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作者:高尔基
前言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一八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诞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之家。他四岁丧父,十岁丧母,十一岁辍学,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帮厨,先后做过洗碗工、装卸工、锯木工、园丁、面包师、杂货铺店员等等以维持生计。在轮船上做洗碗工期问,高尔基遇上了被他称之为“启蒙老师”的厨师斯穆莱。斯穆莱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经常让高尔基给他朗读各种书籍,这深深地感染了高尔基,唤起了高尔基对于读书的强烈兴趣。 一八八0年秋天,年仅十二岁的小高尔基在一个绘图师家中做杂役,但是主人却禁止高尔基看书。高尔基只能在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劳动之后,夜里偷偷地躲进阁楼里看书。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她量了家中所有蜡烛头的长度,一旦发现短了,便对高尔基劈头盖脸一顿痛骂。于是高尔基就只能借助铜锅反射的月光看书。有一次,高尔基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看书,在烧茶炊的同时又去整理房间,结果却烧坏了炊具,从而招致老太太一顿残暴的毒打。高尔基被送到医院,医生从他的背上挑出了四十二根木刺。 与今天的孩子相比,高尔基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父母的呵护,常常食不果腹,甚至连一个燃尽的蜡烛头,也成为需要以挨骂作为代价才能换来的奢侈品!出身贫寒的高尔基忍受了重重磨难,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普希金、司汤达等文学大师的各类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或缺的导师和生活伴侣”;“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正直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这些关于“书”的格言,被千千万万各种肤色的人传颂至今。 一八九二年,他以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从此登上俄罗斯文坛。此后四十多年问,高尔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描写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以文学的方式积极探求新的生活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列宁的高度称赞。 一九三三年之后,高尔基这个名字已经传遍了俄罗斯大地。他被授予了列宁勋章,他的故乡下诺夫戈罗德城被改名为高尔基市,莫斯科艺术剧院、列宁格勒大剧院也都被冠以高尔基之名。一九三四年八月,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上午,高尔基在哥尔克逝世,享年六十八岁。两天后,他的遗体被运抵莫斯科,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官官墙内。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童年》,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甚至有欧美评论家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它记述的是高尔基在父亲去世后,寄居在经营染坊的外祖父家的一段生活经历。 外祖父年轻时精明强干,年老后随着家道一天天败落,性格变得越来越残暴、吝啬、刻薄,在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连茶叶也要一片一片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就要脱掉裤子挨揍,连毫无过失的外祖母也不能幸免;为外祖父当了一辈子伙计的老工匠格里戈里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父子兄弟间为了瓜分家产常常相互辱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两个舅母也被他们折磨致死。