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红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陶竦  页数:382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未来之命运,取决于其过去与当下的信念与作为。播善恶之种,收苦乐之果。这在佛界叫作结缘。人类当下的一切俱是结缘。结善缘的过程艰苦而缓慢,绝难立竿见影;结恶缘的过程同样艰苦而缓慢,恶果兑现却往往急速而暴戾。人类史上多少辉煌文明就这样毁于一旦。当下的作为如何确保善缘的累积和恶缘的消弭?恐怕要从过去求解。这便是历史的价值。人类当下所经历的一切千奇百怪,历史上皆有不同形式的发生;人类当下遭遇的一切难题,历史上皆有隐喻的答案存在。这便是历史研究的价值。真正的历史研究,绝不是为当下的一切恶行提供强词夺理的阐释。历史是一面明镜,为人类照彻当下的真实。因而,历史是无情的。但从更高的层次看,历史又是善意的。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阿根廷裔古巴革命者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历史赠与当下人类的一面明镜。通过这面镜子,崇高与卑下、勇毅与怯懦、正义与邪恶,无不立现。有意味的是,这位明镜式的人物本身绝非萨特所谓的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他是不完美的,因而是真实的。但如果将真实当做完美的标准,则他又确是完美的。“纯粹的红”是本书的书名。切·格瓦拉是席卷世界的红色风暴中的一位超级偶像。他之所以能跨越信仰、意识形态、种族、文化等等鸿沟,在全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中间赢得普遍而恒久的崇拜,乃是因为他性格中有一种特殊的过滤机能,滤尽一切世俗杂念,纯一地秉持着理想与善愿:他纯粹地善良,一生耿耿于世间的不公;他纯粹地行走,从不停歇疲惫的步伐;他纯粹地战斗,困顿牺牲决不退缩;他纯粹地帅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俊朗的政治英雄。他的纯粹,即是佛界所谓的“执着”:面对邪恶与不公,他永远金刚怒目;面对苍生,他绽放迷人的微笑。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对于后两个主义,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而对于第一个主义,即“理想主义”,却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他们的理解,理想主义是狂热、无知、乌托邦等等的同义词。我们并不否认,人类曾经深受理想主义灾难之苦,20世纪更是理想主义灾难的“高发期”。但如果换个角度,人存在的动力即在于“理想”的牵引。没有理想,何以为人?耻谈理想,才是真无知与真怯懦。乌托邦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乌托”总比无所寄托为好。这正是阅读格瓦拉的意义所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前不曾读过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作“青春激荡”;30岁后还在读切·格瓦拉,说明你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2002年,《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一书的出版带给我意料之外的荣誉。今天,文汇出版社再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解读切·格瓦拉,同时也是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基于近年来格瓦拉史料的日见丰瞻,以及本人知识结构的相应调整,本书对《完美的人》作了极大篇幅的修订,甚至对一些政治观点也作出修正,因而完全可以视作一部全新的切·格瓦拉传。尤其是本书的策划张衍先生及责任编辑乐渭琦先生为本书付出了大量心血,并以独具的慧眼,终使6年前的一本老书蝶变为全新的《纯粹的红》。将自己的精神产品比喻为怀胎十月的孩子稍嫌老套了些。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或许可以比拟为将本就眉清目秀的孩子精心打扮一番,送上“六一”节的舞台,希望有更多的人给予她注视,为她鼓掌,像我一样地喜爱她。这算是另一重的结缘吧!

