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工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华觉明,李劲松 主编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回顾历史,人们容易看到传统技艺所创造出的绚丽多彩的物质财富;现代社会,当人们仔细品味现代生活图景的美妙时,也应感觉到传统技艺依然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了解、珍视、保护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技艺,是当代国人文明水准的体现,是对历史悠久的华夏文化传统的尊重。《中国百工》,让我们一道心动变为行动。

书籍目录

总序序第一章  陶瓷  第一节  陶瓷的起源  第二节  陶瓷制作工艺  第三节  中国古代陶瓷的外销及其影响  第四节  景德镇和宜兴窑场第二章  织染  第一节  云锦、蜀锦和宋锦织造技艺  第二节  壮锦、黎锦和土家锦织造技艺  第三节  缂丝织造技艺  第四节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  第五节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第六节  藏族的帮典、卡垫织造技艺  第七节  维吾尔族花毡和印染花布技艺  第八节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第九节  大理白族扎染技艺第三章  金属工艺  第一节  阳城生铁冶铸工艺  第二节  王麻子和张小泉剪刀  第三节  龙泉剑锻制技艺  第四节  南京和福建地区的金箔锻制技艺  第五节  景泰蓝制作技艺  第六节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第七节  芜湖铁画第四章  髹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漆器工艺  第三节  漆器品种第五章  雕塑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中国雕塑  第二节  青铜时代的雕塑造型  第三节  陶瓷雕塑人物与画像砖  第四节  加法造型:雕塑艺术形式之塑  第五节  减法造型:雕塑艺术形式之雕  第六节  金属雕塑艺术造型第六章  酿造  第一节  传统酿酒技艺的典范  第二节  传统制醋技艺的典范  第三节  豆酱、面酱、豆瓣酱、豆豉及酱油的制作技艺第七章  造纸印刷  第一节  中国古代造纸与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传统造纸印刷技艺举要  第三节  与造纸、印刷术相映成趣的制笔、制砚和制墨技艺第八章  编织  第一节  编织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竹编  第三节  草编  第四节  藤柳编后记附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章节摘录

  人们通常所称的“陶瓷”,是对“陶”和“瓷”这两种不同质地物类的总称,陶器先于瓷器出现。  史籍所载的“神农耕而作陶”的传说,表明了陶器的出现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考古发现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例如,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中发掘出的陶片,经14C测定,距今已有八千年以上历史。  瓷器,是制陶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对“瓷器”尚无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瓷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瓷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并含有石英石、长石、莫来石等成分,含铁量低。  2.瓷器的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1300℃,烧成后的器物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不吸水(或吸水率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质,必须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瓷器的胎体必须致密坚实,叩之有清悦的金属声响。  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即出现了用瓷土烧成的灰陶制品。大约在夏代,人们又在瓷土中掺人了石英、长石等成分,并把器物的烧结温度提高到1000℃,制成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较为坚硬的器物。这种制品已不同于以往的陶器,而接近于原始瓷器,由于其器表无釉,故称“原始素烧瓷”。  到了商代,人们已能普遍地制造一种青釉器物。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胎质坚密,烧成温度高,器表施有一种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釉质,器物叩之有铿锵金属声,经后世人们化学鉴定,这种器物已具备瓷器的各种标准,与以往的陶器相比较已有质的区别。但由于其所用胎料尚欠精细,釉色不稳定,制作工艺尚未成熟,故称之为“原始青瓷”。这是最早的瓷器。  进入两汉,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之后,人们已能制作出标准的瓷器,因釉质中含铁,经高温还原焰烧制后,瓷器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故称之为“青瓷”。早期发掘的浙江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中瓷器物,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经检测,烧结温度在1260℃-1310℃,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证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达到瓷器标准。此外,宁波、绍兴地区及广东,也有东汉时期的黑釉瓷器出土。已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瓷器物不少流传国外。国外陶瓷史界称其为“汉瓷”。  东汉时期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是一次质的飞跃,从此开创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制瓷历史。  制坯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坯料的选择与加工精制;二是坯的成型。

编辑推荐

  本书以人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陶瓷制作、织染、金属工艺、髹漆、雕塑、酿造、造纸印刷和编织这八类项目为主,简述其历史沿革、工艺流程、传承人、代表性作品及有关的社会人文内涵,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以期使广大读者更好了解这些技艺,促进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振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百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不错。没看完,大致看了一下,可以。印刷纸质都还不错。
  •   有内容有图片是一本好书
  •   此书系列,这一本还不错
  •   让人了解了很多中国工艺的知识。描述很详细很专业,有些看不懂。
  •   作为了解很好了,只是作为研究或者参考显然附图不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