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陈忠国 编  页数:156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之一《淮剧》,由陈忠国主编。《淮剧》的内容提要如下:
淮剧发源于古楚国域内,距今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苏北、皖北、上海及沪宁沿线一些城市,几经风雨,现已成为江苏和上海的主要剧种之一。
从进入上海至今的一百多年,淮剧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已拥有了深厚的根基。海纳百川的上海赋予了这一江淮小戏以都市生活的现代气息与恣意挥洒的人文气质。
上海难剧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悲情美感的奋斗史,它的每一页都浸透着上海的百年沧桑和巨变,同上海人民血脉相连,随着上海域市文脉前杆。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淮剧与上海
淮剧进上海
淮剧进剧场
京夹淮
国家剧团的建立
淮剧与时代
新文化人对上海淮剧的影响
淮剧是劳动人民的剧种
新时期上海淮剧的成就和困境
淮剧经典剧目
“九莲”、“十三英”、“七十二记”
“官”、“探”、“女”
淮剧传统戏的推陈出新
淮剧的新编历史剧
新创排的淮剧优秀现代戏
淮剧艺术家及流派
淮剧前辈艺人
代表性艺术家与流派
人才辈出,薪火相传
都市新淮剧
“突围,突围”——都市新淮剧的缘起
《金龙与蜉蝣》的创作
都市新淮剧的延续
“都市戏曲”——中国戏曲的长久话题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跟随逃亡的脚步来到上海的淮剧最初只能以逃亡的姿态在上海生存,艺人们生活在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之中,以最简单原始的形态开展演出活动,走街串巷,敲曲演唱。其时上海早已有了设备完整的剧场,但对于淮剧艺人却显得那样的遥远。淮剧来到上海的最初几年,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演出阶段:走街串巷,敲曲演唱艺人们自由组合,以竹筷和盘子为简单的伴奏,在街头唱曲,谋求生存。“搭墩子”走街串巷几年以后,艺人们终于有了相对固定的演出地点。1912年,闸北太阳庙路、南码头和南市斜桥等街区,艺人们开始搭起简陋的平台,坐唱淮戏小唱段。这一年淮剧艺人韩太和,创建了“韩家班”,活跃于上海南市、南码头等地区,从此,艺人们告别自由组合,有了统一组织的戏班。这是上海淮剧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淮剧终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争得了一席之地。“拉帏子”1914年,沪上流散的淮戏艺人,在露天广场围圈演出街头戏,史称“平地大舞台”。同年,在闸北汉阳路,首次出现了以帏布或篱笆围成的,简陋的演出场所,这是一种清唱加简单化妆的演出。茶楼戏园1915年,韩家班进入鹤鸣园茶楼演出。淮剧由露天进入室内,茶楼戏园虽非正规的剧场,却已经具备剧场观演的要素,为淮剧进入剧场做好了准备。戏院,真正的剧场1916年,韩家班与何家班搭档,在闸北太阳庙路一个当时兴建的、土木结构的叫做“太阳庙小菜场戏院”,演出淮戏。这是上海的江淮小戏首次进入正规剧场演出,标志着淮剧正式走上了专业舞台,成为真正的剧场艺术。1929年,南市区的民乐大戏院,旧称“四十间”正式落成迎客,申城出现了第一家专演淮戏的戏院。1957年12月22日,上海市文化局决定将金城大戏院作为淮剧的基本演出场地。周恩来总理为其命名并亲笔书写了——“黄浦剧场”四个字。自此,金城大戏院就改名为黄浦剧场。走进剧场,不等于征服剧场,要成为适应城市舞台的演出艺术,淮剧必须不断进行在舞台表演上的提高。首先是剧目上的拓展。在进入剧场演出之初,是以传统的“三可子”和“徽夹可”的形式演出,多以“三出头”(《隔墙相会》、《水漫蓝桥》、《罗凤英三访》),“二小戏”(小生、小旦),“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打剧目。在上海舞台上的成长过程中,淮剧一直向那些更早拥有剧场演出的剧种借鉴、学习。淮剧借鉴移植了不少兄弟剧种的剧目同时也开发出自己的保留剧目。20世纪30年代,中华新戏园演出的淮剧连台本戏《精忠报国》影响深远,在唱腔、伴奏、表演程式、剧目等诸多方面有全面的艺术提升。这次演出是江淮戏成长为较完整戏曲的标志之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淮剧是劳动人民的剧神  ——周恩来进入上海前,淮剧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极慢,进入上海后的淮剧有了相对集中的市场、有了一定范围的艺术竞争、有了向兄弟剧种学习的机会。有了观众的爱好,艺术上才有了较快的发展。正因为这样,虽然淮剧的故乡在江苏,却能旁枝突出,成为上海的常驻剧种之一。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 刘厚生淮剧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实际也就是苏北人和上海的关系苏北移民和淮剧艺人至今已在这个城市中奋斗了近百年,淮制作为苏北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海派文化中不可割的一部分。苏北人百年来给上海文化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这个城啊的血脉当中。  ——中国戏居家协会副主席、剧作家 罗怀臻上海淮剧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对上海文化的贡献那么大,很值得总结。这同上海淮剧不断产生一代代的优秀人才和一批批的优秀剧目有关,也是淮剧之所以能在上海站住和发展的最根本两条,淮剧将来的展也应当抓住这两条。  ——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荣广润

编辑推荐

《淮剧》:上海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和多元包容的文化风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淀深厚,形态丰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上海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传统拉力器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门类,是上海近现代历史,城市文化和工商业文明的代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和丰富的历史积淀,构成了上海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城市文化底蕴、既是海派文化发展的形体和见证,也是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基础和资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淮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要了解上海淮剧发展历史,了解上海淮剧团的全貌,这本书会告诉你想要的信息。
  •   包装的很好。很严实。送的也很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