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资治通鉴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三秦  作者:司马光  页数:3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学大书院:白话资治通鉴》(经典珍藏版)内容简介:《资治通鉴》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先河,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史事,大大扩展了纪传体史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容量。其所记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全书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家之绝笔”。

作者简介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在朝中为官,官至天章阁待制,在皇家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父亲的学识与修养,无疑对司马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自幼聪明好学,七岁时便能粗通《左传》,他和同伴游戏时破缸救儿的机智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中了进士,起初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后被庞籍推荐调入京城,担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的职务。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跟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为官,嘉二年(1057年)因庞籍获罪,司马光便引咎离开了并州。从嘉三年(1058年)开始,司马光又陆续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度支员外郎等职。宋英宗统治时期,司马光由谏官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奉诏编写《历代君臣事迹》。英宗颁诏设书局于秘阁,令其续修《通志》。并授权司马光自己挑选英才,辅助编修《通志》。宋神宗即位不久,司马光任翰林兼侍读学士。当年,司马光向神宗进献《通志》8卷,《通志》即《历代君臣事迹》第八卷,该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二世三年的史事。神宗将《通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命司马光等人继续编写。《资治通鉴》从治平三年设立局编写,经过全体编修者的通力合作,到元丰七年成书,历时十九年。哲宗即位,拜司马光为相。他任相年余,尽废新法。元元年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欧阳修评其为“德性淳正,学术通明”。司马光一生著述多达三十七种,其中以《资治通鉴》、《家范》、《涑水纪闻》最为著名。

书籍目录

三家分晋                        / 1豫让报恩                        / 3魏文侯以贤兴国                  / 4吴起奔楚                        / 6齐威王明察吏治                  / 8商鞅变法                        / 9孙膑奇计胜庞涓                  /10苏秦游说六国                    /12孟子谏齐宣王                    /14张仪的连横策略                  /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7乐毅伐齐                        /20完璧归赵                        /21将相和                          /22田单收复齐城                    /23鸡鸣狗盗                        /26范雎睚眦必报                    /27触龙说赵太后                    /29长平之战                        /30毛遂自荐                        /32信陵君窃符救赵                  /33二周灭亡                        /35吕不韦居奇货                    /36李牧守边破匈奴                  /38李斯谏逐客                      /39荆轲刺秦王                      /41秦王政灭六国                    /42焚书坑儒                        /43指鹿为马                        /45陈胜、吴广起义                  /46巨鹿之战                        /48鸿门宴                          /49韩信拜将                        /52垓下悲歌                        /54刘邦谈得天下                    /56刘邦被困白登山                  /57白马之盟                        /58萧曹两相国                      /59吕后分封诸吕                    /61周勃平诸吕                      /62贾谊上疏论“积贮”               /64张释之公平断案                  /65晁错主张劝农贵粟                /66七国之乱                        /67朱买臣发迹                      /68飞将军李广                      /70周亚夫获罪含冤死                /71司马相如谏猎                    /72大破匈奴                        /74张骞通西域                      /77苏武牧羊                        /78武帝杀妃立太子                  /80司马迁写《史记》                  /81霍光辅政                        /83汉宣帝励精图治                  /84霍氏专权覆灭                    /85赵广汉任京兆尹                  /86昭君出塞                        /87陈汤料军如神                    /89赵飞燕得宠                      /91董贤受宠                       / 92王莽称帝                       / 94绿林赤眉起义                   / 95昆阳之战                       / 97刘秀称帝                       / 98宋弘做大司空                   / 99马援择君                       /100董宣不畏豪强                   /101举案齐眉                       /103耿大破张步                   /104投笔从戎                       /106马太后拒封外戚                 /108杨震拒敌贿赂                   /109虞诩巧计破羌                   /111虞诩弹劾宦官                   /112张纲检举外戚                   /113桓帝诛杀梁冀                   /114党锢之祸                       /115黄巾起义                       /118董卓洗劫洛阳                   /119袁绍豪夺冀州                   /121王允计除董卓                   /122曹操迎汉献帝                   /124白门楼吕布丧命                 /125官渡之战                       /127孙氏称霸江东                   /129刘备三顾茅庐                   /131赤壁之战                       /133神医华佗                       /136七步成诗的曹植                 /138曹操平定关中                   /139刘备平定蜀中                   /141东吴名将吕蒙                   /142张辽勇守合肥                   /144关羽失荆州                     /145曹丕继位                       /146火烧连营                       /147七擒孟获                       /149诸葛亮上出师表                 /150马谡失街亭                     /151命殒五丈原                     /153司马懿诛曹爽                   /155曹魏灭蜀                       /157司马氏建晋                     /159西晋灭吴                       /161石崇与王恺斗富                 /164除害英雄周处                   /165贾南风毒计除太子               /167八王之乱                       /169刘渊称王建汉                   /170刘聪夺王位称帝                 /172陈元达力谏刘聪                 /173司马睿迁都建东晋               /174闻鸡起舞                       /175陶侃为政                       /177庾亮逼反苏峻                   /178石勒灭前赵称帝                 /179石虎父子相残                   /181王猛扪虱谈天下                 /183苻坚灭前凉                     /184谢安东山再起                   /185淝水之战                       /186李起兵建西凉                 /188桓玄施计受禅让即位             /188刘宋代晋                       /190元嘉之治                       /193萧道成建南齐                   /194孝文帝改革                     /196梁武帝舍身佛寺                 /197乘长风破万里浪                 /198大发明家祖冲之                 /199范缜不信佛                     /201高欢伐叛                       /202北魏分东西                     /205元帝平定湘州                   /207侯景兴兵作乱                   /208北周灭北齐                     /210陈霸先建陈                     /212杨坚受禅建隋                   /214隋平陈统一                     /216高被贬                       /218杨广弑父杀兄夺皇位             /220隋炀帝游江都                   /221炀帝三征高丽                   /222杨玄感造反                     /225瓦岗军的内讧                   /227隋炀帝被杀                     /229李渊太原起兵                   /232李世民取东都                   /234李世民退突厥                   /235玄武门之变                     /236李世民励精图治                 /239康太宗与魏徵                   /241房谋杜断                       /244李靖大破突厥                   /246文成公主入藏                   /248太宗慎立太子                   /251武则天当皇后                   /252武则天弄权称帝                 /255酷吏周兴                       /258宰相狄仁杰                     /260徐敬业叛乱                     /261韦后母女乱政                   /263姚崇为臣坦荡                   /265宋不循私情                   /266口蜜腹剑                       /267安禄山起兵反唐                 /269诗仙李白                       /270张巡守城                       /273颜杲卿讨伐安禄山               /274马嵬驿兵变                     /275李亨灵武即位                   /277固守太原                       /279李收复二京                   /280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281杜甫写“诗史”                  /283段秀实不畏强权                 /285鱼朝恩祸乱朝政                 /287颜真卿临死不屈                 /288二王八司马事件                 /289李雪夜取蔡州                 /291一身正气的韩愈                 /293甘露之变                       /294唐武宗灭佛                     /296朋党之争                       /297黄巢起义                       /298王建建前蜀                     /300后梁代唐                       /302李存勖建后唐                   /304“儿皇帝”石敬瑭                /306杜威受骗降契丹                 /307刘知远建后汉                   /309郭威废帝自立                   /311赵匡胤黄袍加身                 /313

