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我七十年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文汇出版  作者:周海婴  页数:332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重新出版前,作者对这本书做了仔细修改和订正,凡经过专家、读者指正的姓名、血缘等明显错误,都尽力给予勘正,这是为了对读者负责。但是对于内容,周海婴仍尊崇母亲对待父亲作品的做法和她对自己文稿的态度,保留原始面貌,后人不做删节改动,给历史回归一个真实。

作者简介

周海婴,现任:中国人民政治政协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

书籍目录

序记忆中的父亲大陆新村九号阿花与许妈父亲的死兄弟失和与八道湾房契建人叔叔的不幸婚姻朱安女士“不卖血”的朋友迁入霞飞坊霞飞坊邻居母亲的被捕我家的房客几位朋友母亲娘家的亲戚坚守上海胜利前后到解放区去从沈阳到北平我的学习经历我的婚姻母亲入党必需说明的真相鲁迅手稿事件我给毛主席写信的前前后后长子的婚事父亲的遗产再说几句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后记再版感言

章节摘录

书摘有一些文章讲到,父亲在大陆新村附近租了个房间存放书籍,为了渲染神秘性,介绍此间房屋是父亲攻读马列的场所,称为“秘密读书室”。我尚可根据自己的印象,补叙一些情况。    一九三二年,上海“一·二八”战争之后,父亲即打算从北川公寓迁居,因此在一九三一年十月五日,他的日记里就有和母亲“同往大陆新村看屋”的记载。后因父亲有北平之行,就拖了下来。直到一九三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才“决定居于大陆新村”。六天之后,即三月二十七日,便“移书至狄思威路”。(即今溧阳路1359号二楼)    父亲的习惯是,平时只将日常要用的,或新近买的书存放在家里。二楼卧室里有个书柜,总是塞得满满的,连顶上也堆着一包包的书。狄思威路才是他主要的藏书处。    狄思威路今称溧阳路,我曾随父亲去过几回,是二楼一间普通的房间,面积约有十几平方米,沿壁四周,都是木制书箱。箱子本色无漆,有活门,内分上下两格,装满各种书籍,可以加锁。一只只书箱从下而上,几乎叠到屋顶。这种书箱由父亲设计,轻木板制成,体积并不过大,迁移搬运,把书籍连箱运走,不致混乱散失。有如当今的小“集装箱”。    记得头一次去是某天的下午。我们来到这幢楼下,从大门进去,一转弯走上木制楼梯,来到二楼,父亲用钥匙开门以后,我也随之而人。虽是白天,室内光线很不够,刚一进门,几乎看不清楚里边的东西。父亲随手开灯,我环顾四周,粗粗一瞥,只见电灯吊在屋子中央,普通白色的灯泡,顶多二十五瓦,有个圆伞形灯罩。室内没有可供长时间阅读的桌椅,更没有茶具和热水瓶之类的用品,灯罩也未见裹上纸筒。由于久关不住人吧,只感到房间里有点潮湿阴冷,且因久不开窗,还有一股发霉的气味,待不多久,便感到有点寒气袭人,冷飕飕的。父亲以极快的动作,从几个书箱中分别取出几册书籍,用随身带来的布包袱包好,锁上房门,即带我来到了街上。    多年前,上海发行了一本《鲁迅的故事》,在《秘密读书室》一节中有这样的文字:“多少个漆黑的夜晚,鲁迅来到这里,用张纸罩着电灯,聚精会神地读着读着。”为了肯定“故事”的情节,书中还选用了一幅油画作为插图。画的正面,书架上除了林立的书刊以外,还有闹钟一座,时针指向深夜一点半左右,电灯用纸张裹着,地下摆着茶几,上有烟缸之类用具,主人公正在手持香烟,作彻夜攻读状……当时,看了这段“故事”和插图,觉得和自己的印象不太符合。    P5-6

