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沈寂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上海,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过程、发展道路,还是外观风貌、人文内蕴,抑或是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有些方面还颇具奇光异彩!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上海这座城市,我以为唯独一个“海”字,别无选择。上海是海。据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涨潮落,渐渐淤积成了新的陆地,以打鱼为生的先民们开始来这一带活动。滩涂湿地渐长,围海造地渐移,渔民顺势东进,于是出现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两个小渔村,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东门十六铺岸边形成集镇,称上海镇。后于1292年正式设置上海县,县署就在今老城厢内的旧校场路上。一个新兴的中国滨海城市就这样开始崛起。

内容概要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摇篮,仅从20世纪初到1949年,就摄制了约1800部电影。  本书从类型片角度评说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电影,概述了上海电影(也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本书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有关编导和演员的轶事,从中折射出时代特征和上海电影的独特风格。

作者简介

沈寂,原名汪崇刚。浙江奉华人,1924年生于上海。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40年代起开始写作,出版了小说集《两代图》、《盐场》、《红森林》。曾在香港“长城”、“凤凰”等影片公司任编剧,编写了《狂风之夜》、《一年之间》、《中秋月》等十余部电影剧本。195

书籍目录

总序 李伦新前言 百川归海 流派缤纷滑稽片武侠片古装片儿童片抗战片喜剧片歌舞片文艺片跋 郑家尧后记 回顾·回忆·回想·

章节摘录

中国第一部滑稽片中国电影的开拓者、提倡“新剧”的著名剧评家郑正秋和热爱戏剧的洋行经理张石川,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承包洋商办的亚细亚影片公司,在1913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之后,各奔前程。郑正秋胸怀“寓教于乐”、“改革社会”的宗旨,活跃在新剧舞台上,抨击封建制度,揭露袁世凯的专制罪恶。张石川仍为“亚细亚”公司拍摄趣 剧短片《活无常》、《一夜不安》、《五福临门》等,插映在文明戏演出中,无人注意。他同时帮他的岳父在新世界游乐场当主任,管理演出事务。1916年,他又自办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搬上银幕,受到观众欢迎。张石川因摄制《黑籍冤魂》而盈利,然幻仙公司因不善经营,又无远大计划,只成为“一片公司”而告终。可是他看到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的根据轰动上海滩的社会新闻改编的《阎瑞生》(杨小仲编剧)一炮打红,同时又看到擅长绘画和摄影的但杜宇自编、自导,并请殷明珠合演的《海誓》深受上海知识阶层青年男女观众喜爱。而且,但杜宇由此连续拍片,他的公司成为当时最早拍摄国产电影的电影公司。张石川眼见中国电影在美国电影充斥上海娱乐市场的压力下已崭露头角,而且大有发展,而自命中国电影开山鼻祖的他,岂甘落后,于是决定放弃正在筹办经营股票的买卖,重又请出已在“新剧”走近尾声而寻找新的艺术之门的郑正秋,再度合作,创办明星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于1922年成立,在制片方针上,张石川认为美国电影到上海放映有风景片、纪录片、武侠片和滑稽片,最受观众喜爱的是由卓别林主演的滑稽片。