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教育比较

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秦锡麟,金文伟  页数:210  

内容概要

研究教育观,将各国、甚至各时期的陶瓷艺术教育风格特征比较探讨,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的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研究和鉴别。  把我国同日本、美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作横向的比较,是因为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有着向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为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它向中国学习,但在很多方面们发展的快,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作为亚洲文化中心向北美及欧洲传播陶瓷文化;美国则是现代陶艺的主要源发地和传播者,对世界的现代陶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和这些国家陶瓷艺术教育进行比较,便可发现各自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由于体制、区域等等判别,必然影响到教育观上的不同。研究不同的教育观,其目的是让我们的陶瓷艺术教育更科学合理。  探讨从古至今陶瓷艺术教育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规律并寻找古今之间的异同点,就能进行明确而肯定的评判和分析。如果没有一种纵向的比较,没有与古代教育观的对比,便无从感知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的创新。反之,若缺乏对当今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也无法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古代陶瓷的教育精华之所在。因此,同种事物、行为等的纵向型的比较方法,是陶瓷艺术教育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古今对比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典型的把握时代赋予各种时期不同的教育观、方法、方式等,不同的时代,其侧重点自然不同。  研究教学的方法、方式,探讨各国的陶瓷艺术教育特征和教育思想,还应围绕不同的文化、科技的发展,只有全面把握相关学科发展的物质,才能更好、更深入展开我们的研究,也只有抓好这个环节,各国的教育特征和教育观才能全面地、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注重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前人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文化遗产,国外还有内容庞杂、名目繁多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地把握每个国空、民族、每个时代、每种教学行为的特征,对其进行重点深刻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有清晰的思路。

作者简介

秦锡麟,1942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韩国京蕺大学名誉博士,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观  第一章 我国古代陶瓷的传授思想     第一节 陶瓷的实用功能     第二节  自然观     第三节  科学观  第二章  传统陶瓷传授模式      第一节  家庭制的教育模式      第二节  行帮制的教育模式  第三章  我国近代陶艺教育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陶瓷职业教育     第二节  高等陶艺教育  第四章  我国现行陶艺教育观的特征     第一节  “唯美”的陶艺教育观     第二节  确立了技术与艺术并重陶艺教育观     第三节  学习、运用并发展我国优秀的陶艺传统     第四节  注重文化理论修养的教育     第五节  实施我国陶艺教育观的主要手段  第五章  我国高等陶艺教育的招生和就业体制第二部分 日本陶瓷艺术教育观  第一章  日本陶瓷文化概述     第一节  儒学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观     第三节  实用观  第二章  日本近代陶瓷教育发展概况     第一节  陶瓷传统教授模式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第三节  现代陶艺教育的开始  第三章  日本艺术教育理念与改革     第一节  日本艺术大学教育理念     第二节  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及特征  第四章  日本高等陶艺教育特征     第一节  高等陶艺教育课程设置     第二节  陶艺教师     第三节  材料观     第四节  日本陶艺教育的普及与丰富第三部分 美国现代陶艺教育思想  第一章  美国当代艺术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章  美国现代陶艺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陶艺工作室的产生     第二节  美国高等陶艺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美国高等陶艺教育的特点     第一节  学生来源的背景、课程的目标     第二节  课程的设置、选择     第三节  课程综合的学科和内容     第四节  材料教育     第五节  陶艺教师     第六节  普通高校的陶艺教育第四部分  建设我国新的陶艺教育观  第一章  陶艺民族主义教育观     第一节  陶艺教育的自主性认识   第二节  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嬗变  第二章  主体性陶艺教育观     第一节  学生主体性的陶艺学习     第二节  教师主体性的提高和完善  第三章  陶艺的理性教育观     第一节  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     第二节  技术理性对陶艺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陶艺非理性的教育  第四章  陶艺前瞻性素质教育观     第一节  陶艺教育环境的设计随需求而调整     第二节  全面反映社会专业设置     第三节  陶艺教育素质论     第四节  在“大众化”潮流中的精英教育后记参考文献附录中、日、美陶艺专业本科、研究生课程作业欣赏与比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观第一章 我国古代陶瓷的传授思想自远古时期,中国人民就对天、地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认识,但在理论上将该思想观念予以总结与阐述,却是经过了历史的磨合。人们在有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文字的生产以后,至商周才逐渐被明确与系统地提出来。人类开始启用文字(语言)这一规范系统、平衡、调节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行为,而陶瓷形式服务于功能是人们首先注重的问题,陶瓷的实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征服自然的愉悦,而这种形式的征服自然是以“五行学说”为哲学依据的,它为古代陶瓷追求“工”与“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柱。而“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则是发展、传授陶瓷的精神信条和基本准则,我国深厚悠久的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节 陶瓷的实用功能在浩渺的宇宙中,几千年的陶瓷史,对人类文明史来讲是最为光辉的一页。它始终与人类的生活相依相傍,从来没有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而中断发展。人类与陶瓷为何有此缘分?王端廷的《静术西风》一书有这样一句话:“人活世间必然要面临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各自之间相互和谐与对立。同时构成了人类生命存在的全部内容,它的也是所有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核心主题……”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陶器的发明和出现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更加稳定,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生活等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陶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由于其物理结构稳定,不易变形,不易腐蚀、便于清洗、并且价格底廉,可作为食具、饮器、蒸煮器、储藏食物的用途,满足各个阶层的需要。推进了社会的文明,同时扩大到工具的领域,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陶瓷的实用功能是古代陶瓷制作最初动机。在实用的基础上,优美的造型、得体的装饰、天然的釉色诉诸于人的感觉器官,是精神的、感性的,是一种审美过程的表现。它们在每个时代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的这两个需求。审美功能是在实用功能诠释过程中而突显出来并逐渐丰富的特征,符合当时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动机。我们可以从各个时期陶瓷器的造型和功用充分说明这一点。

编辑推荐

《现代陶艺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陶艺教育比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