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黄河水利 作者:赵乐 编著 页数:129
前言
我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季风气候,以及区域人口、经济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旱涝灾害是不可能消失的自然灾害,决定了我国防洪抗旱减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为了防治水旱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江河整治,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防洪抗旱能力大大增强。但完全依赖工程措施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和抗旱能力,不仅周期长、投资多,而且某些目标也较难以实现。近年来,全球信息化形势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特别是作为水利信息化“龙头”工程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国家批准实施,促进了水利信息化的进展,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的防汛抗旱效率。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开展水利信息网络、通讯网络、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期目标为:2006-2010年,将深入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全面推进信息标准化。标准化是全面推进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能力,基本实现水利信息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基础。
内容概要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从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人手,以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全面介绍了水利基础信息的管理及存储在水利行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系统的建设目标、总体框架、数据库方案、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式等内容,特别是对水利工程基础信息的分类、代码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做了比较细致全面的介绍。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结构合理、内容翔实,可作为水利行业信息化系统设计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综述1.1 工程现状分析和管理存在的问题1.2 水利工程信息存储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1.3 水利工程信息存储管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第2章 系统建设目标和原则2.1 建设目标2.2 建设原则第3章 系统总体框架3.1 数据库系统3.2 数据存储平台第4章 数据库建设方案4.1 数据来源分析4.2 数据分类4.3 数据更新机制4.4 代码制定原则与使用4.5 数据库表设计第5章 数据库逻辑结构5.1 数据库表主要内容5.2 数据库表结构第6章 数据库维护管理系统6.1 系统功能总体结构6.2 系统功能模块6.3 数据库系统软件的选型方案第7章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7.1 数据的存储方式7.2 数据的管理方式7.3 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存储分布7.4 数据存储平台设计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综述为防治水旱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江河整治,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防洪抗旱能力大大增强。经过50多年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等工程组成的调控洪水及抗旱的防洪工程体系。但完全依赖工程措施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和抗旱能力,不仅周期长、投资多,而且某些目标也较难以实现。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行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国家的“金关”、“金税”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国家海关和税务机关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水利行业也在努力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工程能力的同时,大力加强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的防汛抗旱效率。 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中期目标是:从2006—2010年,深入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能力,基本实现水利信息化,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基础。信息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利行业各类防汛抗旱应用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水情、雨情、工情、灾情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存储与管理。本书介绍的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就是工情信息,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堤防、水库、水闸、治河工程、蓄滞洪区等工程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是各类防汛抗旱应用系统的重要信息支撑系统之一。
编辑推荐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结构合理、内容翔实,可作为水利行业信息化系统设计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