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文坛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红孩  页数:299  

内容概要

  在本集的文章中,如果综合地看,辩证地看,便不难看出作者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水平趋向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轨迹。以上说到他的勇气,他的锐利,这绝不意味着行文者就是一味地挥刀直刺,而不问青红皂白,不讲方式。不是的,实际上他在应坚持的原则之下是颇讲道理、颇重分析、极有分寸的。有时候,他的文章还可隐隐透出一种敦厚的性情。以他对散文《离别》和《背影》的比较和分析来看,这篇文章充满了对长者的尊重,即使在论证中也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以温婉的方式道出自己的观点,但又不是无主见的调和。  红孩在“京门脸子”一辑中的另一篇《别希望博士能矫正什么》中,表现得更为理性,对广大读者是一种启示,对博士们则近于规劝。他首先赞赏了博±们的勇气和责任感,但又冷静地指出,匡正一种极端媚俗、极端虚妄的谀捧之风,不能期望靠几颗炮弹就能尽扫雾霾,因为那既非一日之寒,也非一二造势者的偶然行径,其中包含着社会风气和俗尚积习的顽症,甚至还不排除其有愿打愿挨的成分。他的提示与规劝,不是希望评论者偃旗息鼓,而是要在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视野放大眼界,韧性地坚持,同时己方也先要防止酷评。  最后,还有重要的一点不能不说,即这《拍案文坛:红孩文艺随笔选》虽为综合性随笔集,却还是鲜明突现了红孩一贯坚持,近期更加透彻的艺术观。他对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一向认为无论篇幅长短,题材各异,都不可概念化,实质都要有艺术性。特别是那种艺术类的散文,在语言、节奏、韵味等要素上要求更高更严。当然,如果完全属于论理者则不在其列,应归于别类文章。

作者简介

  红孩,男,上世纪60年代生于北京,在京郊农场锻炼6年,后从事媒体工作。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报告文学皆有尝试,近年主要致力于散文研究和文艺批评。出版的作品主要有散文诗集《太阳真好》、长篇报告文学《月儿弯弯照九洲》、散文随笔集《阅读真实的年代》、长篇小说《爱情脊背》和散文鉴赏集《铁凝散文赏析》。现担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委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中国散文研究所研究员。供职于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化报社。

书籍目录

正气、勇气和文气第一辑 看到就说1 谁们在为大讲堂买单2 生者对死者的微笑3 获奖又能怎样4 张艺谋为何改变订阅文学期刊的习惯。5 都有谁把陈世美送到了铡刀下——关于陈世美被铡的详情分析6 谁在跟易中天较劲儿7 合同制作家比做包二奶如何8 关于数字的哲学9 谁是谁的偶像10 打折的“猫论”——由冯巩的一句话说起11 形象大使贵在行动——从金龟子出任《幼儿画报》形象大使说起12 把文章当礼品来写13 照葫芦不能光画瓢——不仅仅是对公文写作的看法14 作家的常态第二辑 刀客行动15 请问谁是老二——对方方“女作家王安忆数第一”的质疑16 文人实行“转会制”咋样17 是论坛还是神坛——对“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十家”的质疑18 当代散文的颠峰标准是什么——对《史铁生散文成就之我见》的不同看法19 我为什么不把《松树的风格》收入《致森林》一书——答责任编辑乐惟清和上海者20 《离别》能称为当代散文的《背影》吗——并非是林非和朱自清两先生的硬性比较21 一读三叹的中短篇——以《小说选刊》为例22 大工程必需要有大作品吗——兼谈报告文学的八点问题23 是历史还是诗史——关于历史文学的几点思考24 诘善待村长们第三辑 直抒胸臆25 我们的文化环境该如何得到保护——对当前诸多文化现象的思考26 文化之怪,你要怪到何时休——对文化相关问题的思考27 渔民为什么烧船28 土地要不要有先进性29 “民意无盗”慎言“工程30 1+1真的会大于2吗——写在作家出版社与禾林公司签约时31 大厦的基石在哪里——写在2002年中考高考之际32 给“函授学员”一席之地33 河南人周森34 工作着是美丽的——有感于黄宗英“开学”35 采摘的收获36 空想的快乐第四辑 京门脸子37 谁比谁更策略——谈天说地之38 拒绝是一种权利——谈天说地之二39 被捆绑一回如何——谈天说地之三40 丑恶对镜子有双倍的仇恨——谈天说地之四41 打通火星跟我有什么关系——谈天说地之五42 思想猴与思想者是两码事——谈天说地之六43 为侦探机构叫好——谈天说地之七44 有了咳嗽未必就喘——谈天说地之八45 职工为啥总受干部的“制”——谈天说地之九46 感情千万笑话不得——谈天说地之十47 给麻雀留点觅食的地方——谈天说地之十48 农民的屁股不是屁股吗——谈天说地之十二49 挖野菜是一种什么素质——谈天说地之十三50 人生不可能是一次幕起幕落——谈天说地之十四51 给父母洗脚能否当成作业——谈天说地之十五52 别希望博士能矫正什么——谈天说地之十六53 盆景不是春天的象征——谈天说地之十七54 能否让正确的废话打个折——谈天说地之十八……第五辑 独语人生第六辑 观潮人语后记

章节摘录

  谁天生也不是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一般人大都是从对前人的模仿开始,即所谓的照葫芦画瓢。但如果总是一味地画瓢,不论画得如何精彩,也很难说是艺术创作。这一点在美术、书法、音乐、戏曲创作中尤为明显。因为这些艺术,带有传统的程式,不要说突破,即使做到模仿酷似都是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的。至于能有所突破,首先要突破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人们的陈旧观念。  月前,一个在乡政府工作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们那里机关干部要进行一次公文写作考试,他想跟我聊聊这方面的话题,便约定双休日聚会时细谈。放下电话,我的脑子不停地开始运转有关公文写作的知识。说实话,对公文写作我觉得既兴奋又枯涩。十几年前,我在京郊一个乡政府做文秘工作,整天和各种公文打交道。那时自己只有20岁左右,因为喜爱文学的缘故,在领导眼里就是一个好笔杆子,虽然担任着团委书记,可领导却明确我的主要工作是给党委写材料,如讲话稿、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纪要、调查报告、经济合同以至工作简报、会议通知等,这些东西虽然很枯燥,可在我当时的内心深处还是十分兴奋的,这或多或少地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我能够写一手标准的公文,并不是从来就会,而是得益于经常翻阅手头的基本公文写作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拍案文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