内容概要

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对于后两个主义,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而对于第一个主义,即“理想主义”,却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他们的理解,理想主义是狂热、无知、乌托邦等等的同义词。我们并不否认,人类曾经深受理想主义灾难之苦,20世纪更是理想主义灾难的“高发期”。但如果换个角度,人存在的动力即在于“理想”的牵引。没有理想,何以为人?耻谈理想,才是真无知与真怯懦。乌托邦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乌托”总比无所寄托为好。    这正是阅读格瓦拉的意义所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前不曾读过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作“青春激荡”;30岁后还在读切·格瓦拉,说明你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作者简介

陶竦,上海市人,生于70年代,畅销书作家,现供职于上海市政府。近年因缘际会,沉迷历史政治,著有长篇系列作品《完美的人》、《美女史》等。其作品善于聚集重大题材,分析鞭辟入里,关注人性真实,受到广泛好评。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阿根廷岁月 一、痛苦 二、哮喘 三、母亲 四、微风第二章 上路吧 一、4500公里:寻根之旅 二、探索之旅 三、战士之旅 四、目标古巴第三章 情种 一、女神 二、相知无言 三、在爱与欲之间第四章 从军医到少校司令 一、“格拉玛”号 二、枪 三、少校司令第五章 最完美的混战 一、第四纵队 二、摧枯拉朽 三、举世无双的切·格瓦拉第六章 领导古巴 一、铁腕 二、挑战风车 三、加勒比旋风 四、游击大师第七章 三巨头 一、猪湾战役 二、导弹危机 三、裂痕 四、神秘离去第八章 幻灭 一、刚果河畔 二、布拉格的摇滚第九章 血色星空 一、基地 二、玻利维亚日记第十章 从英雄到符号 一、死亡之美 二、他的事业 三、安息 四、从偶像到符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阿根廷岁月痛苦这个蒙难的拉丁美洲的英雄,仅凭着痛苦的气质,就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折腰。1960年3月6日,在哈瓦那人民纪念“库弗”号轮船80名遇难者的集会上,他为世界留下了那张经典的照片:头戴缀着小金星的贝雷帽,帽檐下倔强地卷曲着烈焰般飞腾的长发,成熟的脸庞上,布满刀切斧凿般沉痛的表情。愁眉紧锁,一双原本明亮有神,却因痛苦而变得阴郁深沉的眸子,凝视着远处排山倒海的人民。这是他最常见、最自然的表情。他的一生,始终被迷惘、思索、痛苦所包围,于是,他就总是这副阴郁、深沉的样子。阴郁和深沉,配上高大挺拔的身材、鲜明俊朗的脸形,以及崇高正义的事业、男子汉坚韧不拔的品质,很容易组合为一幅不朽英雄的画像。照片正凭借着这些特质,成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幅肖像。拍摄者阿尔韦托·科尔达说过,“我永远忘不了他当时那既坚定又痛苦的目光”;世界也永远忘不了他那坚定而痛苦的目光。痛苦是他与生俱来的特质。这个带着先天性疾病降生人世,又不幸早早罹患终生痼疾的人,很小起就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拍照时,他总是面带微笑,以期显得和健康人一般无二。但作家帕科·伊格纳西奥·泰沃却在他5岁时的一张照片上发现他“因哮喘病而穿着平时的服装,满脸愁容地站在游泳池中。看来他已经懂得,下水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他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到了自己生理上的弱点。他显得很不高兴……”那时,他年幼孱弱,对造化的摆布束手无策,他的痛苦只能是对个体不幸的悲哀。后来,他长大了,变得和常人一样强壮——尽管他终生与病魔抗争——尤其以意志坚强著称,也曾因爱情、友谊、理想、胜利而绽放孩子般的、“使许多妇女为之动心的带有伤感的微笑”,但痛苦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他。面对着印第安人、麻风病人、阵亡的战友,面对着独裁统治和北方邻国的无理挑衅,面对着理想的受挫和前途的茫然,他抑郁沉默,甚至潸然泪下。这时候,他的伤感、痛苦是为了正义、理想和人类,是普罗米修斯和西绪弗斯的痛苦。他彻底被痛苦征服,是在生命的终点。1967年10月9日,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眼窝深陷,像是在苦苦思索,却找不到答案。但他在临死前,带着嘲讽的口气,对刽子手说的那句充满英雄主义的话:“你是来杀人的。开枪呀!胆小鬼!” 却昭示世人,他的痛苦,只是一位彻底的理想主义者为无法为理想奋斗所产生的深切痛苦,绝不是一个失败者的哀叹。他是带着理智的自信离开人世的。他死了,痛苦自此从他身上消失。他的死状是那样安详、神秘,以至于让人联想到受难的耶稣基督。但他的痛苦没有真正消亡,而是经由理想主义者们的传播,深入到人类的心灵深处。于是,人类因他的痛苦而痛苦、被他的痛苦所激励、以他的痛苦为符号。他终于完成了福柯所说的“将现实化为符号”的过程,成为一项全人类事业、一种全人类精神的化身。这个以痛苦征服世界的人,就是埃内斯托·切·格瓦拉。