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梁银峰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是梁银峰先生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泛动补结构形态——先秦(含秦)、动补结构的酝酿期——两汉、动补结构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期——隋至宋金、动补结构的成熟期——元明清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定义及性质1.1.1 汉语动补结构的定义1.1.2 动补结构的性质及分类1.2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语义类别1.2.1 传统的语义分类1.2.2 当前语义分类的进一步完善1.2.3 动补结构的三大语义类别1.3 本专题研究的回顾1.3.1 先秦说1.3.2 汉代说1.3.3 六朝说l.3.4 唐代说1.4 本书关于动补结构的判别标准第2章 泛动补结构形态——先秦(含秦)2.1 商西周时期动词的使动用法2.1.0 引言2.1.1 关于使动用法的两点说明2.1.2 商西周时期动词的使动用法2.2 春秋战国秦时期的连动结构2.2.1 春秋战国时期动词的使动用法2.2.2 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动结构“Vtl+X+Vt2/Vit2+O”2.2.3 春秋战国时期一的连动结构“Vtl+Vt2/Vi-t2+0”2.2.4 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动结构“Vt/Vi+X+Vi”2.2.5 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动结构“V1不V2”2.3 春秋战国秦时期的新兼语式2.3.1 导言2.3.2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兼语式2.3.3 新兼语式的出现与准动补结构的产生2.4 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产生第3章 动补结构的酝酿期——两汉3.1 两汉时期的连动结构3.1.1 两汉的连动结构“V1+V2+O”3.1.2 连动结构Vt/Vi+Vi3.2 两汉时期新兼语式的发展3.2.1 Vtl+NP+Vi23.2.2 Vtl+N/NP+X+Vi23.2.3 Vtl+NP+Vi—t2+O3.2.4 Vtl+NP+Vi2+Vi3+n3.3 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发展3.3.1 “V1+0+Vw2”格式3.3.2 V1+Vw2格式3.3.3 其他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萌芽与发展第4章 动补结构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4.1 使成式动补结构的萌芽4.1.O 引言4.1.1 使动用法衰落的有限性4.1.2 新兼语式不是诱发使成式动补结构产生的直接因素4.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完成貌句式4.2 隋唐以前的受事主语句“sp+Vt+Vi”格式4.2.0 引言4.2.1 隋唐以前的受事主语句“Sp+Vt+Vi”4.2.2 结论4.3 六朝时期“vtl+Vt—i2+O”式动补结构的发展4.3.1 “Vt+得+O”4.3.2 “Vt+见+O”4.3.3 “Vt+著+O”4.3.4 “Vt+杀+O”第5章 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期——隋至宋金5.1 动补结构形式标志的产生5.1.1 “VtlC+N+vi2”格式5.1.2 “Vt+纯粹的Vi+0”格式5.1.3 “Vt+Vw+0”格式5.1.4 “Vt+了+0”格式5.1.5 使动用法的基本衰落5.1.6 双音词词汇系统的建立5.2 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5.2.0 引言5.2.1 隋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5.2.2 唐五代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5.2.3 宋金时期使成式动补结构的发展5.2.4 隋至宋时期新兼语式和“Vtl+使役动词+Vi2”格式的继续存在5.3 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迅速发展5.3.1 语义指动型动补结构5.3.2 语义指施型动补结构5.4 广义动补结构的发展5.4.1 广义的粘合式动补结构5.4.2 广义的组合式动补结构第6章 动补结构的成熟期——元明清6.1 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成熟6.1.1 元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6.1.2 明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6.1.3 清代的使成式动补结构6.1.4 新兼语式的最终消亡6.2 非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成熟6.2.1 语义指动型动补结构6.2.2 语义指施型动补结构6.3 广义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6.3.1 广义的粘合式动补结构6.3.2 组合式动补结构第7章 结束语7.1 各小类动补结构的产生年代7.2 使成式动补结构产生与演变过程述略7.2.1 使成式动补结构的产生过程7.2.2 使成式动补结构的演变过程7.3 研究视角与理论创新参考文献调查及引书目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