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真正观止(上下卷)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白山智叟 编  页数:586  
Tag标签:无  

前言

为什么这本书叫《古文真正观止》呢?它听起来有些玄奥,而且也有些费解。可是不如此,便不能准确地为它定位,准确地标志出它的真实含量和内在价值来。为啥这么说呢?凡事皆有个源头。原来,三百余年前,在浙江山阳有两位吴姓的叔侄,叔名楚材,侄名调侯,他们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忽地不显山、不露水地推出了一部《古文观止》来,立时节便青出于蓝,秀出于林,雏凤声清,一下子就压倒了,甚至也可说淹没了千百年来的众多选本。这叔侄俩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普普通通的文人,但其书却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那些名流大家、官修国定的编选。这应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从来都是由各种各样可以解释和不可以解释的奇迹编织成的。

内容概要

《古文观止》,是三百年来最优秀的一部古文选集,深受广大读书人的喜爱,然而美中不足,惜其有三大历史遗阙,并未达到真正的观止:    其一,编者生于清初,文章只选到明末,而清朝一代二百余年间,名家辈出,奇文环生,而此书遗阙;    其二,辽、金、元三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期间,许多名家名文亦阙;    其三,由于独尊儒术的传统观念,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之文,虽绚烂多姿,波澜壮阔,风格迥异,互相轩邈。但皆未选。本书立意要将此三大遗阙,全部补足,使上下几千年的古文,到此可以真正观止。

书籍目录

上卷 序 牧民 权修 道,可道 勇于敢 谋攻 势篇 景公问谋必得事必成 晏子使楚 子贡问政 子路等四人侍坐 大学之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 苛政猛于虎 为食于路 大道之行也 郑伯克段于鄢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召公谏厉王弭谤 春王正月 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攻 公输 削竹木为鹊 更法 鱼,我所欲也 天时不如地利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告子日 逍遥游 秋水 庖丁解牛 庄子与惠子 列子乘风而归 汤问 白马论 四仪 见齐宣王 知忠 劝学 性恶 说难 扁鹊见蔡桓公 曾子之妻之市 卜居 渔父 风赋 对楚王问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詟说赵太后 燕昭王求贤 察传 谏逐客书 过秦论 论贵粟疏 熊渠子夜行 上书谏猎 狱中上梁王书 人主之居也 本议 项羽本纪 报任安书 答苏武书 报孙会宗书 贵德 修身 苏武牧羊 与彭宠书 诫兄子严、敦书 遗黄琼书 ……下卷

章节摘录

方今最重之役,无过西戍①。如无西戍,虽遇凶年,困弊不至于此。若能徙西戍稍近②,则往来不劳,民无深患。议者谓徙之非便:一则损威名,二则召侵侮,三则弃耕牧之地。臣谓不然。阻卜诸部③,自来有之。曩时北至胪朐河,南至边境,人多散居,无所统壹,惟往来抄掠。及太祖西征,至于流沙④,阻卜望风悉降,西域诸国皆愿入贡。因迁种落,内置三部⑤,以益吾国,不营城邑,不置戍兵,阻卜累世不敢为寇。统和间,皇太妃出师西域⑥,拓土既远,降附亦众。自后一部或叛,邻部讨之,使同力相制,正得驭远人之道。及城可敦⑦,开境数千里,西北之民,徭役日增,生业日殚。警急既不能救,叛服亦复不恒⑥,空有广地之名,而无得地之实。若贪土不已,渐至虚耗,其患有不胜言者,况边情不可深信,亦不可顿绝。得不为益,舍不为损。国家大敌,惟在南方。今虽连和,难保他日。若南方有变,屯戍辽邈,卒难赴援⑨。我进则敌退,我还则敌来,不可不虑也。方今太平已久,正可恩结诸部,释罪而归地,内徙戍兵以增堡障,外明约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长,岁修职贡。叛则讨之,服则抚之。诸部既安,必不生衅。如是,则臣虽不能保其久而无变,知其必不深入侵掠也。或云,弃地则损威。殊不知殚费竭财,以贪无用之地,使彼小部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或又云,沃壤不可遽弃。臣以为土虽沃,民不能久居,一旦敌来,则不免内徙,岂可指为吾土而惜之?夫帑廪虽随部而有⑩,此特周急部民一偏之惠,不能均济天下。如欲均济天下⑩,则富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节盘游,简驿传,薄赋钦,戒奢侈。期以数年,则困者可苏,贫者可富矣。盖民者国之本,兵者国之卫。兵不调则旷军役,调之则损国本。且诸部皆有补役之法。昔补役始行,居者、行者类皆富实,故累世从戍,易为更代。近岁边虞数起,民多匮乏,既不任役事,随补随缺。苟无上户,则中户当之。旷日弥年,其穷益甚,所以取代为艰也。非惟稿役如此,在边戍兵亦然。譬如一杯之土,岂能填寻丈之壑?欲为长久之便,莫若使远戍疲兵还于故乡,薄其徭役,使人人给足,则补役之道可以复故也。臣又闻,自昔有国家者,不能无盗。比年以来,群黎凋弊,利于剽窍,良民往往化为凶暴。甚者杀人无忌,至有亡命山泽,基乱首祸⑩。所谓民以困穷,皆为盗贼者,诚如圣虑。今欲芟夷本根。愿陛下轻徭省役,使民务农。衣食既足,安习教化,而重犯法,则民趋礼义,刑罚罕用矣。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日:“严刑峻法。”太宗笑日:“寇盗所以滋者,由赋钦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今宜徙可敦城于近地,与西南副都部署乌古敌烈、隗乌古等部声援相接。罢黑、岭二军,并开、保州,皆隶东京⑩;益东北戍军及南京总管兵。增修壁垒,候尉相望,缮完楼橹,浚治城隍,以为边防。此方今之急务也,愿陛下裁之。

