她只能“又是急,又是笑”。保护贾宝玉的目的,林黛玉是达到了,但她所作的牺牲,就是让人留下了“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的印象。  人际关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向四处辐射的同心圆,情商比较高的人,会让自我这个小圆的边缘变得十分模糊。尽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无法改变的自我,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个“自我”中找出许多可以与他人沟通的东西。我们可以把不能与人沟通的东西暂时隐蔽起来(因为等到下一次,你与其他人沟通的时候,或许就能派得上用处了),而把能与人沟通的部分向外敞开。于是,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像一滩水似的在人丛中融化开了,与他们成了一体,成为他们所欢迎的人。  林黛玉的处世方法正与之相反。她的自我中心圆十分坚固,边缘锐利,别人一不小心就会被碰伤。而受伤的人一多,对她必然没有好处。史湘云就当面指责过林黛玉:“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见一个打趣一个。”其实,史湘云哪里知道,林黛玉之所以“俏语谑娇音”,嘲讽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并不是跟她有什么过不去,而是“为的是我的心”。

编辑推荐

  《情商与中国古典小说之红楼篇:女人·家庭·爱恋》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964年第3版)为统一的引文出处,插图则从各插图本中精选。个别插图上的文字与小说中不尽相同,则从小说文本。对我们来说,贾宝玉也好,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好,都不仅是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大观园中的情男怨女,他们的言谈举止无不体现着作为一个“人”在与其同类交往时的经验和教训。《情商与中国古典小说之红楼篇:女人·家庭·爱恋》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女性的情商作了详细的解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女人-家庭-爱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