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黄河水利 作者:葛剑雄,胡云生著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前言
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河流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当今全世界范围内许多河流都面临生存危机。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黄河的生存危机尤为突出。流域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再突破黄河生命的底线,人与河争水、与水争地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紧缺、河槽萎缩、河道断流、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又反过来严重制约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概要
作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系列研究课题之一,本书以黄河沧海桑田为变化为线索,通过与长江、尼罗河等河流的比较,从人文的视角阐释了黄河顺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贡献,以及她对沿岸地域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告诉人们:人类文明的光辉不仅仅需要河流的灌溉,更需要沐浴在这种光辉中的人类善加呵护。本书可供文化工作者、河流文明研究人员以及广大热心环境保护工作的读者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水文化和河流文明第一章 黄河与黄河文明 第一节 黄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河流持续不间断 二、流经区域地貌独特 三、河水含沙量高 四、河流水量少 五、流经区域气候特殊 六、历史上多灾多难 第二节 黄河早期文明的基本特点 一、先进性和早熟性 二、持续不间断性 三、相对封闭性 第三节 黄河早期文明在中国和东亚的地位 一、黄河早期文明在古代早期阶段的地位 二、黄河早期文明对中国早期文明的历史贡献 三、黄河早期文明的传播和辐射 第四节 黄河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一、黄河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黄河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历史贡献 三、黄河文明在华夏文明中的主流地位 第五节 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摇篮 一、黄河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二、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的起源 三、黄河创造了华夏灿烂的古代文明 四、黄河是华夏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章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比较 第一节 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环境差异 二、水量差异 三、含沙量差异 四、支流差异 五、洪涝灾害差异 第二节 不同的人文地理条件 一、经济基础差异 二、文明核心不同 三、文明连续性程度不同 四、文明因素的差异 五、开放程度的差异 第三节 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差异 一、文明重心处于黄河流域时期 二、文明重心开始南移时期 ……第三章 黄河文明与其他河流文明比较第四章 黄河与人第五章 黄河文明永葆青春之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研究的进步,不少新的文化遗址被发现、被确定。加上各地普遍重视地方文化,十分关注本土文化的来源,有些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说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犹如满天星斗,遍地开花。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现了几千年前的文化遗址,对黄河文明提出了挑战。或者说某种文化的发现已经改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有人认为,黄河被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观念已经动摇了。我们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尽管我们在黄河流域以外,的确已经发现了很发达的早期文明,比如长江流域,就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它们的规模和发达程度超出了我们原来的想象,比起黄河流域的文化来毫不逊色。四川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长江中游中期的古城遗址、稻作文明,的确使我们耳目一新。北方也是如此,在内蒙古、辽宁等黄河流域以外的很多地方,的确发现了很多与黄河流域早期文明不同的文化遗址。近来我看到报道,岭南也发现了5000年前或者更早的文化遗址。但是为什么这些发现没有能动摇我们对黄河文明的信念或者改变这个事实呢?因为所有这些文化、这些早期的遗址,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够证明它们是延续的,是从古延续到今的。比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它们的早期是很发达的,但是以后出现了衰落和断裂,最后不知所终。照理说,遗址文化层所反映的文明应该是逐渐进步的,但这些遗址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几千年前的一段时间里的确是进步的、发展的,但到了某一阶段却退步了,再往后就消失了。但是在黄河中下游的遗址大多是延续的,可以从最早阶段连接到先秦、秦汉。事实上,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母亲河”,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找到证据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