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作者:潘知常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大家好!今天开始讲《红楼梦》。《红楼梦》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很热,在20世纪更热。你们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吗?20世纪有三大显学:敦煌学、甲骨文、红学。“显学”,当然也就是热门的意思。不过,最近这几年,《红楼梦》在国内更“热”。我有时甚至会开玩笑地说,这几年国内的《红楼梦》“热”已经“热”到了发烧的地步。我们看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这几年《百家讲坛》在推动国内的《红楼梦》“热”上是有很大贡献的。很有意思的是,国内有许许多多的红学家,可是《百家讲坛》都没有隆重推出,它隆重推出的偏偏是一个作家。说老实话,在我看来,其实这个作家对《红楼梦》真的不是很懂,也许我还可以说,是真的很不懂,但是,很可能是出于一个作家的职业敏感,他倒是真的很懂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尤其是中国人阅读《红楼梦》的心理:中国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特别喜欢冒充狄仁杰、福尔摩斯那样的大侦探,也特别喜欢在书的字里行间、在书的背后发现一点儿秘密。我要说,在这个方面,这位作家可是真的特别会玩噱头,动不动就会抛出一点耸人听闻的秘闻,例如,秦可卿是清朝某废太子的女儿,是被雪藏在曹家的,等等。他这样说有没有根据呢?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丝毫根据,可是,确实顶多也只是学术上的一家之言,而且,作为一个作家,本来他最好的解读途径应该是借助于自己的美学和文学特长,去从美学和文学的角度讨论《红楼梦》,可是,他根本就不屑于这样去做。他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其实对于《红楼梦》的美学与文学讨论才是最最必要的,而且也是最最欠缺的。当然,一个更大的可能是这位作家的美学与文学理论的水平十分有限,因此也就根本没有发现这个方面的必要与欠缺。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也都是我这次要正面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要说的只是:由于这位作家的在《百家讲坛》开讲《红楼梦》,确实把《红楼梦》“炒”得很“热”,这无论如何都是他的一个贡献。还有一个热点,那就是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主要演员的“海选”。这次的“海选”真是厉害,把全国的很多少男少女的明星梦全都唤醒了。很多、很多的人都去竞争,而且也闹出了很多、很多的秘闻,从吸引全国人民眼球的角度,应该说,它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从拍出一部优秀电视剧作品的角度呢?我看就未必了。尤其是在已经有了一部非常成功的19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之后,北京电视台要想后来居上,不去苦练内功,却只想靠海选炒作的办法求胜,我是很替它捏了一把汗啊。不过,像那位作家一样,把一部《红楼梦》“炒”得很滚“热”,无论如何这也是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主要演员的“海选”的一个贡献。此外,有关《红楼梦》书籍的“出版热”应该也算是一个当前的热点。现在你去书店逛一逛,不难发现一番如火如荼的景象,那就是:有关《红楼梦》的书特别多,多得我甚至有点嫉妒。我的专业主要是美学研究,过去书店里美学方面的书比较多,经常是好几个专柜,可是现在美学的书已经很少了,被心理学的书、社会学的书、伦理学的书挤掉了。可是,现在有关《红楼梦》的书却急剧膨胀起来,多到一个柜子都放不下,要分几个柜子放。这意味着:《红楼梦》的阅读人群在急剧膨胀。那么,《红楼梦》的阅读人群在急剧膨胀说明了什么呢?我想只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红楼梦》“热”在升温,《红楼梦》“热”在发烧——也许还是在发高烧。《红楼梦》“热”是件好事,或者说,首先是一件好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红楼梦》“热”对我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引起你们当中许多人的误解,你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悄悄地在嘀咕,甚至在猜测:你是不是也在赶时髦?是不是也想通过讲《红楼梦》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当然不是!我的听众一向都很多,我做讲座也从来不怕会没有人来。而且,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们讲《红楼梦》了,现在再给你们讲《红楼梦》也只是过去的继续。
内容概要
我们可以“带一本书走天涯”!有这样的书吗? 答案是:有!这本书,就是《红楼梦》! 当您翻阅了由潘常知为您导读这本《为什么这么红》,您会发现,《红楼梦》已经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美学宝典和人生宝典。 您会在其中发现一个别样的《红楼梦》!本书分五讲,分别为没有爱万万不能、伟大的忏悔录、彻头彻尾的悲剧、悲悯情怀、情榜证情。
作者简介