创办电影公司不像其他文化行业,要有办公房、拍摄场地,更重要的是置办摄影机和充足的胶片,还要请演员,摄影师、化装师、布景师,还有发行、宣传人员等,除每月发薪外,还要支付酬金。拍成后,到电影院去放映,成为文化市场上的商品。卖座好的能赚钱,至少可保本,如果影片放映,观众稀少,就要亏本,公司可能倒闭。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是家庭公司,家族人力就是资金。商务印书馆资力雄厚,不怕亏蚀,而“明星”是同人合作的小企业,有编导而无演员和摄制人员,何况资金不足,小本经营,亏蚀不起。张石川长期在洋行任职,懂得如何推销物品、从中谋利的生意经;而且他又是新世界游乐场的演出主任,知道何类戏目受观众欢迎。他们决定在明星公司开创之初,先拍摄三部滑稽片:《滑稽大王游华记》、《掷果缘》、《大闹怪剧场》。《滑稽大王游华记》的编剧是郑正秋。他灵机一动,决定编写一部既借卓别林的名望又与上海滩有关的滑稽片。可是无法请到卓别林来拍戏,就设计一段情节:有个洋人,打扮成卓别林的形象,冒充卓别林到上海来自相,出足洋相,造成很多笑料。郑正秋自演“向导”,陪伴冒牌卓别林游玩。张石川在新世界游乐场做事时,曾聘请一位名叫李却.倍尔的洋人来任职。李却曾在上海最豪华也是首办的夏令配克影院担任经理,他原来就是在马戏团里扮演卓别林的小丑,知道明星公司需要一个假冒卓别林的角色,便向张石川自我推荐出演《滑稽大王游华记》主角。他和郑正秋搭档合演,临场发挥,笑话百出,令人绝倒。这是中国第一部滑稽片,使中国观众第一次在中国电影里看到外国滑稽明星“卓别林”,也是第一部有洋人当主角的中国电影。我生已晚,未能看到《滑稽大王游华记》。我那开办戏馆的舅父曾多次看过这部电影。每次谈起,总是拍膝大笑。称赞李却扮演卓别林,真像卓别林,而作为配角的郑正秋,一举一动,也很滑稽,引发观众大笑。我们不能想象:这位将近35岁的中年艺人,圈内人尊称他为郑老夫子,写过成百篇气势磅礴、字凿笔斧的警世文章,又在“新剧’’中饰演“言论老生”,在剧终前,严肃地昂立在舞台上,声色俱厉,挥臂握拳,滔滔不绝地怒斥帝王和专制暴君;郑正秋的不怕死不怕坐牢的无畏精神,受到千万观众的鼓掌和喝彩声;而他为了拍摄中国第一部滑稽片,竟不顾惜自己的声誉,充任配角,还改换过去一直在舞台上激昂慷慨,声嘶力竭的呐喊,一变为手舞足蹈的滑稽动作,来博取观众的畅怀欢笑。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滑稽大王游华记》仅存的一张剧照。照片上郑正秋身穿长袍马夹、头戴瓜皮帽,还戴了一副深度眼镜,装了鼻下浓须,在拙劣的制作条件下做出种种滑稽腔,引人发笑。在笑声中你能不为这位中国电影开拓者“寓教于乐”的艺术宗旨而钦佩?你能不为这位主演中国滑稽片的功臣的献身精神而感动?是他点燃了中国电影的传世火炬,并将永远燃烧。“开心公司"使大家开心郑正秋的《滑稽大王游华记》犹如从空中传来霹雳般笑声,震破了中国开创不久的电影,也惊动了两位富有滑稽天才的文人。一位是能写也能演的汪优游,另一位是以写滑稽小说闻名的徐半梅,又名徐直呆。汪优游字仲贤,江西人,生于1888年。17岁时在上海民立中学读书,曾演出《捉拿安德海》。后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与周作人是同学。他曾在通济和海琛两艘兵舰上任职,后因对官职感到乏味,就到上海加入任天知组织的新剧团体进化团。他自学驾驶,精算术,更通上海方言,十年内在天仙茶园、新舞台等演出,饰演生、旦、谐等不同角色,但仍不能发挥他的演技才能。1921年,他和沈雁冰(茅盾)、陈大悲、徐半梅和郑振铎等三人成立上海民众戏剧社,以通俗戏剧深入民间。汪以滑稽角色出现在舞台上,他出言吐语,妙语如珠,滑稽突梯,受到观众欢迎,称为天才的文明戏子。民众戏剧社还出版《戏剧》月刊,成为五四运动后第一个新戏剧团体和第一本戏剧刊物。汪优游在刊物上发表几篇论述戏剧的文章,理论精辟;还主编《时事新报》之《青光》副刊。他无意于古文,文章却古盎然。他只写白话文,文笔顺畅,议论纵横,敢想敢说。他不计稿酬,只求心安,写的小说,情节滑稽,言语诙谐,自成一体。他独具匠心,不同凡响。