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影莲香集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李哲先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7-11出版)  作者:李哲先  

内容概要

《鸿影莲香集:京剧漫谈》以科学家的严谨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思想家的深刻和睿智的目光,以诗人的率真和坦诚,以艺术家的勇于创新与浪漫主义情怀,就我国京剧事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振兴、发展与繁荣的问题,进行了多种层面、多种角度的观察、探索和思考。作者虽系梨园行外人士,却以论文、随笔和小品的形式,直抒己见,其见解多有独到的创获。相信《鸿影莲香集:京剧漫谈》对于我国京剧事业的未来与发展,将会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李哲先(曾用名李绍民),男,1938年10月28日生,汉族,北京市人。1963年北京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细胞与遗传专门化毕业(学制六年),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赴美国红十字总会HLA实验室进修,2003年4月退休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系我国免疫遗传学HLA界元老之一,我国当前少有的科学家、思想家和具有诗人品格的人。曾任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器官移植配型中心主任、教授、研究员,北京市卫生局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免疫学会第三届理事,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第一、二届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基金委员会初评委。北京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北京楹联学会会员。1994年起,业余兼任北京友谊医院京剧爱好者联谊会会长,系京剧梅派、戏曲美学业余爱好者。在HLA、肾移植配型、肾移植联网与肾共享、动物异种器官移植等领域多有创获和建树,曾获卫生部甲级、北京市二级、内蒙古自治区二级等科研成果10余项,发表科学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替代性治疗原理与应用》和《现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两部。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专业科普文章数篇、旧体诗词6首、楹联十数则、戏曲美学论文7篇,在《咚咚锵——中华戏曲网》和《时代国粹——中国京剧网》上发表戏曲方面文章数十篇,并有多篇被收入《网友文粹》和《论坛集粹》。诗剧及新旧诗词集《学识问篇》2003年6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用诗剧的形式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假说,无论就其形式还是内容来说,都是国际上前所未有的。关于京剧的美学评论与欣赏的散文、随笔及杂文、小品集(《鸿影莲香集——京剧漫谈》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1.黄钟大吕,虎啸龙吟2.杜近芳的“新梅派”刍议3.京剧旦角歌唱艺术中的“声、腔、情”三要素漫议4.可怜的杜近芳!兼向元吴等先生致谢!5.试简论杜近芳与张君秋6.京剧中之“男旦坤生”别解7.有关大力发掘京剧新苗,着力培养京剧尖子人才的话题8.“振兴京剧”门外诌谈9.品梅识小十二叠10.老调重弹五则11.我想可以运用正向、反向以及多向思考与推理的办法说明艺术是存在客观标准的12.北京解放前夕京剧衰微时期见证13.关于高新科技手段之于京剧的偶发议论一则14.在首个假如成立之后的几个假如15.也说几句有关“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京剧研究生班名单的话16.钱场、人场析,及其他乱弹17.京剧的“继承”问题偶识之18.关于京剧的“空间美学”问题偶识19.简论京剧的舞台放大效应20.李和曾之于“高派”辨析,并附有关李忆兰的轶闻一则21.京剧的“俗”、“雅”之我见22.我幼年时代记忆中关于“马能行”之类词语的某些见闻中的佐证23.京剧唱腔的“密与疏”、“难与易”泛议24.关于京剧剧本的写作与导演中的留白和新技术的采用浅识25.题外之思26.传神阿堵27.我对“样板戏”的情结28.多一番比较,增长一分认识29.一点直白的浅见30.我的一点谬见31.《名段欣赏》的沉思32.追星的遗憾与原始图腾的崇拜33.我的关于裘派名剧《姚期》几十年前的一点情结34.从我关于梅兰芳先生的“一字师”轶事的迷惘,迤逦说到京剧声韵的改革35.我的愿望、京剧、市场、平衡点36.再表述七点意见37.重听梅兰芳先生的《穆桂英挂帅》录音的感悟38.野老献芹39.《坐楼杀惜》乱弹,旁及其他40.一句唱词的辨析,并延伸和乱弹与之有关的话题41.难以抹去的记忆42.还是不要“一勺烩”的好43.京剧在文化市场中的地位粗识44.关于《打瓜园》的“随想”的高见读后45.试解析“棋逢对手,将遇良才46.外国专家到底看重京剧的什么?47.“小蜜蜂”使用中的“宜”与“忌48.好一个王小蝉49.我看张建国的双重功劳50.我对京剧的点滴理解……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现在,张君秋已经晋升为“第五大名旦”,并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如果这应是不可捍动的既成事实的话,那么,我认为:按序而下,就应该毫无疑义地有“第六大名旦”之目,从京剧旦角的天生资质、禀赋的天赋嗓音条件、艺术创造能力、对于京剧艺术的理解力与悟性、所掌握的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剧目的建树、所达到的京剧旦角艺术水平、所取得的实际艺术成就以及传播与影响的要求而论,这个“第六大名旦”的桂冠就应该轮到杜近芳的名下,这也应该是毫无疑义的!杜近芳和张君秋,本来就是互有短长、堪为伯仲的,例如,杜近芳歌唱的高音区不如张君秋宽圆厚实、气力充沛,而张君秋则不如杜近芳歌唱的中、低音区音质纯净透明、自然流畅,尤其是杜近芳的京白,可称天下独步,有论者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仅就高音区的比较而遂下结论谓:杜不如张,则未免太过武断了吧?其实,杜近芳本人在电话里诚恳地告诉我,她心目中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梅兰芳,一个是张君秋;何必由他人从中横插一杠子,为他们“越俎代庖”呢?这未免显得有些过于荒唐和小家子气了吧?张君秋早在20世纪的1937年即获得了“四小名旦”的美誉,彼时杜近芳尚在童稚之年。“张派”的形成和被认可,是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而其时,杜近芳正处于风华绝代,在我国的京剧舞台上,刚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的时候,两个人不但存在有同门学艺之谊,杜近芳早年曾经在王门学艺,并拜师王瑶卿先生;张君秋则是王瑶卿先生的弟子李凌枫的手把徒弟,也曾在王门内受各家前辈,尤其是王瑶老和“四大名旦”论艺的熏陶,他们在京剧舞台上有互相竞赛之义。

编辑推荐

《鸿影莲香集:京剧漫谈》:黄钟大吕,虎啸龙吟,杜近芳的“新梅派”刍议,品梅识小十二叠,试简论京剧的新古典主义,科学和艺术的关联与感应,科学家的严谨和求真务实,思想家的深刻与睿智,诗人的率真与坦诚,艺术家的创新与浪漫主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鸿影莲香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