母亲被生活所逼嫁给了一个文人,继父却不顾母亲的跪地哀求常常外出鬼混,还对母亲拳打脚踢;母亲病死后,吝啬的外祖父把操劳一生、白发苍苍的外祖母和年幼的小高尔基赶出家门,婆孙二人只好以捡破烂为生,相依为命。 在《童年》中,高尔基以一种平静的语调不加任何评论地描述着人性和社会的丑恶。这种手法成功地揭露了丑恶,又给读者留下了自我感受的空间,让读者充分体会到残酷的生活对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摧残。尽管作品中描写的生活令人惨不忍睹,但整部作品仍然放射着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环境多么恶劣,在你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即便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正直无私的灵魂。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俄语文学中登峰造极的自传体小说”,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尔基的作品于一九。七年传入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中广为传诵,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中国文学界曾把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为俄国文学史上“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鲁迅、郭沫若等都把高尔基当作自己的导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和论著,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编委会
内容概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被誉为俄国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之一,甚至有欧美评论家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它记述的是高尔基在父亲去世后,寄居在经营染坊的外祖父家的一段生活经历。
书籍目录
一 幼年丧父二 挨了一顿揍三 小茨冈之死四 染坊失火五 新家的生活六 闹事的舅舅七 外公和外婆的上帝八 我的第一个朋友九 马车夫彼得大叔十 吵吵闹闹的一家人十一 躺在病床上的日子十二 艰难困苦的岁月十三 拣破烂的孩子得了奖
章节摘录
十一躺在病床上的日子 从此之后,母亲俨然成了家里的主人,她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身板挺得直直的。而外公却变得无精打采,整天心事重重,沉默不语,与平时判若两人。 外公整天闭门不出,总是孤独地坐在阁楼上,读一本神秘的《父亲手记》。这本书小小的,很厚,封面是棕红色的。淡监色的扉页上,已经褪了色的花体题词十分惹眼: 怀着感激之情,赠给尊敬的瓦西里·卡西林,留作 诚挚的纪念。 下面的签名有些古怪,最后一笔拉出来,还画了一只正在飞翔的小鸟。外公先洗过了手,才小心翼翼地翻开厚重的书皮,戴卜银丝眼镜,专注地瞅着这行题词。 我不止一次地问过他:“这是什么书?” “这个你不懂。等我死了,我就把它赠送给你,浣熊皮袄也给你。”他总是这样郑重其事地回答。 他的话越来越少,跟母亲说话也比以前和气了。即使是听她说话时,他的眼睛也忽闪忽闪的,就像彼得大叔一佯,神情专注。他挥着手嘟囔道:“哼,好吧,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他的那些大箱子里装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服装和首饰:花缎面的裙子、缎子坎肩、银丝刺绣的绸长衫、缀着珍珠的双角帽、盾形头饰、色彩鲜艳的头巾和彩石项链以及沉甸甸的莫尔多瓦项链。他把这些衣饰都抱到母亲的房间里,摆在桌子和椅子上。母亲高兴地欣赏着这些服饰。外公说道: “我们年轻的时候,衣服比现在的漂亮得多,也阔气得多!日子过得简单又融洽。那个时代过去了,一去不复返了!喏,你穿上试试,打扮打扮。” 母亲到隔壁房间换衣服,出来时焕然一新,她穿着绣金边的蓝色无袖长衣,戴着镶有珍珠的双角帽,向外公深深地鞠了个躬,问道:“父亲大人,您觉得怎么样?” 