二、哮喘作为革命者,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最显著的个性魅力就在于,无论怎样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顽强的斗志和惊人的毅力。这显然有悖于造物主的原意。从出生起,他就似乎注定是个弱者。这个在橄榄球场上自命为“勇士”的小家伙,却往往在“战斗”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因呼吸困难而停下来,对守候在一旁的父亲说:“爸爸,给我打一针吧!”他是带着遗传性肺部充血症来到人世的。出生没几天,就患上了支气管肺炎。这是个不好的开端。从此,他必须格外谨慎小心,以避免隐伏的病根演变成严重的疾病。然而,这个没有经验、生机勃勃的家庭对此显然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于是,法老的咒语应验了,在小格瓦拉两岁时的一个寒冷的日子,确切地说,是1930年5月2日下午,塞莉亚带着儿子到圣伊西德罗俱乐部游泳。对于这一天发生的悲惨事件,埃内斯托后来回忆道:5月的一个早晨,寒风呼啸,我的妻子带着我们的小埃内斯托去游泳。中午时分,我去俱乐部找他们,准备和他们一起去吃午饭,这时我发现,孩子穿着一身湿漉漉的游泳衣,已经冻得直打哆嗦。塞莉亚却还一个劲地在游泳。她不是个有经验的母亲,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已是冬天,天气变化对这样一个脆弱的孩子来说,该有多危险。夫妻俩着了慌,忙把儿子送到医院。经诊断,小格瓦拉患上了哮喘。从此,格瓦拉终其一生都没能摆脱哮喘病的折磨。人们普遍认为,疾病对于人的性格的形成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病夫当国,往往带有阴暗、偏激,甚至暴虐的倾向。哮喘病属于那种十分顽固的病症,一旦沾染,犹如套上一副无形的枷锁,终生不得自由。格瓦拉一生备极动荡、忧劳困苦。经常发作的哮喘,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使他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都笼罩着一层灰暗的色彩,并让他一辈子“依靠平喘药要胜过依靠枪支”,这难免会造成他个性中灰色的成分。哮喘也使他早熟,正如很多传记作家所指出的,很早开始,他就开始思考生死问题,自视与众不同。然而,这一切都由于他本性中根深蒂固的博爱与自我牺牲的品质而得以改变。顽疾非但没有扭曲他的性格,对于疾病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反而在他身上沉淀为为人类赎罪的勇气与执着。由于小格瓦拉的哮喘病异常顽固,时常发作,一开始父母对他百般呵护,尽量让他与外界隔绝。但是,他的身体却在一次次发病中日渐衰落。于是,“大人们决定,与其看着他消瘦下去,不如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像一只久困鸟笼的小鸟突然发现鸟笼打开了一样,长期闭门不出的切·格瓦拉发现了户外与自然。”小格瓦拉几乎是一边受着哮喘的折磨,一边发展着由作为冒险家的曾祖父和祖父开创的乐于冒险、不安现状的家族传统。他“不用马镫就学会了骑马,并在田野里放马,自由玩耍”,虽然剧烈的骑马运动,常使得他剧烈咳嗽,喘不过气来。除了骑马,他还喜欢骑驴。当初,“祖国之父”何塞·圣马丁就是骑着毛驴,翻越安第斯山去解放智利的。阿尔贝托·格拉纳多回忆说:“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是个敢打敢拼的足球运动员,以勇猛和无所畏惧而著名。”为了增强体质,格瓦拉坚持每天锻炼,做体操、游泳,进行其他运动。另外,他常和弟弟罗伯托骑自行车、步行或搭便车出门做短途旅行。他还经常和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妹妹塞莉亚吵吵闹闹……林奇这样评价儿子:“可能是哮喘病使他坚强起来,使他学会控制自己,遇事不冲动,也不受别人左右。也许是哮喘病所造成的痛苦会使病人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顽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使他将弱者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转化为“强者”永不言败的自尊和坚韧。小格瓦拉性格中强与弱就这样很好地统一了起来。三、母亲切·格瓦拉特立独行的性格的形成,完全可以从其显赫而不乏异类的家族史上找到渊源。他母亲塞莉亚·德拉塞尔纳·约萨这一系的第一个叛逆者是她的父亲——赫赫有名的胡安·马丁·德拉塞尔纳·乌加尔达,他属于那种为了理想,不惜与自己的社会背景决裂的热血青年。身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权势人物,他却是激进公民联盟党的早期党员,与作为自己社会背景的那个集团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他担任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律系教授、众议员,还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并娶了一位保守的女天主教徒埃德尔米拉·约萨为妻。很快就有了爱的结晶。当做父亲的动身赴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学时,同去的除了妻子,还有他们的孩子卡门、豪尔赫、埃德尔米拉、阿尔图罗。