1923年,他加入上海戏剧协社,所编写的独幕剧本《好儿子》,是五四运动后最早创作的话剧剧本。此外他又编写《少奶奶的职业》(根据萧伯纳编剧的《华伦夫人的职业》改编,是一部严肃的正剧,他却插入很多笑料)、《徽钦二帝》(周信芳于40年代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的京剧《徽钦二帝》即根据汪优游剧本改编)和《新西游记》。在《新西游记》剧中,孙悟空成了喜剧人物。猪八戒被写成滑稽角色,由汪优游亲自饰演,一出场就满堂笑声。他还自编自演《济公活佛》连台本戏,与夏月珊俊扮的济公相反,其鼻梁上有白色方块,嘴角下歪,疯疯癫癫,痴头怪脑,作弄歹徒,怒打不平,令观众在笑声中大快人心。在第三本中加入了王尔德的《哑妻》的情节,又自演哑妻,增加噱头,也显示了他的滑稽才能。另一位徐半梅。江苏吴县人,生于1881年,比汪优游年长七岁。原名徐傅霖,号筑岩,笔名卓呆。青年时代就开始写作,尤爱戏剧,常投稿和业余演出。他身体衰弱,又不满西洋人诬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竟在四十七岁那年去日本学体育,日本同学见他活泼、好动,机智过人,出口成章,幽默风趣,便称他为“东方朔’’再世。回国后,创办中国体操学校。自任校长,教学生体操和武功。徐半梅除能武术外,还是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他所写小说别具匠心,自成一派。作品有《头发换长生果》、《非嫁同盟会》、《急性的元旦》、《时髦税》,对社会怪现象极尽讽刺之能事。1932年8月13日,日军侵略上海,他及时反应,撰写国难小说《往哪里逃》,对日本兵讽嘲得淋漓尽致。他还写滑稽新诗,出版《不知所云集》和《哪里是诗》诗集。传诵一时,开新旧体滑稽诗之新纪元。这两位在戏剧界被称为“滑稽大王”的天才作家和演员,得知过去曾一起从事新剧运动而且严肃正派的郑正秋居然改变作风拍“滑稽片”,自己岂肯落后?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于1925年成立影片公司,而且堂而皇之毫不客气地公开题名为“开心公司”,公开宣布拍摄专门以引人“开心”为唯一目标的长短滑稽片、特技片、神怪片;为此,徐半梅还特地从日本请来川谷庄平为摄影师,拍摄由两人合作编导和主演的《临时公馆》、《爱神之肥料》、《隐身衣》、《神仙棒》、《活招牌》、《活动银箱》;至于长片《红玫瑰》,融滑稽、神怪和特技于一炉的《凌波仙子》以及有神怪色彩的《神仙棒》,更使舞台上看不到的场景画面在银幕上一一出现。尽管是无声片,欠缺舞台上妙语如珠的对白,使观众和演员双方都不能满足,然卖座好,观众开心,老板也开心,从而成为当时滑稽片的鼎盛时期。到了1926年,汪优游干脆把自己曾在舞台上演出的《济公活佛》搬上银幕,还把新舞台的机关布景在影片里出现。很多观众曾在新舞台看到过汪优游在台上演济公,又在这部电影里看到济公施法:在飞沙中飞行,在走石中奔走,一把破蒲扇扇得房屋倒塌,树木连根拔起,这在舞台上无法看到的奇妙场面,怎不令人神往和倾倒?加上有趣的故事,济公的滑稽动作,使观众笑声不绝,比郑正秋的《滑稽大王游华记》更发噱、更有趣,也更有“看头”。因为生意好,观众多,开心公司的《济公活佛》,在一年里连拍四集。汪优游和徐半梅的名字响遍上海滩。可能是物极必反,滑稽片拍多了,情节重复,趣味相同。重复使人乏味,相同令人厌烦。艺人因无声片不能开口说笑,逊色不少。《济公活佛》掀起滑稽片高潮。然而高潮一过,开心过度,汪优游染上恶习,声名狼藉,终于一落千丈,只落得在小报上写一些无聊笑话,引不起人们兴趣。他的大名逐渐被人遗忘。1937年抗战前夕,我曾在上海“大世界’’王美玉剧团里看到他在戏里充当小配角,水牌上黑底白字写着“特聘剧界前辈汪优游亲自登台”,而在舞台上,他有气无力的动作和喉咙嘶哑谁也听不清楚的对白,再也引不起观众笑声。谁也没想到这个跑龙套原来就是戏剧、电影界大名鼎鼎的汪优游。也就在我看他戏的几个月后,他死了。报纸上发出讣告。大世界电影场特地放映他的旧片《济公活佛》。我也去看了,再也笑不出来。倒是提倡体育的徐半梅,在开心公司结束前后,先在艺华公司当演员,在《新婚的前夜》中任配角。后在明星公司当编剧,编写电影剧本《母亲的秘密》。抗战爆发后,他进国华影片公司任编剧,编写以“李阿毛,,为主角的电影剧本:《李阿毛与东方朔》、《李阿毛与僵尸》,等等,虽名为滑稽片,但低级俗气。1958年病故。