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张胜利,康玲玲,魏义长 著 页数:194
前言
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泥沙影响研究,关系黄河治理的全局,是正确评估水利水保措施等人类活动减少入黄水沙量,全面认识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沙条件的影响,做好长期水土保持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流域治理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长期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对水利水保措施等人类活动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降水过程的多变性、水利水保措施等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地面物质形态的复杂性,水土保持减沙作用仍存在较大分歧,水沙变化的原因还不够明晰,很多问题尚需深入研究。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张胜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63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参加治黄工作以来的数十年间,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及支流治理规划、水土保持和泥沙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曾三次参加治黄规划,参加编制了皇甫川、三川河、大理河、窟野河等支流综合治理规划,90年代参加编制了窟野河、孤山川、秃尾河等三条支流综合治理规划及神府东胜矿区治理规划,与有关单位一起长期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在水土保持和泥沙研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科研基金等多项重点研究课题。退休之后的10多年来,一直参加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的研究,先后参加了“黄河流域(片)防洪规划”专题“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分析”、黄河专项课题“黄河水沙变化及预测分析”、财政部专项项目“全球江河泥沙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课题“黄河水沙变化趋势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黄河健康的影响”以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情势评价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在收集、整理、核实大量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对暴雨产流产沙规律、控制水土流失和利用水土资源的措施进行了长期研究与探索,改进提高了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了水沙变化的原因,预测了水沙变化发展趋势。
内容概要
本书为黄河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影响研究的专著,内容共7章。第1章为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与加速侵蚀,第2章为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近期趋势及对有关问题的探讨,第3章为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减沙作用分析评价,第4章为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泥沙影响研究实例分析,第5章为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预测及人黄泥沙对黄河影响研究,第6章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最大减水、减沙量预测分析,第7章为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模式及未来趋势展望。 本书可供水土保持、泥沙研究、生态环境、水利建设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流域开发治理、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有关部门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1章 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与加速侵蚀 1.1 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 1.2 黄土高原的加速侵蚀 1.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2章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近期趋势及对有关问题的探讨 2.1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近期趋势 2.2 对有关问题的探讨 2.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3章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减沙作用分析评价 3.1 水利水土保持现状减沙作用研究的回顾评价 3.2 水土保持规划减沙作用预估回顾评价 3.3 水利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评价及改进 3.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4章 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泥沙影响研究实例分析 4.1 黄河中上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分析 4.2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沙变化成因分析 4.3 典型支流——北洛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第5章 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预测及入黄泥沙对黄河影响研究 5.1 概论 5.2 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预测 5.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对人黄泥沙的影响 5.4 开发建设项目入黄泥沙对黄河的影响 5.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6章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最大减水、减沙量预测分析 6.1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最大减水(利用径流)量预测分析 6.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措施最大减沙量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第7章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模式及未来趋势展望 7.1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模式 7.2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模式论证 7.3 未来趋势展望 7.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所谓“自然侵蚀”,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完全由自然状况造成的侵蚀量。“自然侵蚀量”是衡量人类活动对侵蚀产沙影响程度的基础,因此应首先研究黄河中游地区的自然侵蚀数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研究人类活动对黄河径流泥沙演变趋势提供基本依据。1.1.1黄土高原古环境演变黄土高原古环境变迁是发生古代侵蚀的自然背景,概括起来有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两方面。1.1.1.1气候环境青藏高原强烈隆起之前,我国的季风气候尚不明显。上新世末更新世初,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强化了东亚季风对我国的控制作用,引起了气候带的分异,使广大的西北地区处于非季风区,而黄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带,绝大部分在青藏高原和秦岭的北侧,因此显著感受到这一变化的影响,成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隆起,使西北地区的气候向着更加干旱的方向发展,降水量大为减少,形成广大沙漠,如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青藏高原的继续隆起还使得西伯利亚冷高压不断加强,强大的冷气流把中亚内陆戈壁沙漠的大量粉土带到秦岭以北地区堆积,成为黄土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风成黄土,还是水成黄土,它们的结构都是很松散的,抗蚀力很低,这就为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黄土高原在第四纪内经历过冰期和间冰期(见表1.1),气候有过多次波动。总的趋势是冰期干冷气候对本区的影响一次比一次增强,间冰期的湿热气候一次比一次弱,但没有根本改变黄土高原干旱气候的基本特征。
编辑推荐
《黄河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影响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图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