而当父亲担任阿根廷驻德国大使时,女儿萨拉也出生了。1906年举家迁回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小女儿塞莉亚来到人间。按西班牙习俗,每个人有两个性:父姓和母性。塞莉亚父姓为德拉塞尔纳,母姓约萨,塞莉亚则是她的名字。拉丁美洲还有这样的规矩:长子往往取父名,长女往往取母名;为了表示对祖先的纪念,其他孩子则往往取某个祖先的名字。后来,塞莉亚的五个孩子都是按此传统取名的:长子埃内斯托·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取父名;长女塞莉亚·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取母名;次子罗伯托·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和小女安娜·玛丽亚·格瓦拉·德拉塞尔纳与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出生的祖父母同名;最小的儿子胡安·马丁·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则与外祖父同名。塞莉亚六七岁时,胡安·马丁·德拉塞尔纳·乌加尔达在一战前夕令人窒息的政治氛围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困厄下,在欧洲自杀,尸体被抛人大海。他给女儿塞莉亚留下了伤感而叛逆的影响。他的理想、他的事业、他惊世骇俗的短暂人生,甚至于他生前收藏的书籍、文件、外交公文,无不为塞莉亚所珍视。加上从小失怙、无拘无束,塞莉亚的叛逆性格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塞莉亚虽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所专门训练贵族小姐的圣心教会学校念过小学和一段时间中学,但对贵族小姐的清规戒律全不放在心上。她追求外表的人时,本人身材高挑、优美,气质高雅,一双深邃的黑眼睛,透出逼人的超凡光芒,再加上入时的衣着,使她处处显得鹤立鸡群。她剪男式发型,姿态优雅地吸烟、跷二郎腿,开着家里的车子到处乱跑,引来路人注目,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名的领风气之先的女性——自然也是饱受非议的对象。她还热衷于带有刺激性的运动,经常到庄园里打网球、骑马、游泳、散步。她泳技高超,经常公认的游泳健将——哥哥豪尔赫发出挑战。她甚至是阿根廷最早乘飞机上天的女性之一。贵族学校带给她的好处,是让她学会了烹饪、绣花、编织、制衣。她还学会了法语,掌握了一点点英语和德语,能自如地阅读夏尔·波德莱尔、保罗·维莱恩、斯蒂芬·马拉美等人的原著。她同时还是墨西哥诗人阿马多·内尔沃的痴迷者。有趣的是,后者热恋她的姐姐卡门,为她写了一些热情洋溢的情诗。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她得以和诗人愉快接触,并促使她亲自动手写诗。比之塞莉亚的家族,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的辉煌家族拥有更多的冒险家故事。这个家族曾诞生过新西班牙的总督、门多萨市的创始人,也曾出过淘金者、寻宝人。相比之下,埃内斯托本人显得有些平庸。他毕业于大学建筑系,经过商,却财运不佳。从外表看,他两眼深陷、目光温和、中等身材、举止温文,一副小知识分子派头。辉煌家族到他这一代就衰落了,他和塞莉亚的婚姻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因为人们认为他配不上女方高贵的家族。当然,除了社会地位的差异,年龄和学业也是塞莉亚的兄姐——卡门、阿尔图罗、萨拉——反对这门婚事的理由。当时,塞莉亚21岁,从阿根廷法律上看,年纪还小。为了恋爱,林奇放弃了大学学业,塞莉亚也荒废了学业。一度,阿尔图罗和萨拉不愿意谈起任性的妹妹。妹妹自然也不妥协,干脆住到姑妈梅尔塞德斯·拉科罗塞·约萨家里。1927年11月9日,这对新人在世人的非议声中,勇敢地结成夫妇。或许是为了避开世俗的干扰,婚后,这对新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迁居密西昂内斯省巴拉那河的卡拉瓜塔伊港。他们投资14400比索买下一块200公顷的土地种植马黛茶。那是一块经由大自然之手精心雕琢的无瑕瑰宝,一方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有着天壤之别的宁静的世外桃源。远处,安第斯山顶皑皑的白雪发出晶莹的光芒,与阿空加瓜山无语相对。清澈的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合二为一,冲刷出拉不拉他河宽阔的潮淹区。巴拉那河两岸,覆盖着密密的森林,海红豆、伊里奥蒂松、黑月桂、番石榴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五彩斑驳的蝴蝶在树叶间翩然翻飞,鸽子、大嘴鸟、灰喜鹊、田鸫整天鼓噪个不停,反衬得密林更加幽静。天朗气清,数不胜数的鹦鹉起起伏伏,幻化出一幅声与色的绸带。那是瓜拉尼人甜蜜而痛苦的家园。虽然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已有几十年,但在密林深处,瓜拉尼人依然孤零零地置身于全世界的视野之外,身上带着做奴隶的印迹,背负着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债务,在皮鞭和火枪的淫威下,低着头,弯着腰,耕作、忍受、仇恨。