外公满脸容光焕发,他张开双臂,手指微微颤抖着,绕着母亲转了一圈,像做梦似的喃喃说道:“嘿,瓦尔瓦拉,假如你有许多钱,假如你身边全是些体面人,那该多好啊!” 母亲住在前面的两间屋子里,她那儿客人络绎不绝,来的最多的是马克西莫夫兄弟俩。其中,彼得·马克西莫夫是个魁梧的军官,他长着浅色的大胡子,蓝眼睛,是一个美男子。他的兄弟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也是个高个儿,脸色苍白,丽条腿又细又长,身穿一件有些发绿的制服,上面缀着金色的扣子。他时常利落地把头发一甩,然后谦卑地微笑着,说: “您看,我是这么想的……” 母亲嘴边挂着冷笑,眯缝着眼睛听他说话,还不时地打断他的话题,说:“叶夫根尼·瓦西里耶维奇,您真是个孩子,请原谅我这样说。” 叶夫根尼的兄弟——那个军官则用宽大的手掌拍着自己的膝盖叫道:“对啊!他根本就是个孩子!” 每天晚上,母亲的房间里几乎都坐满了身着盛装的客人,她自己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而且常常跟客人们一块出去玩。看着她和那群衣着时髦的客人走出大门,我们的心里就沉甸甸的,家里也一下子寂静下来。外婆像只老母鹅一样,在各个房间转来转去,忙着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停当。外公站在炉炕旁,背靠着暖暖的瓷砖,自言自语地说道:“好吧,就让我们瞧瞧,她会闹到什么地步。一片乌烟瘴气!” 圣诞节过后,米哈依尔舅舅又结了婚,他的新妻子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萨沙,经常打他。于是外婆执意要把萨沙接到自己的家里,外公答应了。不久,母亲把我和萨沙一同送进了学校。上了近一个月的学,我一无所获,只知道人家问“你姓什么”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回答“彼什科夫”,要说“我姓彼什科夫”。还有就是不能对老师说:“老兄,你别嚷嚷,我可不怕你。” 我讨厌去上学。表哥头几天还很满意,可是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惊叫了起来:“不——” 不用说,他被叫醒并被赶出了教室,他还被同学们嘲笑了一整天。第二天,我们去上学的路上,刚走到谢纳广场的壕沟下边,他突然停住脚步说:“你走吧,我不想去了!我还是去玩好了。” 他蹲下身,在厚厚的雪地卜小心翼翼地挖了个洞,把书包埋进去,然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当时正是一月,天气晴朗,到处闪耀着暖暖的阳光。看着表哥的身影,我羡慕不已,但我还是克制住自己,因为我不想让母亲难过。萨沙埋在雪里的书包后来找不到了,第二天,他反倒有了不去卜学的借口,可到了第三天就被外公发觉了。 我们被叫进厨房里,外公、外婆和母亲严肃地坐在桌子旁边。外公唬着脸问道:“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萨沙用驯服的目光直愣愣地望着外公,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忘了学校在哪儿了。” “你上学上了那么久,怎么会突然忘了?” “是的。我找啊找啊,找了很久。” “你可以跟着阿列克谢走嘛,他记得!” “我把他弄丢了。” “你把阿列克谢弄丢了?” “是的。” “这怎么可能呢?” 萨沙想了想,叹了口气说道:“当时刮暴风雪来着,什么也看不见。” 所有的人都为萨沙的谎言笑了起来,因为那天正巧风和日丽。萨沙也小心翼翼地撇了撇嘴。外公龇着牙,挖苦地问道:“你难道不会拉着他的手,抓着他的腰带吗?” “刚开始我是拉着的,可后来风把我俩吹开了。”萨沙懒散而无耻地解释说。听着这笨拙的谎言,我觉得很不自在,却又十分佩服他的固执。 结果当然是我俩被狠狠地揍了一顿。他们还雇了一个小老头来护送我们上学。这人从前是一个救火队员,后来断了一只胳膊便退休了,他的职责就是跟着我们俩,免得萨沙在卜学的路上逃跑。 第二天去学校的路上,刚走到壕沟边,表哥突然弯下了腰,脱掉一只毡靴扔了出去,又脱下另一只,扔向另一个方向,小老头被萨沙的突然举动吓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萨沙脚上只穿着袜子,飞快地顺着广场跑掉了。小老头一面吆喝着,一面跑去拾靴子,再回头去追萨沙时,他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最后,他只好惊慌失措地把我带回家里去。 外公、外婆和母亲心急如焚,找遍了全城所有萨沙可能去的地方,直到傍晚时才在修道院旁边的契尔科娃小酒店里找到萨沙。