章节摘录

书摘《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巨著。全书共294卷,300余万字,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其取材除十七史外,包括杂史、传状、文集、谱录等数百种,内容充实。该书以历代治乱兴衰为线索,在记录历史的同时,阐述君主与人臣的品德善恶、军国大事与政策的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使统治者取得鉴戒。该书完全用年、月、日的时间顺序记事,结构严密,条理清晰,堪称我国古代最完善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在朝中为官,官至天章阁待制,在皇家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父亲的学识与修养,无疑对司马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光自幼聪明好学,七岁时便能粗通《左传》,他和同伴游戏时破缸救儿的机智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中了进士,起初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后被庞籍推荐调入京城,担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的职务。至和元年(1054年),司马光跟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为官,嘉二年(1057年)因庞籍获罪,司马光便引咎离开了并州。从嘉三年(1058年)开始,司马光又陆续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度支员外郎等职。宋英宗统治时期,司马光由谏官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奉诏编写《历代君臣事迹》。英宗颁诏设书局于秘阁,令其续修《通志》。并授权司马光自己挑选英才,辅助编修《通志》。宋神宗即位不久,司马光任翰林兼侍读学士。当年,司马光向神宗进献《通志》8卷,《通志》即《历代君臣事迹》第八卷,该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二世三年的史事。神宗将《通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命司马光等人继续编写。《资治通鉴》从治平三年设立局编写,经过全体编修者的通力合作,到元丰七年成书,历时十九年。哲宗即位,拜司马光为相。他任相年余,尽废新法。元元年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欧阳修评其为“德性淳正,学术通明”。司马光一生著述多达三十七种,其中以《资治通鉴》、《家范》、《涑水纪闻》最为著名。《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资治通鉴》通过详实的历史记载,向当时的统治者说明了历史的经验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是以往任何一部史书都不能相比的。另外从历史观点上,《资治通鉴》认为国家的兴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们的修养。提倡君主应遵于礼,讲究仁义,在用人方面要量才而用,赏罚分明,还要能听取臣民的谏言,这一点对于后来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直到今天仍不失其意义。《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统治阶级的政策的描述,来警醒世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在文字表达方面,《资治通鉴》最擅长于描写战争场面,像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被记述得精彩纷呈。在记载赤壁之战时,司马光并没有正面去描写战争的具体情况,而是从人物着手,把鲁肃与孙权合谋定计、吴蜀构筑同盟及诸葛亮智激孙权等故事分别道来,从独特的视角诠解了这场决定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既有战争的完整过程,又有人物的深刻雕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文中的一些语言,也成了后人惯用的成语掌故,像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均已耳熟能详。《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历代政治家和史学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宋神宗早就说它“贤于荀悦从汉纪远矣”。南宋学者王应麟评价该书为“自有书契以来,未有为通鉴者”。清代史学家王鸣盛也说:“此天地必不可无之书,亦学得必不可不读之书也。”一代伟人毛泽东评价这部巨著:“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本末毕具,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资治通鉴》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人们还在学习它、研究它、借鉴它,从中汲取着大量的、有益的营养。这里,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资治通鉴》,奉献给读者,以便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编  者2007年9月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宋]胡三省  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清]曾国藩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清]王鸣盛

编辑推荐

《国学大书院:白话资治通鉴》(经典珍藏版)编辑推荐:《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完成。书成后,宋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成就可见一斑。《资治通鉴》全文共294卷,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间1362年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话资治通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数千年里的中国优秀人物,由司马光娓娓道来,无论成败得失,还是作者看法,融成一体, 是理解中华文化的必备之书.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出国,请务必读完此书,不忘中国文化之本源.
  •   书的质量非常好 ,包装 也非常精美 。很不错 推荐大家购买
  •   很不错的一本书,已经读了两遍,有时间再读。
  •   内容很细致,插图也很美
  •   书很精致,但翻译的一般
  •   书的排版看着不舒服,感觉翻译质量离信达雅也有一定距离.不过考虑到这个书价,倒也勉强能够接受.如果作为藏书不建议收藏,作为普及文化教育的读物,还是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