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历史》教与学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曹家骜 编  页数:229  

内容概要

  《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历史教与学(高1年级第2学期)》是为上海市高一年级学生及教师而写的,与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历史》一书配套,旨在帮助广大师生适应新教材,学好、教好新教材。

书籍目录

主题四 文明交融与冲突一、三次浪潮与文明传承第一课 农业时代第二课 工业时代第三课 信息时代第四课 高等教育第五课 博物馆与图书馆二、文明空间的拓展第六课 区域探险第七课 全球探险第八课 宇宙探险单元测试题主题五 走向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一、近现代国家制度第十二课 民族国家第十三课 三权分立第十四课 公民社会二、近现代经济制度第十五课 市场经济第十六课 国际经济关系三、文明碰撞中的国际政治秩序第十七课 国际法第十八课 国际组织第十九课 战后国际格局单元测试题主题六 文明的现实与未来一、社会理想与现实第二十课 人权第二十一课 社会保障第二十二课 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二、威胁文明的公害第二十三课 瘟疫第二十四课 毒品单元测试题下册测试题上、下册总测试题

章节摘录

  【教师总结】  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化,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使得生产工具更加精致与专业化;生存环境的变化,促使了人的生存能力的变化,人工取火的出现,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生食的方式。人口的剧增使得大自然所提供的食物显得不足。为了生存,人们必须寻找出其他提供食物的方法,那么种植业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地球气候的变化,随着冰河融化期的出现,更为温和的气候,再加上使用更新的工具,使人类逐渐放弃了山洞到平原定居,并从事稳定的种植业,以种植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从此,人类不再依赖于变化多端的大自然,而是自己逐渐地成为自然的主人,利用并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教师提出问题: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生存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学生课堂讨论略。  【教师总结】  进入农业时代,人类以种植业为基本生存条件,这一变化,对人类社会引起了一系列连锁的反映。首先,种植业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栖方式由自然的山洞到平地定居,这是由于种植业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定居生活使人们逐渐地形成固定的血缘关系,从而发展为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村落。随血缘而居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不断强化,同时多种植物从各自原有的产地到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进而在某个地区形成了植物品种多样的农业,农业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由于定居,稳定的居住环境,促使人们有意识地去建造房屋、驯养牲畜、制作陶器等作为生存的补充条件,使人们去享受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从而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大分工:先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后手工业又被分离出来。农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较为精致的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开始了自觉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由过去那种简单、被动的自然经济的索取者,逐渐转化为有头脑的、主动的自然资源开发者、生产者,并进而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其次,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的物质水平更为丰富,这就可以使一部分社会成员从物质生产中脱离出来,专门去从事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和教育卫生等脑力劳动,促进了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总之,农业革命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与人类原始野蛮状态最显著的历史分水岭,而且是人类文明赖以迅速成长的巨大驱动器。  当然,我们在看到农业时代给人类带来巨大变化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一般在村落中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一家一户在生产劳动中维持着自己的衣食,人们的视野受到了局限,繁忙的劳动使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生产生活以外的世界。另外,进入农业社会后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开垦土地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种破坏如果不加以改进,将会危及到人类本身的生存。  【本课小结】  通过对农业时代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农业时代以及农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农业革命使得人类最终与动物界彻底分离,开始了文明历史的演进过程。正是农业革命的巨大张力,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在发展,农业也在发展,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演进,实际上就是以农业文明的变革为前提的。  ……

编辑推荐

  《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历史教与学(高1下学期)》的参编学校有杨浦高级中学、复旦附中、控江中学、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高中《历史》教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