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心理传记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Alber J. Lubin  页数:326  译者:程应铸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当我正在研究宗教对个性形成的影响时,早年对凡高的热情又重被点燃起来。在以上述视野对凡高进行追踪的过程中,我浏览到有关他的丰富资料,这是任何别的伟大画家所没有的。这些资料似乎足以提供一种机会和可能,让我们来对他的心理发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尽管已有众多关于凡高的文学著作问世,但是,我很惊异地发现像这样的课题还从未有人涉及。加以,我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走近凡高——一个愤世嫉俗的、反叛的、才气横溢的十九世纪时代产儿,可能会有助于去洞察当代的一些愤世嫉俗者、反叛者以及本世纪一些如丘吉尔、海明威这样的巨人,他们努力控制自己固有的抑郁情绪,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自身创造力的发展。即便对自愿服从精神分析程序的生存者作精神分析,也异常困难,而且往往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很自然,甚至连精神分析家都怀疑对死者进行精神分析的价值。但是,凡高已经把资料和论据留给了我们,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特有的资源;凡高这个非常敏感的创造天才,他审视自己的能力要比大多数普通人强,他在数百封意味深长的信中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了生动的描述。他的信时常显露驾驭文字的娴熟技巧,并且饱含推心置腹的真诚。在早期写给弟弟泰奥的一封信中,确实,他写到他会“毫无顾虑地告诉你进入我头脑中的种种想法。我不隐瞒我的思想,也不会去筛选删节它们。”——这个剖白和精神分析家在描述自由联想技巧时所下的定义非常类似。因而,当我不能对精神分析家用以验证治疗工作的解释做出判断时,凡高那些含有深意的画能够被用来和他的信进行对照,以检验分析师的解释正确与否。作为一个陷入在凡高研究中的精神病学者,我时常面临的问题是“他的症结是什么?”尽管这是一个吸引精神病理学专家的问题,无论是专业的抑或是业余的研究者都对此抱有兴趣,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重要的。无数同样病症的患者早就被人遗忘了,而对这种病症的研究可以在存活者身上获得更好的效果。所有,最具有要领性的问题是,这种病症对他达到如此卓著的成就可能起了什么作用。于是,当我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凡高的诸多困扰时,我的着眼点是放在他把这些困扰转化为巨大成就的能力上。我不想把他描述成一个怪诞而神秘的人,一个病态的性情乖张者和伟大画家的混合物;而是旨在表述他人格上的完整性,他的心理冲突贯穿在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在这种心理冲突中,他为抵制痛苦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对他的绘画成就起了必不可少的推动。最终他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在其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为继续自己的事业而进行的痛苦挣扎和巨大抗争。让我们自己参与到这个生动的过程中去,或许我们能够分享到他的成功。对人的行为举止作单一的解释往往容易得到首肯,但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远比试验室里动物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复杂得多。例如,强烈的心理冲突可以推动一个有才能的初学者去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在创造过程中,特有的心理冲突和具体的心理特征是可以被明确无误地验证的——就像对凡高的剖析一样。但是冲突的性质和强度,其本身并不决定画家的伟大与否。左右列奥那多一达芬奇画《蒙娜丽萨》的心理冲突,同样可以影响另一个人去成为一个残酷的丈夫。要对创造进程作较为充分的理解,还得借助在其它领域里的造诣,从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到生理学和遗传学。当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的学识无法介入这样的研究时,我便试图对塑就他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进行追踪,并且试图通过展示他的矛盾冲突、解析经他扭曲的自我形象,以此来说明这些因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内容概要

文森特·凡高(1853-1890)——一个愤世嫉俗的反叛天才和十九世纪的时代产儿——他的人格和他的非凡成就如同他笔底明艳而狂放的以向日葵、农民、星夜为题材的油画,仍然在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本书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对凡高的心理发展和绘画关系作深入研究的著作。

