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3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李群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8-08出版)  作者:李群 编  

内容概要

《传统舞蹈3》内容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蕴涵着国家、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承载着国家、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是民族精神和人民智慧的生动体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创造力,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籍目录

综述商河鼓子秧歌济阳鼓子秧歌惠民鼓子秧歌阳信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柳林秧歌梆鼓秧歌宝山秧歌即墨秧歌高密秧歌德州高跷踩寸子章丘芯子龙灯舞龙灯·扛阁手龙绣球舞车子灯百鸟朝凤九狮图闹海月宫图伞棒舞火狮子双旱船扑蝴蝶花鼓锣子磁村花鼓短穗花鼓花鞭鼓舞福山雷鼓夏津架鼓临清驾鼓蹦鼓舞商羊舞蹉地舞加古通抬花杠五鬼闹判编后记附录一附录二总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抬花杠”源自祭祀活动,是由人们抬着花篮祭拜“大姑神”的一种仪式衍生而来,传说由于大姑神爱花,人们便抬着花篮在大姑庙前表演出各种动作让大姑观看,表达对“大姑神”的敬仰并博得大姑神的欢心。又由于南屯系武术之乡,抬杠人大都有武术功底,集舞、武于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到了清乾隆年间,“抬花杠”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乾隆盛世歌舞升平,“大姑出巡”已改原来的祭祀仪式。乐队规模也越来越大,波及到整个县城及周边地区。“抬花杠”也摒弃了原来的表演方式,形成了以三义村为轴心波及整个南屯的花杠队大联合,“抬花杠”的舞步动作及表演套路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能者为师,有师有徒,一代代传承武城“抬花杠”的艺术真谛。出巡活动往往由南屯、东屯和饮马庄三村联合进行。除东屯的家鼓队予以配合外,饮马庄的扎彩匠们负责扎制花杠及供大姑出巡用的纸人、纸马、纸鬼神、纸船彩车及栩栩如生的大姑神像,至今仍然流传有“东屯的家鼓,南屯的杠,饮马庄的扎彩匠”之说。新中国成立后破除了迷信色彩的民间活动,拆除了大姑庙和娘娘庙,尽管祭祀不再,但备受人们青睐的“抬花杠”又随之与龙灯、狮舞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一起出现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节庆的场合之中,由祭祀专用舞蹈转化为民俗自娱舞蹈,成了一支民间艺术奇葩。“抬花杠”是鲁西北平原独具一格的民间表演艺术,但是,如今由于人们的业余生活日趋丰富,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嬗变,给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影响。现在能够登台表演的艺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其体力、灵敏度在不断下降,况且,单靠每年一两次短暂的活动,表演技艺必然逐渐衰退,也不利于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所以,做好“抬花杠”艺术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编辑推荐

《传统舞蹈3》是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传统舞蹈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