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作者:孔宝刚,庆旭 主编;庆旭 编著 页数:89
内容概要
该套丛书的最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即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最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一定要做到严密精确,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实际书写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王羲之尺牍(行)》。
作者简介
庆旭,讲师,江苏新沂人,1994年9月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篆刻专业,1998年9月毕业至苏州幼儿师范学校工作,2006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出版《书法技法导学教程》(共8册)(主编、编著,古吴轩出版社,2005)、《经典碑帖导学教程》(共25册)(主编
书籍目录
王羲之尺牍笔画篇偏旁篇结构篇原帖选录魏晋时期其他名家尺牍近现代取法“二王”书风的代表书家作品临摹示范创作示范后记
章节摘录
王铎及其书法艺术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因生于河南孟津,又称王孟津,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顺治间授予礼部尚书。 王铎出生于河南孟津邑双槐里的一个农民家庭。被称为中华人文之源的“河书”即出于此。由于孟津是黄河河道最为狭窄的地方,八百诸侯选此地为会盟之所,所以又称“盟津”。王铎的家就紧靠黄河的南岸。王氏家族是从王铎十世祖王成自山西洪洞县迁到这里的,然后世代居此,过着“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在最为富裕辉煌的时候,王家曾“有田两百亩,日不胜于贫时十三亩也”。王铎的祖父王作,一辈子种地读书,却终未能挤入仕途。他父亲王本仁,字性之,号梅圆,靠着十三亩薄田为生,也读书,亦终身未能实现进士的希图。在王铎的祖先中,惟祖父之长兄王价登万历二年甲戌(1574)进士。王铎三十一岁时才获进士,可以说,他的前半生都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甚至出现过“小能一日两粥”的窘况。 王铎十三岁始习王羲之《圣教序》。十四岁始读书,从古文开始,到三十岁中乡试,三十一岁时,殿试名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与同科进士倪元璐、黄道周同改庶吉士,步入仕途。 现存王铎最早的作品是其在天启五年(1625)八月所作的《为景圭先生临圣教序册》。这件作品对王羲之《圣教序》的理解、体会,可以说是形神兼备,唐以后无出其右者,甚至包括赵孟頫。赵孟頫是书法史上对“二王”深有研究的特殊个案,一生高举“复古”大旗,追随“二王”,特别是对王羲之的技法理想,赵孟頫的《圣教》虽也在风神韵味中,但缺乏坚强的骨力和元气,“女郎气”还是重了些!而扑拙的骨力和浑厚的元气,则是魏晋人,至少是《淳化阁帖》所体现的魏晋人的真面目。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