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精神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刘巍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前言

  “生命”是文学的母题,因其临界终极而魅力永恒,无法诠释又多种诠释。“生命意识”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及表述,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调节人的生命秩序。其可以理解为由精神理念的各个层级的符号所组成的生命象征系统,关于人生的种种指涉都可以关联性地涵盖其中。诗学是建立在性别和谐基础上的理论,在诗学的大背景下探讨性别角色的复杂性,探讨由种族、性别、阶级、时代及经济因素所铸成的两性角色和身份之间的交叉和矛盾及由此指导的文化表述。如果说“双性和谐”是性别关系在文化中的理想,那么诗学则是性别关系在美学中的理想,是文学/文化摆脱庸俗社会学,向人的生命本体回归,向文学、批评的本位回归的表现。

内容概要

  中国女性文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呈现,她们提供了女性生存的本真状态,向未来展示了她们在面向现代/西方之际所面临的艰难选择:她们如何在取得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重新定位既定的、先验的传统命运,如何打破与扰乱原有的两性和社会秩序,又如何试图在当下寻找一种新的男女认同的关系图景。中国女性文学精神可以理解为由理念的各个层级所组成的系统表征,关于人生的种种指涉都关联性的涵盖其中。生命意识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表述,体现女人如何安顿人生,调节人的生命秩序;性别意识是在性别和谐的背景下探讨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生命意识、性别意识切入中闺女性文学精神,使文学回归到其本身的净化精神、陶冶性灵的审美层面上来,使女性文学向着健康,和谐的轨道迈进,是《中国女性文学精神》的向往与最终倡导。

作者简介

  刘巍,1975年生,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文艺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在朝鲜、罗马尼亚、土耳其、阿联酋、希腊、塞浦路斯、埃及、澳大利亚、斐济、瓦努阿图等国教学和访问,传播汉语言和文化。主要文学创作有长篇《远离罪恶》等,主要文学评论被收入《当代文坛》、《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曾主持辽宁省社科联“中国女性文学精神与和谐理念”项目,曾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第一章 作家生命意识的性别倾向1.1 女性生命意识的倾斜与不平衡1.1.1 被压抑的符码1.1.2 女性主体的问世1.1.3 以回避的方式守护1.1.4 女性欲望的认同1.2 对女性生命本体的探究1.2.1 自觉与自惑1.2.2 自恋与自弃1.2.3 自审与自诩1.3 男权框定的覆灭与男人碎片的沉淀1.3.1 反世俗倾向1.3.2 拟理想倾向1.3.3 潜意识倾向1.4 性别规约的“无意”继承与“有意”反叛1.4.1 对女性秩序的固守与超越1.4.2 对男性秩序的质疑与默认第二章 作家生命形态的诗学守望2.1 诗化的女性生命呈现2.1.1 书写“生命”的方式操作2.1.2 书写“生命”的视角认同2.1.3 书写“生命”的话语重构2.2 生命的时空寓言2.2.1 家园的牧歌2.2.2 历史、时间、记忆2.3 意象:诗意及现实张力2.3.1 梦幻——女人的心2.3.2 镜子——女人的影2.3.3 黑夜——女人的诗第三章 作家生命书写的功能维度与诗学评判3.1 生命书写的功能3.1.1 谋生:生命的创造3.1.2 谋爱:生命策略之一种3.2 生命书写的诗学评判3.2.1 言说的努力与限度3.2.2 生命善念的辩护与执著第四章 作家生命话语的文化阐释及诗学走向4.1 宗教精神烛照与心灵澄明实证4.1.1 宗教精神烛照4.1.2 心灵澄明实证4.2 哲学成规体验与文本角色同构4.2.1 天人合一与角色宿命4.2.2 灵肉对峙与角色危机4.2.3 虚实相生与角色演出4.3 生命话语与诗学构筑中的缺憾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本世纪初,女性写作刚刚如出水芙蓉般争奇斗妍,她们当中的大多数采用的是“我”的人称视角,似乎只有这样,文化传承对她们来说才能是空白,而且至少在接受者那里,形成“我”无可动摇的中心位置。当然,对比以后的情况看,这时的第一人称只能称为普泛的第一人称,除了营造真实的叙事效果和强烈的主观抒情外,不具备其他的意义。而她们对“生命”的书写也大都合流于“五四”文化语境中个人要求从传统中赎回“人”的呼声,不过更多地“消融了内在世界与外在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①,但其震撼力远不及鲁迅、郭沫若和郁达夫在思想领域和社会舆论上所达到的高度。这种情况到革命年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忘我”乃叙述策略的需要。虽问或有《呼兰河传》、《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但大多数女作家几乎忘了“我”,即使有“我”,也不过是旁观或陪衬,如《百合花》中的“我”更多的是作为情节的贯穿物而存在。作家们更多的是以第三人称的开合自由表现或是英雄或是叛徒或是平民的死亡,虽未丧失认同,却将叙述者、接受者与被叙述者问离。至新时期,《我是谁》、《我在哪儿错过了你》,重新让作家们在丢失的自我中站立起来,以种种不同的情绪继续写“我”。《爱,是不能忘记的》用第一人称讲“别人的故事”,作间接、有限、蛛丝马迹的猜测和叙述,抛弃了传统写故事、写心理的超验。就像三毛说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女性文学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