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张会敏,黄福贵 编著 页数:169 字数:260000
前言
黄河干流自流灌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下河沿一头道拐河段和黄河下游桃花峪以下河段,是黄河流域宁、蒙、豫、鲁四省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黄河干流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796.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98.18万亩,占黄河流域现状总灌溉面积的47%,占黄河干流大型灌区灌溉面积的96.7%;年均引黄水量164.11亿m3(1999~2003年),占黄河流域年均引水总量的89.0%,是黄河水资源的耗用主体。自1998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步伐。利用国债资金开展了以节水增效为目标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作,以加强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为目标,以骨干建筑物的除险加固、续建配套和渠道防渗建设为重点,解决影响大型灌区安全运行的病险和“卡脖子”工程、渗漏严重的骨干渠段、重要骨干建筑物的老化失修问题,有力推动了灌区的功能恢复和效益提升。截至2004年,国债资金投入共计78.0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73.67亿元,对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中的255个灌区的骨干工程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这255个灌区中,包括黄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以黄河干支流水量为灌溉水源的黄河灌区49个,其中干流30个,支流19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对灌区渠首、干支渠及其建筑物等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解决部分灌区的“卡脖子”和病险问题,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同时,因地制宜地进行灌区管理制度改革,扩大用水户参与,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改造和维护,加强灌区用水计量,提高灌区整体效益。2006年,中央投入13亿元,重点安排北方地区、粮食主产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项目,适当新开部分老化失修严重、增产潜力大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继续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进一步提高灌区的节水潜力。
内容概要
本书以黄河干流自流引黄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引黄灌区现状,阐述了灌区节水潜力的概念、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宜节水潜力的观点,对引黄灌区的节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围绕黄河水权转换实践,阐述了水权转换的特点、价值、缺失水量及其价值补偿,结合国内外水权转换的经验,探讨了建立黄河水权转换市场的设想。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利用、农业水土工程研究与管理的人员,灌区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 黄河干流灌区概述 2.1 宁蒙引黄灌区概况 2.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概况 2.3 研究范围第3章 黄河干流灌区节水现状 3.1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现状 3.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第4章 黄河干流灌区适宜节水技术及发展模式 4.1 宁蒙引黄灌区 4.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第5章 黄河干流灌区节水潜力分析方法 5.1 节水潜力的概念和研究思路 5.2 节水潜力的计算方法分析 5.3 适宜节水潜力分析 5.4 节水潜力分析的关键参数确定第6章 黄河干流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6.1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6.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潜力分析 6.3 黄河干流灌区节水潜力第7章 黄河水权转换实践 7.1 黄河水权转换实践的背景 7.2 黄河水权转换试点进展 7.3 水权转换制度建设 7.4 水权转换的特点 7.5 水权转换的价值第8章 黄河水权转换的价值补偿 8.1 黄河水量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8.2 水权转换缺失水量 8.3 水权转换水量缺失的价值补偿 8.4 典型实例分析 8.5 小结第9章 黄河水权转换的理论探讨 9.1 国内外水权理论及水市场 9.2 国内外水权水市场经验与启示 9.3 水权转换的条件 9.4 黄河水权转换市场的初步设想第10章 结论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插图: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水潜力的认识还有相当的差距。总体上看,可以将节水潜力分为两大类,第一,从取用水角度或灌溉用水角度,称为灌溉节水潜力或用水节水潜力;第二,从水资源利用角度,称为耗水节水潜力。灌溉节水潜力即是传统意义上的节水潜力,即区域内现状用水与采取相关节水技术措施后的目标用水之间的节水空间或可能差距;耗水节水潜力则是区域内的节水量扣除被其他部门或行业重复利用后的水量。这两种节水潜力各有其侧重点,分析方法差异较大,但其核心基本一致,就是尽可能地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就目前实践意义看,灌溉节水潜力更有其实际意义。实际上,针对灌溉节水潜力没有考虑水的再利用的不足,目前有些学者已经提出了考虑灌溉水再利用条件下的灌溉水利用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了当前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评价之中。农业节水涉及作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灌溉工程学、土壤学、水文学、经济学乃至社会学范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节水的核心是提高农业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即以最小的用水得到最大的产出。由于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等(见图1-1)。每种工程技术措施都有节水潜力,由于采取或考虑采取的节水农业工程技术措施不同,计算出的节水潜力也各异。另外,节水工程技术随着时间而不断发展和提高,所以说节水潜力具有阶段性和时间性。一般来说,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再被作物吸收利用转化成生物量,需要经过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水从水源到田间的输送过程,需要借助灌溉渠系或管道输水工程,其效果用输水效率或渠系水利用系数评价;第二个过程是水从田间到作物根系层土壤,转化为土壤水的过程,需要借助畦、沟、管等配水设施,利用灌水效率或田间水利用系数评价;第三个过程是水从土壤到作物体内的吸收转化过程,依靠作物自身的生理功能把水分从土壤输送到作物全身,并形成产量,利用作物吸收利用效率评价。
编辑推荐
《黄河干流灌区节水潜力及水权转换理论探索》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