他被押回了家,奇怪的是,暴戾的外公居然没有打他,大概是因为外公实在是太累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因为他被这孩子的固执和沉默弄得不知所措了。夜里,萨沙和我并排躺在高板床上,他举起双腿,脚掌在天花板上蹭得叽叽直响,一边悄悄地说道: “我的后妈不喜欢我,祖父也不喜欢我,连自己的亲生父亲也讨厌我,我干吗还要跟他们一起过呢?我要离开他们,离开这个鬼地方。我这就去问祖母,哪里有强盗,我好投奔他们去。到时他们就知道我的厉害了。咱俩一块儿走吧?” 我有我自己的打算,我不想和他一起走。我希望将来当一个军官,前提是我必须先完成学业。我把这个计划讲给表哥听,他想了一会儿,点头说道: “这也好。等你当上了军官,我也就成了强盗首领。到时你就得奉命来抓我,咱俩还不拼个你死我活?不过,我是不忍心杀你的。” “我也不会杀你。”我说。 外婆走过来,爬到炉炕上看了看我们,伤感地说:“怎么样,两个小耗子,你们想通了吗?哎!两个孤儿啊,没人看管的孩子啊!” 替我们叹息一阵子之后,她开始骂起肥胖的新舅妈娜杰日达——那个酒馆老板的女儿来。她越骂越生气,居然把天下所有的后妈和继父都骂了一遍,这才解气。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发现自己全身长满了红色的小斑点,吓得叫了起来。外婆跑过来,说我是出天花了。这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于是外婆把我安置到后面的阁楼上,和大家隔离开,又用宽绷带把我的手脚紧紧地缠住,防止我跑出来。我绝望地闭上眼睛,在阁楼上躺了很长时间,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荒诞不经的噩梦。 每天,只有外婆一个人来看望我,她用调羹像喂小孩一样耐心地喂我吃饭,还不知疲倦地给我讲一些新鲜的童话故事。有了外婆的陪伴,这种与世隔绝的日子便不再寂寞,我的病情不知不觉地开始好转,脚上的绷带也被取掉了,只剩双手还用绷带缠着,就像是戴了一副不分指头的手套,这是为了避免我抓破自己的脸。 有一天晚上,外婆没有像平时一样准时到来,这使得我惶惶不安。恍惚中,我看到外婆躺在阁楼门外积满灰尘的踏板上,她的脸朝下,脖子被割开了一半,就像彼得大叔一样悄无声息地躺在那儿,一只猫从灰尘弥漫的昏暗角落里走出来,它贪婪地睁大着绿眼睛,一步步地向外婆逼近。 我大叫着从噩梦中醒来,猛地从被窝里窜起,用脚和肩膀撞碎两扇窗户的玻璃,纵身跳了下去,落在院子里厚厚的积雪上,之后便疼得晕了过去。那天晚卜,母亲屋里有客人,吵吵嚷嚷的,谁也没有听见我打碎玻璃的声音。幸运的是,我没有摔断胳臂,但是一只手臂脱了臼,而且被玻璃划伤得很严重。晕迷中的我在雪地里躺得太久,两条腿冻得失去了知觉,完全不听使唤,以至于我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 这期间,外婆每天都来看我。陪我说话时,她嘴里散发出一股越来越浓烈的酒味。后来,她索性拎了一个大白壶过来,把它藏到我的床底下,还向我挤挤眼睛,神秘地说:“亲爱的,千万别告诉你外公那个老鬼!” “我可以不说,但是你得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喝酒?” “别问了!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她对着壶嘴吮上几口,又用袖子抹抹嘴,美滋滋地咂着,微笑着问我:“嗯,我的小爷,我昨天讲到谁了?” “说到我父亲。” “讲到哪儿啦?”她眯着双眼问我。 我从未问起过我的父亲,每次都是外婆自己提起的。有一次,她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的父亲吹着口哨,拄着一根木棍在旷野里行走,一条花狗跟在他后面,还不停地晃着它的舌头。不知怎的,我现在经常梦见你父亲,看来,他的灵魂还在四处游荡,未得安宁呢!” 于是她一连几个晚上都在讲我父亲的故事。原来,我的祖父是一名军官,由于残暴地虐待下级而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我的父亲就是在西伯利亚的某个地方出生的。父亲从小就在过苦日子,他经常离家出走。所以我的祖父经常牵着猎狗,在林子里像寻找兔子似的找他的儿子,捉住了便往死里揍他。 “凡是小孩子都要挨打吗?”我打断外婆的话,问道。 “都要挨打的。”外婆平静地回答,然后继续讲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亲在九岁时便成了一个孤儿,被一位木匠收养长大。十六岁的时候,他到了尼日尼,在一个包工头科尔钦手下干活,成为一名木匠。父亲既勤奋又聪明,到二十岁时已经是个很出色的木工师傅了。他干活的那家作坊就在科瓦里哈街上,紧挨着外公的房子。 那时候,外公的日子过得正红火。他有四幢房子,又连任了九年的行会会长,有钱又有好名声。父亲和母亲私下定了婚事,不敢让外公知道,就悄悄地告诉了外婆,并偷偷地去教堂举行了婚礼。