生前著有《影戏学》、《话剧始创期回忆录》。后者我曾拜读过,有不少剧坛掌故,有史料价值。最早的滑稽明星开心公司拍摄了20余部长短滑稽片掀起了中国电影滑稽片热潮。影响所及,其他影片公司也群起而拍滑稽片;然缺少像汪优游和徐半梅这样的滑稽人才,所拍滑稽片毫无特色,观众寥寥。制片人因此明白一个道理:京剧班子里有生旦净末丑,才构成一台好戏,滑稽片虽难拍,但在每部影片里,也一定要有个滑稽角色。犹如菜里加胡椒,让吃客开胃;影片里有滑稽笑料,能使观众开心。为了选择滑稽演员,几家影片公司煞费苦心。文明戏里演丑角的,动作过分夸张而且粗俗;京剧戏班子里的丑角,表演程式化,动作僵硬;有的Camera(镜头)Face不合要求。千挑万选,从“矮子中拔长子”,终于选出了两位演员。一位是周空空,一位是邵庄林。周空空原名不详。“空空”之名出自佛经中的四大皆空。四川长寿人。谁也不知道他出生年月,只听说他少年时在峨眉山学过武术,尤擅技击。17岁入成都体育学校。毕业后,历充川东各校教员,曾入军界。民国以后,目睹政界党派争夺,军阀混战,他不愿被任何党派势力利用,宁可弃职,无视高官厚禄,浪迹江湖,以相面术自给,保持清白。他的朋友怜惜他的文武才能,介绍他进戏剧协社。先是以相面术为演员化妆,又因见多识广而扮演各类角色。最后任《终身大事》主角而蜚声于时。周空空洞悉世情,在舞台上借滑稽动作和幽默台词讽嘲社会怪现象和芸芸众生,令人捧腹又使人省悟。电影界发现他是个非同一般的滑稽演员。1925年,有张新吾、陆澹盒合办的新华影片公司,摄制《风尘三侠》,率先请周空空任主角。后来他分别在明星、天一、开心、民新等数家影片公司拍摄《空谷兰》、《珍珠塔》、《电影女明星》、《唐伯虎点秋香》、《实业大王》、《新红楼梦》、《活招牌》、《月老离婚》、《花国大总统》、《奇女子》等。从1925年始,到1930年终,五年内共拍摄了35部影片。他在众多影片里专任不重要的配角,也不专属某一家影片公司。因其能演戏,一出场就能引起笑声,因此,上海各大影片公司莫不争相邀约。他也来者不拒,不计报酬,所以片约不断,无日得闲,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滑稽演员。当时电影界有一句话称赞他:“周空空无日得空。”谁也没有料到,30年代初他重返故乡四川。祸从口出,讽嘲当局,被四川军阀杀害。这位滑稽演员给千万观众带来笑声,他被害后,千万观众以哭声为他送行。邵庄林,1900年生,浙江镇海人。曾和他姊姊一起留学日本,归国后供职于上海永安公司。他爱看美国电影,特别是滑稽明星罗克的影片,每片必看,看得人迷;不但自己的一举一动,摹仿罗克,连衣服装饰也照罗克的模样。他并不近视,却戴上和罗克一样的黑边眼镜。每天穿着罗克式的西服——硬领加领结,连走路,表情也相像。远远望去,真像是罗克向你走来。走近时,他举一举头上的黑边草帽,彬彬有礼地用英语向你招呼,一声纯粹的牛津音:“哈罗!”电影公司发现了他,请他拍片。他先进明星影片公司影戏学校学习表演,他的同学有王献斋、梅熹、袁绍梅和后来成为香港名演员的李清。教师是郑鹧鸪,他对邵庄林非常赏识,就在郑正秋、张石川编导的明星公司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中饰演丑角。后来进入任矜蘋创办的新人影片公司,在《新人的家庭》、《上海二女子》、《空门贤媳》中担任重要角色。他的名字上报纸,说明书里只有他饰演的角色。他不像其他滑稽演员,先是舞台,后上银幕。他是加入电影厂后开始他的演员生涯。50年代,我在香港时,与《空门贤媳》的导演程步高先生同事,他告诉我:邵庄林和其他滑稽演员不同,在平时生活和影片里的角色都是学罗克。他不像卓别林那样动作活灵和风趣,也不像美国冷面滑稽裴斯凯登的呆板古怪,而是真有罗克那样翩翩风度。后来又在《奇怪石》、《多情的哥哥》中饰演滑稽角色。直到洪深因反对罗克主演《不怕死》,大闹大光明戏院引起一场风潮后,他才改变作风,不再学罗克。

编辑推荐

《上海电影》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电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教材没有订。**当网买,便宜了好多呀!运货挺快的,书的质量也好。
  •   老电影,老明星,老台词。怀旧啊。
  •   教材,封面有点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