仇恨,是密林中到处萌生的嫩芽,无时无刻不在每一个角落里滋长,悄无声息,却层层叠叠,无边无涯。林奇用文字记载了当地居民门苏人的生活。他写道:这是受到西班牙耶稣教会严密“保护”的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的血液里已融人了西班牙殖民时期旧传统的印记,只能继续为大老爷们当奴仆。从瓜拉尼人身上,夫妇俩亲身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与悲惨。两颗善良的心,随着瓜拉尼人肩扛斧头、手握砍刀、步履蹒跚的背影变得沉甸甸的。但那里也是繁育生命的理想场所。自然界一颗最干瘪的种子都能获得蓬勃的生机;人类的爱情之花,更容易在那里结出饱满的果实。一个小生命开始在塞莉亚腹中蠕动了,先是偶尔动弹一下手脚,后来就膨大起来,东踢一脚,西推一掌,片刻不停。生命的奇迹让夫妇俩感到吃惊不已。美好的憧憬随着小生命的发育不断增长。1928年6月,由于预感到孩子即将出生,夫妇俩兴致勃勃地乘船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准备在家里生下孩子。船行至罗萨里奥市,两人上岸办理安装马黛茶碾磨的事情。这时,塞莉亚开始阵阵腹痛,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6月14日凌晨3时零5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大儿子埃内斯托·格瓦拉·德拉塞尔纳出生了。罗萨里奥市意外地成为未来英雄的诞生地。小格瓦拉出生时没有任何预示他将成为伟人的异象,相反,麻烦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出生没几天,他就得了支气管肺炎。祖母安娜·林奇和两个姑姑埃尔西莉亚、贝娅特里斯风尘仆仆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赶来照顾他。特别是贝娅特里斯姑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使他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直到小格瓦拉的状况好一些以后,她们才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格瓦拉全家对这段经历都念念不忘,尤其对贝娅特里斯姑姑感激不尽。

媒体关注与评论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遇害。他的双手随即被残忍地砍下,一时尸骨无觅,真身化为永恒。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过了切·格瓦拉,不啻是和一种精神的失之交臂。时间已证明一切!   ——网友“剑侠”这是我床常放的一部人物传记。每当遇到挫折与困难时,我都要翻一翻这本书,它驱除了我的烦恼与困惑,给了我力量的源泉。   ——网友“程晓晖”在钢筋水泥的窒息的包围中,如果你想喊,就请和我一起喊;切!切!切!……   ——网友“泉山脚下”真正打动我心的,是人类崇高的

编辑推荐

《纯粹的红》的前身系海南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完美的人》。作为国内较早叙述切·格瓦拉生平事迹的传记作品,一俟出版,即为书店及广大读者所瞩目,并且一印再印,屡获奖项。不过据作者介绍,随着近年来对切·格瓦拉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相关史料的不断被发掘,原来的版本日显逼仄,急需要一部更全面而准确的传记来完整反映这位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于是便有了现在的《纯粹的红》。相比《完美的人》,修订版《纯粹的红》对原作作了3000多处删改,使其行文更流畅,内容更简练,阅读感更强,加之近百幅经典图片恰到好处的映衬,的确铸成了迄今为止国内最优秀的切·格瓦拉传。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遇害。他的双手被残忍地砍下,从此,真身化为了永恒。岁月之刀已抹平多少记忆,然而四十多年来,人们却一刻都不曾忘记过他。所以后来,他的事迹被搬上银幕,他的生平被写成图书,甚至于他的肖像被印在了青年人穿的T恤上。一句话,如果格瓦拉是不朽的话,有关于他的传奇也将是不朽的。这也是我们推出这部图书,并认定它会热销的真正原因;而错过了切·格瓦拉,不啻是和一种精神的失之交臂。时间将证明一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纯粹的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其生平事迹想必多多的书都会写到,但要有作者精彩的文笔。我的一口气读完这书的。陶竦的文笔就很简练、精彩。读格瓦拉就是要畅快!前言里有一段话:这正是阅读格瓦拉的意义所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前不曾读过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作“青春激荡”;30岁后还在读切格瓦拉,说明你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窃以为,然也。
  •   切格瓦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读了此书,才深深了解为何有人会为了理想奉献青春甚至生命!