作者简介

阿伯J.卢宾,系斯坦福大学临床精神病学的退职名誉教授,是一位具有实践经验的精神分析师,作者有效地利用有关凡一高的极为丰富的资料,以诸多对凡高构成望造作用的影响力——如家庭的、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文学的因素一为背景,来揭示画家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卢宾医生没有将凡高认知为一个病态怪异者和殉道艺术家的混合体,而是把他理解为一个将痛苦转化到自己无以计数杰作中去的完美之人。卢宾大胆地以心理学的见解和艺术上的评断创造了一幅令人惊异的逼真肖像,让我们得以越过凡高的内心痛苦,更好地理解他,并且更充分地领悟他作为一个画家的胜利凯旋。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绘画也是布道第二章 忧郁是人生财富第三章 漫长的蜕变酝酿第四章 粗野的脏狗第五章 亡兄的阴影和母亲的冷漠第六章 母爱在天国第七章 从黑暗到光明的摸索第八章 黄房子造就绘画巅峰第九章 割耳后面的潜意识第十章 疾病和眩晕画风的关联第十一章  一双独特的怪眼第十二章  不是宗教画的“宗教画”第十三章  鸦群,死亡的投影附录 凡高年表

章节摘录

1876年秋,在一个晴朗的星期日,二十三岁的文森特·凡高走出他任教的那所英语寄宿学校,去到位于伦敦偏僻郊外的里士满镇,在那里,他将给一个卫理公会的小教堂上布道课。当他站在讲台前面,他感到一个迷途的灵魂好像从已经掩埋了他的洞穴里飘浮出来。布道的内容残留在文森特的书信集里。文森特反复阐述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信念,这布道不是一个具有卓越说教技巧的范例,然而,他的言辞来自他的痛苦生活,并充满了强烈的感情。他不仅向宗教的集会布道,还向他自己布道,他用的语言是和他绘画中强有力的表现相一致的。布道所选择的经文是《诗篇》第一百十九章第十九节:“我是在地上作寄居的,不要对我隐瞒你的戒令。”然后,年轻的布道者继续说道:“那是一个古老的信念,它也是一个极好的信仰,我们的生命历程是一个进行朝圣的过程,我们在地球上是寄居者,虽则如此,然而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我们的父和我们同在。”圣歌的经文对孤独和寂寞作了确认,但是对于一个有着虔诚信仰的群体,它们立刻被消除了,“我”变成“我们”,而“我们是不会孤独的”。通过讲道,哀伤作为一个主题被阐述,它被看作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是哀伤的”。然而,可以被当作痛苦的哀伤,它实质上是一种伪了装的赐福,是一种被教化出来的品质。“忧伤胜于快乐,”他断言:“通过外表上的忧戚,可以使内心变得更好,因此,一个人如若是忧伤的,他也就总是快乐的”布道直率地表露了文森特对痛苦、孤独、死亡之存在的认可,但是,通过宗教信仰的媒介,他把它们提升为欢乐、领受、不朽的必由之路。借着忍受,痛苦得以引向快乐,寂寞得以变成友爱,死亡得以通往再生,尘世得以升华为天国。