当外公得到这个消息,气冲冲地带着两个舅舅和几个工匠赶到教堂时,婚礼已经结束了。 外公气坏了,两个舅舅冲上去,可是他们打不过身体强壮、力大如牛的父亲,米哈依尔舅舅被父亲从教堂的台阶上扔下来,一只胳膊都摔得脱臼了。当时,父亲冷静地对外公说: “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您就接受这个事实吧。我得到的,都是上帝赐予我的,谁也夺不走!” 外公当即宣布与母亲断绝父女关系,气急败坏地回到家里,逮住外婆狠狠地揍了一顿。父亲和母亲只好租住在一个肮脏的大杂院里,只有外婆偷偷地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各种日用品和零用钱。 一时的气愤终究割不断骨肉亲情。过了很长一段时问之后,在一个暴风雪的夜里,外公躺在床上,心里担忧自己的女儿,久久难以人眠。他终于忍不住了,就把外婆又骂了一顿,最后才暗示她可以让两个孩子搬回来住了。 外婆讲到这里,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和喜悦,高兴地对我说:“你的外公,从前可是个大好人呢!” 父亲和母亲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回到外公家里。父亲对外公说:“看在上帝的分上,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你别以为我是来向你要嫁妆的。你错了,我是来向我妻子的父亲请安的!”外公高兴地咧开嘴笑着说:“嘿,你这傻大个,你这个强盗!喂,别再胡闹了,搬回来跟我一块住吧!” 然而,父亲与外公性格差别太大,住在一起经常闹矛盾,舅舅们都不喜欢他。父亲也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还不断地捉弄他们;除了外婆之外,父亲不听任何人的话,这让父亲吃了不少苦头。就在我出生之后的一个冬天,两个舅舅骗我父亲一起去久科夫池塘滑冰,趁父亲不注意,一把将他推进了冰窟窿里,还用冰块儿往他的头上砸。父亲只好忍着,等到两个舅舅走远了,才一个人爬出冰窟,回到了家里。 两个舅舅的狠毒与无情让父亲伤透了心,他病倒在床卜,躺了将近两个月。即便如此,当警察找卜门来的时候,父亲还坚持说是自己不小心掉进了冰窟里,让两个舅舅免去了一场牢狱之苦。病愈之后,他和母亲就一起去了阿斯特拉罕。 有时候,外婆正在给我讲父亲的故事,外公会突然走进来,坐下听一会儿,一面嘟嘟囔囔地说:“瞎扯,净是瞎扯!”他冷不丁地打断她,抬起他那张猥琐的脸,用怀疑的眼神望着外婆,再抽紧鼻孔在空中嗅嗅,问我:“阿列克谢,她刚才是不是喝酒了?” “没有。”我毫不犹豫地说。 “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在撒谎。”外公说着,磨磨蹭蹭地走了。 外婆告诉我,外公已经破产了。他借给一位贵族老爷一大笔钱,可是那位老爷却破了产,外公也跟着倒了大霉。外婆说完之后,一声不吭地坐了很久,那张宽大慈祥的脸上泛起了密密的皱纹,变得忧虑不安起来。 母亲很少到阁楼来看我,即使来了,也只是匆匆忙忙说两句话就走了。她打扮得越来越漂亮,可在她身上有一种东西,让我觉得越来越陌生。夜里,当我失眠的时候,我就望着窗外深蓝色的夜空,眼前仿佛闪现着父亲的身影,他手里拿着一根棍子,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漫无日的地行走着,身后跟着一条长毛狗…… ……
编辑推荐
高尔基最有名的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是他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首篇。在小说中,不只是再现了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们的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而且塑造了一系列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广泛深刻地再现了广大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操。高尔基的一生经历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直到最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通过他的作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文学上得到生动的反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