编辑推荐

《鲁迅与我七十年》(新版)编辑推荐:对于国内外无数的阅读鲁迅的著作的人来说,他们大概在心目中都构建了一个个活脱脱的“鲁迅形象”。然而,对鲁迅的认知,却可能不那么客观,也谈不上全面。这部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撰写的回忆录将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启迪。书中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看鲁迅,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极其重要的史料,不少地方显示他敢说真话的勇气,如他对创造社、四条汉子问题等的看法。甚至还勇敢地将笔触伸向了世人想象不到的“禁区”,关于鲁迅如何在八道湾涉嫌羽太信子(鲁迅的大弟媳)的绯闻,造成与周作人一家反目的事件等。此外,书中关于“鲁迅之死”的大胆质疑和推断,拨开了过往历史的浓浓迷雾,具有极大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与我七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看完感觉周海婴并不是那种靠老爸名气活着的人,文章给人感觉很温情,很舒服,能感到他这个人很平实、可亲。很喜欢的书。
  •   看完《鲁迅与我七十年》后,到豆瓣上看豆友对书的评价,才想起我买的是亲笔签名版,可我翻遍整本书,并没有看到签名呀?
  •   鲁迅亲属撰写关于他的纪念文章或书籍的有周作人(二弟)、周建人(三弟)、许广平(妻子)及周海婴(儿子)等。 周作人的回忆文字简洁,记事平实,可读性亦强。许广平与周建人(三弟)则受特殊时代政治环境的制约,行文之左腔左调令人生厌生疑。同时,他们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对老先生的所谓“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做了过多失真的褒扬。如许广平为了突出鲁迅与中共关系的特殊,竟将自己的老公描写成近乎于中共的“应声虫”和“地下交通员”的角色。 年过古稀之年的周海婴,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不为尊者讳,以他独特的视角,对周家的人和事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和审视,澄清了许多历史谜团,读后令人豁然开朗,感慨万千。 作为鲁迅公子的回忆录,在许多方面突破了历史的禁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史料,弥补了鲁迅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 一、关于鲁迅过早去世是被他的日本私人医生“误诊”一说,过去史家似乎落墨不多。但周海婴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支持“误诊”之说,并做出了须藤医生似有“加害”之疑的推测,为鲁迅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鲁迅丧葬所用西式棺木并非宋庆龄出资购买,也无法确定是冯雪峰代表中共付款购置的。周先生讲:“……丧葬的开支,全部支出按当时物价,令人惊骇。”为何至于“惊骇”?帐单所列支出为三千四百四十八元四角八分(折合现在十万元)。糜费之巨,大大...突破了他夫人的承受能力。 实际上,作为各种政治力量借势和造势的鲁迅葬礼,具体任何操作,已经不是许广平母子能左右了得了。 三、鲁家大、二公子失和之因,过去人们一直为尊者讳,或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周海婴经多方考证,认为他的二婶羽太信子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性格懦弱、自私且惧内的二叔周作人则是推手。 从作者的记述中,我们看到周家二公子与大哥和三弟后来行同路人,老死(特别是四九年后)不相往来(包括子女),这实在是人间大悲剧。同时,周先生每每言及二叔那种发自肺腑的鄙视和义愤,也令局外人难以理喻,感慨不已! 应该说,周家兄弟失和是与他们的婚姻有直接关联的。周作人晚年枯守苦雨斋感叹“寿则多辱”,是否感觉到了自己以及兄弟们一生的婚姻之累呢?四、周先生的三叔周建人四九年后官至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浙江省省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人大副委员长。周早年的婚姻是由他的二嫂羽太信子一手促成的,娶的妻子是二嫂的妹妹羽太芳子。由于周一直没有正当职业,家庭生活十分窘迫,受到了二嫂的百般刁难。后由鲁迅介绍,去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当了编辑。但此时已成为三个孩子父亲的他,却无奈和妻子羽太芳子分居五年后离婚。新组家庭的周建人返回北京给母亲祝寿时,却出现了大儿子举刀劈他的惊险一幕。 他认为早年婚姻的悲剧“对叔叔心灵留下的创伤是终生难忘的。”并对《周建人评传》和年谱里“遗漏”和“回避”这段史实表示了不解。 五、我早年读过的鲁迅传记,少有朱安的名字,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鲁与朱之婚姻实为一大悲剧,成为俩人终其一生难以解开的心结。周海婴对朱安满怀同情和敬意。一则是在困难的时期他们相濡以沫,朱对他的关心疼爱有关,二则他对朱老太太的人格也是深为敬佩。他特别提到在一九四七年的困难时期,有人要用鲁迅的遗著换一笔赠金,但老人“逊谢不受”。 六、过去许多资料对许广平之死因没有详细的说明。一九六八年,位尊全国人大和政协常委的她,心脏犯病后,竟由于医院没有值班大夫的及时救治而离开了人间。其死因竟与索要被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戚本禹借去的鲁迅四大箱手稿一事有关。文中把所谓“文艺旗手”江青的狂妄、蛮横、矫情和无耻之态刻画的入木三分。相比之下,周恩来谨慎、细致和对许广平母子关怀入微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尊敬。 七、我现在还朦胧记得周海婴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因为鲁迅版税打官司的事。在我当时的印象当中,似乎是周先生的不是。坦率地说,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出版社打官司,本来无可厚非。但由于一方是鲁迅之子;另一方是堂堂国家出版社,所以,一时坊间飞短流长,让人难辨真伪。加之周先生最后败诉,舆论更对他不利。读过周先生提供的背景资料,让人扼腕叹息。 八、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在上海期间,曾与湖南老朋友罗稷南等人座谈。罗向毛提问,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考虑了一会儿,答: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时场面肃然。 周先生公布的这段有争议“孤证”,对于人们研究鲁毛关系的历史演变,无疑会大有裨益的。 2008-6-20 阅读更多 ›
  •   后人絮絮叨叨讲述的家族恩怨,我辨析不清。但我从侧面看到鲁迅原来不是我想象中的倔老头,是个宠爱孩子的好爸爸,但对妻子到底公平不公平,只有当事人清楚。
  •   没有那本<鲁迅评传>写得好主观因素过强 不够中肯写鲁迅的少 倒是写许广平和海婴还有其他人的更多些不过也情有可原如果是想了解鲁迅在文学等方面的不用买了但是如果想了解比较私人或者比较生活的他 也算是有点作用的书
  •   纸张质量很好,图片也很多,就是内容关于鲁迅的少了些,反而有很多关于作者自己的,不过也情有可原啦~
  •   很好的商品,书籍很好,很好看
  •   更进一步的了解鲁迅吧。
  •   买书以后,书很快就到了,而且质量也很好,下次还来,真的很喜欢,在书店都买不到,但是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了。谢谢书店的老板啊~~
  •   邮寄速度和质量都挺不错的,正好赶上急用
  •   之前上学时读过,后来割爱送需要的人了,很喜欢这个视角,虽然不是研究性专著,有些地方也无从考证,但是一个和传统教材不一样的鲁迅
  •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寻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阅读更多
  •   封面黄黄的,貌似放了很久,纸张也有点黄,内容的话很好,看到了另一个鲁迅,很感人,插图也很多
  •   这本书因为是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所以真实性很强。我个人很喜欢鲁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迹,而本书的作者—周海婴先生、鲁迅的儿子,在这本算是回忆的书里详细地写下了那些他们的往事。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许多不为很多人知道的事实,以及他们一家的生活。看了这本书收获颇多,而且我会更加支持文汇原创丛书
  •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唯一的儿子感怀与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字字饱含深情。如果想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就看看这本书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