编辑推荐

《凡高:心理传记》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凡高心理传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先说正题——评论一下这本书:很好!对我目前的工作很有帮助。正常来说,读凡高就读欧文的《渴望生活》,那是最有代表性的。再说说副题——我研究凡高是为了走进朋友的内心……凡高是大师,有这样成就的大师也许不容易遇到,但有他一样狂热的对艺术的追求的人我却遇到了——我的朋友王晓峰。王晓峰,男,吉林榆树人,1963-2005,1987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美术编辑(1993年4月前);从黑龙江电视台辞职后做过广告公司艺术总监、企业高级主管、开过画廊等。后期辞去一切社会职务,回到故乡乡下,自由思想,自由写作,自由绘画……这些年来,晓峰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写作了大量思想随笔、艺术理论文章,但从未发表过(1993年以前有大量漫画作品发表,其后再未发过任何作品)。其艺术作品目前只有少数的圈内好友、方家得见,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其文字作品(书信、日记、艺术随笔、哲思随笔)等溶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亦有很高的文学水准。目前本人正在整理他的遗作,相信很快就会与读者见面。谨此纪念这个为艺术而生的纯粹的人、纯净的人。更多内容可参考我的帖子http://bbs.news.163.com/bbs/localhlj/70025393.htmlhttp://tieba.baidu.com/f?z=386540121&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D3%DC%CA%F7&pn=0附:王晓峰艺术随笔《忆凡高》作者:静心晓峰凡高是印象派之大师,然而,在其生存之际没有得到任何的“幸福”,死后却发扬光大。我不想做今日之凡高,更不想像凡高一样的去生活。其实忆凡高道不如说追忆凡高的精神。凡高之存在只在于其弟提奥之存在。兄弟之间之相濡以沫造就了印象派之不朽的绝唱。吾曾经有过几千册的书籍,然而最后能作为我案头的只有几本,其中之一便是《凡高传》。《凡高传》原为《渴望生活》,这可以道出此书的真谛,即是对生活的渴望!其实有多少人了解了什么叫做生活吗?生活本在生活本身,绝不是文人之事。我之尊重凡高旨在于其对生命的尊重。上苍造就了他,就让他该如此。他的《向日葵》不是其艺术的概念,而是他生命之概念,历史之概念。凡高绝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他至少超除了当代人百年之多。这也是他痛苦之所在。他以内心之躁动,以画笔之狂热绘就了无数之力作。他拿生命之概念造就了印象派艺术之殿堂。向日葵是永远向着太阳生长的。即是说永远有一种希望。我忆凡高并不是因为其悲惨,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其纯正。凡高之牺牲毕竟会成为历史的笑柄。就让那些不懂的人去笑吧!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更多的凡高,也永远不可能有更多的凡高,因为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人越来越少。金黄色的诱惑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的,然而金黄却丧失了凡高的生命。也许就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世界历史上卓然的艺术家。
  •   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译者仍能把原作者的精髓都展现给了读者,从凡高开始成年并开始布道为起始,凡高将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改变而变化的心理都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作者用了两条线来贯穿凡高的一生,一条以他的作品为主线,另一条则以他生活境遇为辅线,两条线相辅相成。凡高不善言辞,并总保持着一种对生活无助的忧郁,以及对死亡即永存的这一理念的崇尚,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的作品让他得到了永生。艺术家总是敏感,看待世界也异于常人的,正因如此,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另一个美丽新世界
  •   当前还比较缺乏专门的心理传记著作,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代心理学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梵高进行了心理传记分析,无论是对当前的心理传记学研究者,还是对普通的读者,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平时看传记,更多需要的是耐心,毕竟传记与历史时间结合是紧密的,梵高传似乎脱离开传记中时间的束缚,更多感受到的是梵高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否从事艺术工作并不重要,带来更多的是人生的感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这本书写得很浅
  •   我还没细读!应该不错,我喜欢的没有不好的!
  •   这本书可以配合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插图本凡高书信体自传看着特别好。孤独的人看,会共鸣。用忧郁的眼睛望着远方,知道一切都还会有希望。
  •   他的画,不管你懂不懂艺术,你都会觉得很美如果你迷上了他的画,就会先要了解他的生平。。。于是这本书就有了存在的价值这本书也是帮朋友买的,她粉喜欢所以一定要顶
  •   这本书从新的角度分艺术家的各个方面。。。。。值得一读
  •   失望透顶!不及任何一本介绍梵高和其作品的书籍,更别说发现梵高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个性。我完全是被宣传误导的,浪费了时间啊。
  •   我很无奈。。。头一次买来的书居然是旧的。。。书角都磨白了。。。哎。。怎么说呢,有点失望把
  •   这个书跟《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一起看不错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