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咬文嚼字》编辑部 编 字数:59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咬文嚼字(2010年合订本)》主要内容包括:语林漫步、众矢之的、微型讲坛、文章病院、词语春秋、校园丛谈等栏目。
书籍目录
和谐的回声
——“点击文坛十二家”新闻串串烧(代序)
卷首幽默
特稿
语林漫步
众矢之的
微型讲坛
一针见血
文章病院
借题发挥
追踪荧屏
百科指谬
词语春秋
校园丛谈
教材扫描
碰碰车
有此一说
热线电话
逸言殊语
正音室
连珠炮
语坛掌故
语文故事
三味沙龙
一字难忘
十字街头
独具慧眼
向你挑战
语丝
雾里看花
有照为证
其他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看到这样一个标题,你也许会认为小看了人。难道还有人连信封也不会写吗?可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写信封的,真是大有人在。我曾在一个高中班级里作过测试,且不说其他问题,单是收信人的写法不合规范的,41名学生中便有31人,出错率几乎达到百分之八十。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滥用括号。比如在写到某某老师收时。不是在“老师”上加上括号,就是在“收”字上加上括号,还误以为这是书写信封的规定格式。这一差错已在全国泛滥,连某些政府机关或文化单位发出的公函都未能幸免,可见其影响之大。其实,根据标点符号用法,括号是用来作注释或说明的,信封上流行的括号,并不具有这种用途,纯属画蛇添足。第二个问题是称谓有误。称谓可分两种:一是家庭称谓,如父亲、母亲、叔叔、舅妈之类;一是社会称谓,其中通称如先生、女士,专称如教授、医生。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信封上应该用社会称谓,而不宜用家庭称谓。这是因为,信封既是给收信人看的,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又是给邮递员看的,让邮递员明白邮件应该交谁。写信人如果只考虑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把信函上的称谓用到信封上面,虽然在习惯上可以理解,但总觉得不太得体。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感谢编辑部这样认真对待作家的作品,并请代我感谢读者对我的作品“咬文嚼字”。作家尤其需要这样的“挑毛病”,这能让我们在刨作时更多一些对语言文字的珍惜和警觉。 ——铁凝我首先要感谢这些读者,其次也要感谢贵刊编辑。这样的批评,对自己也是一种告诫:今后的写作,要更谨慎细心,更加认真。这不仅是对读者的尊重,对文学的尊重,更是对汉字的尊重。作为作家,对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理当抱有敬畏之心。 ——方方我是一个喜欢安宁的人,平时对媒体敬而远之。但作家和好的刊物,应该是惺惺相惜的严肃关系。《咬文嚼字》对整个文化的健康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点击”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毕淑敏我对汉语,还有许多盲点和误点。我对生活常识,也有许多盲点和误点。谢谢每一个帮我咬文嚼字的朋友。咬文嚼字使人进步,稀里糊涂使人落后。 ——刘震云
编辑推荐
《咬文嚼字(2010年合订本)》: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2009年十大流行语,瞧,“潜伏”的别字,“亲爱的”,你闯祸啦!做一个汉字传人,“兴亡周期率”,还是“兴亡周期律”?被“理喻”撞了一下腰,千万别“找不到北”,一套“杯具”正当红,异类“躲猫猫”,“七年之痒”来自“七年之病”吗,肉是菜,菜不是肉,“形”与“型”有什么区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