编辑推荐

《古文真正观止(套装上下卷)》填平补齐那上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争鸣斗艳之作,下至那辽、金、元、清四代的拍案惊奇的宏文,使之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古文观止”。 这个选本,上自公元前680年(较之吴氏选本的《左传》开篇,要早出二百年),下迄于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公元1911年所写的《与妻书》(较之《古文观止》的收场篇《五人墓碑记》,又下延了三百余年),可以这么说,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做到了全方位的拾遗补阙,使我国上下三千年,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文苑奇葩,百代的名篇佳作,尽都收罗进来,因之,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此书是名副其实的“古文真正观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文真正观止(上下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古文观止》,是三百年来最优秀的一部古文选集,深受广大读书人的喜爱,然而美中不足,惜其有三大历史遗阙,并未达到真正的观止:其一,编者生于清初,文章只选到明末,而清朝一代二百余年间,名家辈出,奇文环生,而此书遗阙;其二,辽、金、元三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期间,许多名家名文亦阙;其三,由于独尊儒术的传统观念,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之文,虽绚烂多姿,波澜壮阔,风格迥异,互相轩邈。但皆未选。本书立意要将此三大遗阙,全部补足,使上下几千年的古文,到此可以真正观止。此书克服了上述缺陷,真正观止矣!
  •   从另一角度选取的的文章值得仔细品读!
  •   书很好 是正版 以前在图书馆看过,然后就想买下来收藏,这次看到正好价格合适就买下来了,唯一不好的是 寄过来的包装居然只有一个塑料袋,我买了四本书,就一个塑料袋装着,都没个盒子,还好书没有破损
  •   小品文较多
  •   选文及编排内容有创新,更易用更华美。
  •   起于周而节于清末,正是跨越了中国古代史的所有朝代。第一篇是管仲的“牧民”,最后一篇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拿到书后,先读了头尾两篇。3000年的历史跨度,让我有种恍惚的感觉,仿佛历史就像大江从身边轰然而过。这一版本,印刷清晰,纸质很厚,字体很大,注释简练、恰到好处。要说有些遗憾的地方,封面装祯有失古朴美感,可能会影响手感和阅读的心情。
  •   这么说吧,以前自认为读书万卷,看了这本书,才晓得很多都没有涉猎到。
  •   没有译文,有注释
  •   这书前言提出了《观止》的种种不足,是确实存在的;但他的选目上册也不怎么样,无非就是加了诸子的文章,在古代这些东西是不用汇编于一书的,如《论语》那都是必读书,且编者不知怎么搞得,非要给先秦来个大一统,秦一前的作家都划为周代,周分西东,但后又有春秋战国,谁是战国人谁又是春秋人,这都是很确切的,祖国确要需要统一,但也不必将千年前的分裂局面也说是统一! 还有,编者功力很有限,仅从注释就可看出内功不深且外功不勤,注释只是将句子翻译一下,重点典故、字词无注释,且有的注解很牵强。
  •   注解很不详细,难字都没有注音。对于学习古文者没有提供应有的帮助。
  •   印刷质量极差,特别是上册,换了一套依然的差!不知作者是否知晓,他的书被如此的粗制滥造!
  •   让自己知道原来还有很多经典感言自己没有见识过
  •   为什么这本书要叫《古文真正观止》呢?  凡事皆有个源头。原来,三百余年前,在浙江山阳有两位吴姓的叔侄,叔名楚材,侄名调侯,他们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忽地不显山、不露水地推出了一部《古文观止》来,立时节便青出于蓝,秀出于林,雏凤声清,一下子就压倒了,甚至也可说淹没了千百年来的众多选本。这叔侄俩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普普通通的文人,但其书却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那些名流大家、官修国定的编选。此书一传就是三百余年,经久不衰,其声誉远播于海内外,其运用普及于士农工商,凡会读书的人几乎是家家案头必备,各修学的学子们更是须臾不离,人手一卷。在这三百余年间,不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不断有各种版本的《古文渊鉴》、《古文辞类纂》、《才子古文》、《历代文选》、《古文选读》、《古文新编》之类的书出现,但流传都没有吴氏选本那么面广,寿命更没有吴氏之书那么长,没经几度风雨,便都在书海之中自行淹没了。