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古小说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陈洪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外来佛教的汉化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国佛教文学的形成也是一个螺旋式的演进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  中华文化史因佛教的输入而为之一变,是不争的事实。传说公元一世纪后半叶,汉明帝的一梦,诱发了白马驮经的东来。其实明帝的梦因,早在“汉武锐意开辟西域,远谋与乌孙、大宛、大夏交通”时就已酿成,中经大月氏使者伊存授经的引导,梦境终于在必然之中偶然地圆成了。然而,“白马东来”的象征说法,只是天竺佛教正式入华的伊始,此后还有很长一段汉化体系中的过程,现代佛教史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曾经历了混同方术、依附玄理、独立门户和三教合一几大阶段,并大抵以汉楚五刘英等浮屠与黄老的并祀、魏晋般若学“六家七宗”的兴、晋宋慧远等不敬王者的风操和梁武帝《述三教诗》的发表为标识。经过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佛教的汉化方才螺旋式地上升到新的起点,开始逼向盛唐。禅宗的诞生的法相宗的消弭,都同样标志着中国佛教的成立和印度佛教汉化的终结。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蓝本与摹本  一、蓝本的形成与摹本的产生  二、消解找不到蓝本的缺憾第二章 教义的模铸  一、“四大”说与解体还型小说  二、般若学与贤愚故事  三、地狱观与游冥小说第三章 信仰的激情  一、观音信仰与应验记  二、弥勒信仰和弥勒故事第四章 仪式的变形  一、兴善止恶的八关斋  二、浴佛节与盂兰盆会  三、惊心动魄的唱导余论:佛教艺术传播的一个缩影——关于敦煌须大孥故事写经、变相、变文和戏文的考察附录一:《六度集经》文本的性质与形态附录二:《经律异相》所录譬喻类佚经考论附录三:《百喻经》版本校勘佚文等问题考论附录四:《旧杂譬喻经》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蓝本与摹本在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辨证发展眼光看来,人类精神之树,是从感性的艺术逐步向理性的哲学生长的。因此,“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按照这一逻辑,我们可以接着说:最接近宗教而比宗教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哲学,宗教只是哲学意识的一个方面。这样,宗教便具有了集感生艺术与理性哲学于一身的中介特征。尽管黑格尔的逻辑起点是本末倒置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得出艺术、宗教与哲学在根本性质上相同的深刻结论,也不妨碍我们据引推论说,宗教具有文学的形象化和哲学的抽象化两重性的中介特征。因此,把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与宗教放在一起讨论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须的。佛教文学或佛典文学的形成,固然有其自己的特点,但这并不削弱它作为文学一面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本来就来自纯粹的文学和文学性的创造)。正是这种相对的独立性,使佛教在向世界传播过程中,佛教文学可以摆脱其教义、信仰、情感等方面的束缚,而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世俗文学家的青睐,从而单独成为文学传统的学习“蓝本”,并对其“摹本”产生某些规定作用。当然,这些“摹本”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有些变异。显而易见,与平行比较不同的是,在影响比较的文学研究中,蓝本的寻找和发现,意义是非同小可的。许多著名的研究,都是由于蓝本的发掘而获得突破性进展的。由于中印两国自古土壤相接,又有着两千年的悠久文化交流史,所以,影响比较研究的份量显得格外的重。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与此有关的文学研究共同趋向寻找蓝本热潮的重要原因。敦煌石窟的打开,更将这种热潮推向空前的高度和广度。然而,由于师师口传、数次转译、虫蛀兵火等成百上千年间的种种变故,蓝本的遗失、湮灭和摹本本身的缺损、失传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研究中找不到蓝本的遗憾常常发生。所以,寻找蓝本的传统研究方法亦必然地面临着新方法、新角度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中印两国是同样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国,在文化传播上往往是双向的交流,因此,即使发现了一些极为相似的文本,有时也还存在着分不清哪是蓝本、哪是摹本的问题。这在佛教东传以来,尤其如此。所以,消解找不到或无法确定蓝本缺憾的根本出路,在于摆脱对蓝本的过分依赖,去寻找佛教与中国文化联系的其他纽带。

编辑推荐

《佛教与中古小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教与中古小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把小说放在宗教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尤其着重于中古,眼光新颖,论析精彩。
  •   书内容很好,只是质量一般,纸质也一般,装帧也一般。如果是只想买质量上乘的书,这个还是免了吧。
  •   同时买的六本书,有两本却是明显的盗版,为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