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作者:朱自清 页数:167
前言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六岁随父移居扬州,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二五年被清华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各类著作二百多万字。他的创作成就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尤其是其中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凝练明快,善于工笔描写,文笔清新秀丽,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他的散文名篇《绿》、《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为培养文学青年、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归纳起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深挚亲切。这一点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那淡淡的哀伤,拳拳的亲情,总是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背影》中写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勾画父亲年迈体衰的背影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处处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给亡妇》中,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与深深的自我忏悔,让读者不由得滋生一丝悲恻之情。而《儿女》中洋溢着的幽默情趣和温馨气氛,则让人倍感亲切。 二、意境生动优美。朱自清精深的诗歌造诣使得他在散文创作中保持着诗人的本色,后人评价他的散文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淡淡的月色、亭亭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这素雅而静谧的一切,全然就是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在《绿》中,翠绿的梅雨潭,同样如诗如画,让人留连忘返;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描写灯影波光里的秦淮河夜景,更是笼罩着浓重的六朝脂粉氛围,给人有“夜泊秦淮”之感;又如,作者笔下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营造出的生动优美的意境,无不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构思缜密精巧。虽然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长,但其构思却颇具匠心。《背影》一文,娓娓道来,层层铺垫;人之常情,一吟三叹,收到了“平淡中见真情”的艺术震撼效果;《春》则大笔勾勒,工笔细描,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描述之余,轻松自然地点出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毫无刀刻斧凿之痕;《荷塘月色》虽说为了写心中的不宁静,但一路下来,却处处见“静”。 四、语言清新典雅。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读起来又有着清秀之气,如朱德熙所说“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如《背影》语言的质朴亲切、《荷塘月色》语言的清丽典雅、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更是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值得注意的是,叠字的运用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是朱自清散文中最亮丽的一笔,它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据统计《荷塘月色》中用了二十六个叠字,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叠字则有七十二处之多;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其散文读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独具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朱自清的文章优美,朱自清的人格更美。一九四八年六月,饱受胃病折磨的朱自清在体重不到四十公斤的情况下,坚持签名拒领美国援助的面粉,并嘱告家人拒买配售的美国面粉,保持了一个民主战士的爱国节操。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赞扬朱自清的铮铮傲骨,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二日,年仅五十一岁的朱自清先生在北京病逝,安葬于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
内容概要
朱自清以其散文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他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在总结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散文成就时。这样评价朱自清:“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浦贮着那一种涛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书籍目录
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春晖的一月正义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阿河执政府大屠杀记荷塘月色一封信儿女白马湖看花我所见的叶圣陶论诚意论无话可说西行通讯威尼斯罗马给亡妇沉默荷兰春冬天潭柘寺戒坛寺圣诞节蒙自杂记论别人论自己论做作写作杂谈论青年飞论气节论吃饭
编辑推荐
《朱自清散文精选(青少版)》附有专家品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