潘知常,1956年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名美学家,当代中国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两大学派中的后实践美学学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生命美学”学说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的“政府高参”、“企业顾问”、“媒体体军师”。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没有爱万万不能 一 爱的圣经 二 从爱的角度,重新书写历史 三 从爱的角度,重新书写人性 四 从爱的角度,重新书写美学第二讲 伟大的忏悔录 一 忏悔意识的觉醒 二 为女性“代言” 三 为女性“立言” 四 “护花使者”的忏悔第三讲 彻头彻尾的悲剧 一 悲剧精神的匮乏 二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觉醒 三 可泣的悲剧 四 悲剧之源:共同犯罪 五 可歌的悲剧第四讲 悲悯情怀 一 同病相怜、同哭同悲的悲悯 二“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好处” 三“有恶而可恕”者的亮色第五讲 情榜证情 一“千古情人独我痴” 二 “‘情不情’兮奈我何!” 三 未写成的“爱” 四 带着爱,上路!附录:从“黛玉之死”看高鹗叙书的失败后记:《红楼》在侧,觉我形秽
章节摘录
中国有一个古人,他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做:“以《汉书》佐酒。”就是说,一边读《汉书》一边饮酒。读到这一段,就感叹一声“写得真好”,于是就喝一口酒,再读那一段,又感叹说“写得真好”,于是再喝一口;还有一个中国文人也说:“痛饮酒,熟读《离骚》。”其实,我觉得,我们还应该“痛饮酒,熟读《红楼梦》”,也还应该“以《红楼梦》佐酒”。因为《红楼梦》里面可以用来下酒的地方毫无疑问肯定是太多太多了。中国古代那位老先生,他读《汉书》都能够下那么多酒,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他活到了《红楼梦》以后,而且“以《红楼梦》佐酒”,那他肯定要喝到醉倒了啊。《红楼梦》里有很多的细节,比如甄士隐解“好了歌”、比如“黛玉葬花”,比如“晴雯撕扇”,比如探春慷慨激昂地陈述“自杀自灭”的高论等等等等,我觉得都是可以佐酒的。这也就是说,《红楼梦》就像“一口古井”,我们是完全可以常读常新的,而且,每一次我们翻开它,都一定不会空手而归。因此,我才会说:《红楼梦》值得一讲再讲。下面,我还想结合我的讲座,把《红楼梦》值得一讲再讲的理由讲得更具体一点。各位知道,现在关于《红楼梦》别人说过的已经是许多许多了,那么,我究竟在《红楼梦》这“一口古井”里打出了什么样的“真理的泉水”?以至我仍然敢于走上讲台一讲而且再讲《红楼梦》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发现:尽管关于《红楼梦》别人已经说了许多许多,但其中最最重要的却似乎还没有被说到。在过去,关于《红楼梦》,国内常见的主要是这样几种讲法。第一种讲法。我把它叫做“为考据”的。这是1949年前《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方式。1949年以前,中国人讲《红楼梦》采用的大多是为“考据”的方式。为“考据”的讲法包括哪一些呢?一是“索隐派”。什么叫“索隐”呢?它在看《红楼梦》的时候,看见秦可卿就去猜测秦可卿影射的是谁,看见林黛玉就去猜测林黛玉影射的是谁。他主要不讲《红楼梦》本身,而去讲《红楼梦》所“隐”之人,所“隐”之事。也就是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密电码,看做一段被隐去的历史,借此去还原其中被隐去了的历史的真相,这就叫“索隐派”。
后记
《世说新语·容止》记载:"骠骑王武子是卫阶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玢辄叹日:'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我经常说,这也是我读《红楼梦》时的体会。每每读罢《红楼梦》,我辄叹日:《红楼》在侧,觉我形秽。 这当然不是夸张。 在中国,许多古代的所谓经典作品都令人尴尬,迭I为它们往往在具备着营养的同时也具备着毒素,哪怕是《论语》、《庄子》,也都是如此,就更不要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的书了。这实在是一种尴尬。令人欣慰的事,《红楼梦》终于走出了这一尴尬。因此,对于我来说,《红楼梦》.已经完全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美学宝典与人生宝典。它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犹如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美学与人生。这本《(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就是我多年以来向《红楼梦》学习的一些体会。我不敢说在这本书里会有多少真知灼见,但是,在这本书里却肯定有我的全部真诚,也肯定有我自己的关于《红楼梦》的全部的所思所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白痴》里有一个美女娜斯塔霞,她曾对"白痴"梅斯金公爵说:别了,公爵,我第一次见到了人。在这里,我也想说:别了,《红楼梦》,我第一次见到了"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于我来说,《红楼梦》已经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美学宝典与人生宝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