  •   我喜欢他的理想主义,喜欢他的英雄气质,喜欢那个英雄遍世界的年代,看完此书,我只想呼喊:切!切!切!
  •   现在很多人都已经知道格瓦拉,尤其是一些标榜个性的年轻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作者用词很简单,就是在叙述他一生的经历,没有其他的赞美。这个我喜欢!
  •   一本不大的册子了解了切格瓦拉的一生
  •   喜欢有关格瓦拉的一切
  •   红色的年代,红色的激情,红色的理想,红色的意蕴...
  •   切不是作为一个偶像而存在的,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有着平凡人特点的英雄,他不是神,正因为他不是神,却做到了一个人所能为他人奉献的极至,因此,受人尊敬和敬仰。
    想到切,我能想到的,不是他俊美的外表,而是他在遇害前所说的,“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向你学习,切!
  •   时代的偶像 不朽的悲歌 挥之不去的忧郁,动人心魄的魅力,无奈唏嘘的悲情---这就是切,冲破深宵的浓黑,挣脱世俗的藩篱,仰天朔对冷峻的高天,我只想迸发内心深处全部的力量与深情,高呼:切! 切!! 切!!!
    ---而心,却随着一个高大苍凉的背影渐行渐远...
  •   很棒的书呀
  •   为什么总是缺货呀?
  •   书写的是具有国际革命视野和理想的阿根廷医生、古巴革命家格瓦拉的生平。格瓦拉的革命事业巅峰于古巴,在革命胜利后因政见上的分歧,尤其是其美洲革命的理想,让他出人意料的离开古巴,去玻利维亚开展革命活动。苏联不愿看到革命火种在拉丁美洲呈燎原之势,伙同玻利维亚政府镇压了格瓦拉的革命,格瓦拉本人兵败被俘,最后被处死。作者以深沉而又充满感性的语言,讲述了格瓦拉的故事,这语言中充满了对格瓦拉的赞美和对革命的称许。是一部充满浓郁浪漫和理想主义气息的书。不枉一读。
  •   关于格瓦拉的书已经有很多了,不过本书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阐述理想主义的格瓦拉,别有一番滋味,写得很有激情。尤其是本书的配图,是一大亮点。
    此外本书运用了大批新鲜解密的资料,对于以前比较陈旧的一些观点和史实做了修正,比如格瓦拉的失败和塔尼亚的叛变的关系,而塔尼亚的叛变和克格勃的关系以及塔尼亚的真实身份等等,这些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格瓦拉是永远的神话,虽然他已经被异化。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纯粹,对于我们已经不再纯粹的世界,是一抹心灵的亮色。我们无法复原他的斗争,只能缅怀他的精神。
    革命是不朽的!
  •   从订货到售货~~五天的时间~~不错
  •   很好的一本书,很伟大的一个人
  •   一本垃圾書,充滿了濫情的語調,沒有安德森的好
  •   因为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考试了 这次买了几本书只能暂时束之高阁 但本书我只是翻看了一下 它的前言 插图和最后一页内的一段文字就让我感受到格瓦拉带给我的震撼 让我知道这本书没有选错
  •   卓越送货非常快 而且产品包装的非常好 我非常喜欢 谢谢 以后买书就选择卓越了!
  •   切,不成为古巴的共产革命的领导,以他的天赋,也会在其他方面成为标榜!人性的魅力!
  •   (对于切格瓦拉我想说的太多了)在这里,我想说——切格瓦拉,不愧为真正的男人。——切格瓦拉,不愧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有,想成为真男人,大丈夫的男孩或男生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   切.格瓦拉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精神的象征,其不可磨灭的一生,充满了对理想主义狂热极端的实验性和悲剧性,一个用生命天平验证永恒的纯粹的革命者。同时对于反革命分子采取强压政策,表现得极端冷酷无情。书中详尽的描述了他的一生。悲壮,残酷。一个现代的斯巴达克斯。应了那样一句话:男人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法国戛纳电影节上,索德伯格的《格瓦拉传》推荐看一下。有美化英雄的嫌... 阅读更多
  •   伟大的人,伟大的战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