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张建平 页数:83
前言
龙泉僻处浙南山区,却因了森林茂密,瓷土资源丰富,水路交通便利,成为制瓷的理想场所。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有着1600余年烧造史的龙泉青瓷烧造工艺得以成功恢复,曾经给予历代王公贵族与世界各国政要无比喜悦的龙泉青瓷重放异彩。之后的五十年,数代龙泉人奋发进取,在传承与仿古的基础上,在龙泉青瓷的釉色与设计装饰上,都有了许多新突破。但不可讳言的是,龙泉青瓷工艺的恢复,仅仅标示着龙泉青瓷生产史的断点得以衔接,传承得以重构。而如何拓宽龙泉青瓷的界域,提升龙泉青瓷的文化品位,注入现代审美因素,仍然是横亘在今日青瓷人面前的难题,需要一批有担当的有识之士投身其中,破解难题,实现超越。丽水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丽水学院青瓷研究院院长张建平教授就是这么一位知行合一的践履者。他别出蹊径,跨界而行,将古老的青瓷工艺与传统的书画艺术相嫁接,创作出品味醇正、韵味悠长的文化青瓷,为龙泉青瓷的重光注入了现代元素。张建平教授生于龙泉,长于龙泉,数十年间,与龙泉青山绿水朝夕相对,凝结了深厚的感情,尤其钟情于龙泉青瓷。他深感龙泉青瓷的创新多囿于形式与技术的变革,而未能寻觅到文化与技术的结合点,于是,他依托丽水学院的学术优势,进行提升龙泉青瓷文化内涵的努力。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自小喜爱书法艺术、临池不缀的张建平教授,将突破点选择在将传统书画艺术与青瓷工艺相结合上,“在青瓷作品中,倘能融入浸染中国文化历史气息的书法元素,那将是对青瓷文化品质的极大提升,必将对青瓷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他要突破龙泉青瓷装饰艺术的樊篱,创造出独具新姿的文化青瓷。创意有了,但是要实现书画艺术与青瓷工艺的成功嫁接,似易实难。龙泉青瓷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釉色,其晶莹青翠、委婉含蓄的秉性,既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又是龙泉青瓷的重要特征。为了呈现“如冰”、“类玉”的意境,古代匠师经过一代代的探索实验,终于以薄胎厚釉的方式,使得龙泉青瓷釉层厚如凝脂,晶莹如玉,形成“雨过天青”、“千峰翠色”等让人陶醉沉迷的色彩效果,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内容概要
龙泉青瓷有着16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曾一度达到巅峰。现今,随着国力的提升与科技的进步,龙泉青瓷再度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不但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把龙泉青瓷当下的创新成果在理论上、文化上给予总结与提升。本书对龙泉青瓷书法装饰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
书籍目录
序上编 龙泉青瓷书法装饰溯源 第一章 龙泉青瓷概述 第一节 青瓷的起源 第二节 龙泉青瓷的发展 第二章 古代龙泉青瓷书法装饰表现 第一节 龙泉青瓷早期装饰及书法表现方式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青瓷装饰及书法表现 第三节 元代龙泉青瓷装饰及书法表现 第四节 明清时期龙泉青瓷的装饰与书法表现下编 青瓷书法装饰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章 书法青瓷的美学意义 第一节 青瓷书法装饰的稀缺及其原因 第二节 青瓷书法装饰的当下探索 第三节 青瓷书法装饰的当代意义 第二章 书韵青瓷的创作背景与过程 第一节 书韵青瓷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书韵青瓷的试制与课题实践 第三章 龙泉青瓷书法装饰技法 第一节 手刻类 第二节 釉下书刻装饰 第四章 书韵青瓷的艺术取向参考文献 附录 一、书韵青瓷研究成果 二、工艺结合:青瓷特色专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龙泉青瓷创出以书法装饰的瓷作 四、弘扬龙泉青瓷艺术打造地方高校特色文化——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之价值与使命 五、丽水学院龙泉青瓷研究院的使命 六、书韵青瓷作品选
章节摘录
插图:这个时期,虽然在浙江众多的窑口中龙泉青瓷显得那么不起眼,但这是龙泉青瓷的第一缕晨光,现在看来,她是那么地让人神往!这时的北方由于连年战乱影响,瓷器的生产起步较晚,直到6世纪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随葬青瓷发现。属于北朝晚期的青瓷与南方青瓷相比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北方青瓷胎料中含有很高的氧化铝成分,而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所以往往有因温度不足而出现胎体瓷化程度较低的现象,但瓷胎的颜色比南方要稍淡一些,多为白色或灰色;其次,由于北方青瓷多为玻璃质釉,所以光泽与透光性较好,釉面常有开片,流动性也较大,与南方青瓷半乳浊状的釉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然后,北方青瓷胎体比较厚重,与六朝青瓷相比体型也相对较大;最后,北方青瓷的装饰方法较多,有堆贴、模印、雕镂、刻划等,由于当时受佛教的影响,装饰纹样也以莲花纹、忍冬纹等与佛教有关的纹样较为多见。隋朝的统一为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隋代瓷器虽有一定量的白瓷,但仍以青瓷为主。隋瓷的胎壁普遍较厚,胎质坚硬,均为玻璃质釉,有青绿、青黄还有黄褐等釉色,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瓷胎体表面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划、印、贴等装饰手法为主。划是指用尖状工具在坯胎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所谓印花,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瓷胎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草叶、团花、莲瓣、弦纹、卷叶和波浪等,其中也有个别加饰黑褐彩的。隋代最早的白瓷是由北朝的制瓷工匠创烧并从青瓷转化而来的。但这时的白瓷釉不是真正白色的,而是透明的玻璃釉罩在白胎上。只是器物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加上透明釉有很好的透光性,在釉面上已基本上看不到如南北朝白瓷中白中泛青或闪黄的痕迹。在瓷胎上成功地使用白色化妆土是隋代制瓷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少的白色化妆土涂在坯上,在涂化妆涂的时候为避免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及胎体颜色不好等弊病,化妆土必须非常细密均匀的施于胎体表面。这样就能增强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提高对白瓷釉色呈色的稳定和透明度。
后记
2008年,由我主持的浙江省文化工程课题——《龙泉青瓷书法装饰创新研究》获得立项后,我就立刻带领课题组同仁,按照分工,进行了研究工作。2009年9月,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是全球陶瓷界唯一的一张“非遗”名片,这更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和一定要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加以传承发展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龙泉青瓷有着1600多年历史,宋元时期曾一度达到巅峰。现今,随着国力的提升与科技的进步,龙泉青瓷再度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不但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把龙泉青瓷当下的创新成果在理论上、文化上给予总结与提升。为此,我们对龙泉青瓷及其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两年来,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龙泉青瓷装饰技艺的书籍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及时的梳理;无数次的深入龙泉各大瓷厂,与青瓷大师们进行交流;不断地尝试在青瓷上面进行书法装饰,从中摸索并积累经验,终于找到一条可循之路,成功地创作了书韵青瓷系列作品。与此同时,本研究成果也是我们对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编辑推荐
《龙泉青瓷书法装饰创新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