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时间,也是检验一本书存在价值的标准。三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充分地检验了,也充分地证明了这本书的真实价值(包括它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过,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检验了,说明了它有着某些方面的缺欠与不足。比如其书缺少辽、金、元三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的文章。这个曾经绵亘于我国历史四百余年的时...间段,毫无疑问,确也产生了不少文章大家,出现了不少有声有色、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像金代的元好问、王若虚,元代的吴澄、李孝光等,都是文坛上声名卓著、举足轻重的圣手,他们的文章或质朴浑厚,或标新立异,都各具风格,各领一代风骚,缺了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  另外,其书缺少我国学术文化发展最为活跃、最为繁荣昌盛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作。《古文观止》的二位编者,受着“独尊儒术”的思想主使,差不多是以儒家观点作为取舍的标准。全书二百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儒家学派和儒家观点的人写的,而在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及其以后的众多学派、众多不同观点的思想家、学问家的大好文章,像被称之为“天下文章第一”的庄子,像“书事简劲弘妙,多出庄子之右”的列子,像“文如江流出峡”的韩非子,像与儒家并列、当时同称为显学的墨子,像“论高文奇,不可复加一辞”的管子,像行文“至奇至巧”“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老子,其他还有各有独到见解、各有不同行文风格的尸子、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等等,皆都一概没收。试想,缺少这些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文章,古文焉得能够称之为观止?  今日视之,其书还缺少清朝一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古文作品。当然,这不能苛求此书的两位编者,因为他们生活在清初,没法逆睹以后几百年面世的佳作,同时也为清初文字狱的森严,无法将明末清初许多充满抗清扶明气节的文章收罗进去,只能决然地截断于崇祯的天崩地裂之前。过去人们常说此书截至于明末,其实并不准确,许多名篇未能选入,这不能不说是此书的重大遗憾。因为这二百多年、严格地说已经是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阶段里,正是古文创作有着长足发展、优秀名篇大呈繁荣之际,许多文章大家纷纷涌现,许多传世名篇接连推出,繁花似锦,群星灿烂,像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侯方城、吴伟业,清中叶的沈德潜、戴名世、袁枚、纪晓岚,清末的龚自珍、魏源等等,个个都是卓有分量的文坛巨匠,特别是标志着古文创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桐城派,其代表人物如方苞、姚鼎等,那更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支有生力量。而清末民初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则是终结古文创作的文学巨擘。恩格斯曾将费尔巴赫视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于梁启超,我们也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创作的终结,他的《少年中国说》,当是古体文章的“压轴好戏”,缺了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   阅读更多 ›
  •     这个选配的文章数量与原古文观止一样,都是222篇。作者还认证了一番222篇是原古文观止之所以成功的一大方面,222简直是文选类图书的黄金分割数。
      
      在本书中,作者摒除了原书的“左癖”“韩癖”“苏癖”。把此三人的入选文数精简一番,然后填入更多样的,千百年来被埋没的古文篇章。
      
      正在读中,很有收获,先写这儿,以后更写
  •   "作者还认证了一番222篇是原古文观止之所以成功的一大方面,222简直是文选类图书的黄金分割数。 " 哈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