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文汇出版 作者:赵鑫珊 页数:27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告别”是我们的命中注定: “落地哭三声,好歹命生成。” 先是告别母体,这是原(元)告别,然后告别无忧虑的童年,再就是告别小学、中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还没有惆怅。因为 我们还没有成熟到生出惆怅的人生阶段。 在人类感情谱中,惆怅是一种很微妙、很细腻和很高级的感情。 大学毕业,要离校的日子,从我们内心深处才冉冉升起了一丝惆怅…… 当我们告别传统的农业文明,要去过一种现代化的西方机器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生出的惆怅则会更多、更浓和更高级。因为它很根本。 惆怅是有等级、有层次的。 当代中国人告别已渐渐远去、消失在地平线那一头的农业文明,生出的惆怅当属于最高等级,最高层次。因为它很哲学。 我们是在向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传统作告别,内心升腾起的惆怅,能不深沉吗?能不根本吗?能不哲学吗? 这时蓦然生出的,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惆怅,大惆怅,高级别的惆怅。 告别生出惆怅的大小和级别,取决于告别对象的性质,以及它所处的层次和大小。 告别农业文明,归根到底是向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作告别。这种生活方式延续了好几千年。中国人就是从这种古老的传统中走出来的…… 江南水乡乌镇的价值就在于它成了一个完整、生动体现该传统的醒目符号,建筑空间的符号。 没有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语言符号系统(包括石桥和佛塔),乌镇便不复存在。
作者简介
赵鑫珊,教授,作家。主攻方向之一是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哲学研究。出过55本书。 忘不了在江南水乡乌镇蹲点、仰观俯察的一段阅历,包手心中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引不起惆怅,那还是千年古镇吗?
书籍目录
“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献辞 题记十则 这本书的缘起:近因和远因——自序 画满一个个小窗 为什么 乌镇的河 致乌镇枕水人家 爱就是唤醒 我像个钟摆 我有个“古镇情结” 我有自觉的历史意识,故我在——从三个“烧饼”理论看乌镇 农业文明人感恩多,敬畏多——在乌镇吃着肉想到的 古镇的音乐——音响场不能破坏建筑场 乌镇茶楼能演奏西方大提琴曲子吗? 在乌镇开场莫扎特音乐会——两个和,和对和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乌镇修真观的楹联哲理诗意 一、同一真理,多种表述 二、“天”这个观念 三、何谓天算?何谓人算? 四、什么是算? 1749年前后的中国和欧洲——横向比较 古屋外壳,现代内容——我的奇异感觉 致乌镇百年老街 “晴耕雨读”——农业文明的一种平静的生活方式 乌镇茶楼的大困惑 ——核电站是福还是祸? 致乌镇古街的街灯 我的巷子情结 床和人生——参观乌镇“百床馆”所想到的 形而上(哲学)层面的深层风景——第二次走进乌镇的“百床馆” 一、宇宙的容器结构 二、存在主义的命中注定 古镇的沧桑和荒残美——没有旅魂的旅游是盲目和浅薄的 由乌镇人家的灶头引出的思考———两种文明中的能源 一、世界范围的沼气利用 二、从核聚变获取能量 三、当代人的远虑和近忧 “机”这个汉字——从两种文明看“机” 乌镇的雨 雨催诗——雨中看乌镇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宋·王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