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山陵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金陵之声广播电台、 南京孙中山纪念馆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南京孙中山纪念馆 编  页数:211  

内容概要

  《走进中山陵:记忆·故事·解密》:南京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于1986年11月12日,即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正式播音,20余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山先生思想、推动海峡两岸和平与进步。适逢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年,金陵之声于2009年初发起采制大型系列报道《走进中山陵》,报道采制用时三月,以生动的事实,再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的珍贵历史画面,讲述中山先生奉安南京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突显今日南京中山陵园的迷人风采。约60集在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播出。

书籍目录

特稿——永远的孙中山孙中山小传孙中山四次台湾行文脉南京与中山陵中山伟陵孙中山铜像的故事从“乡愁”到“再登中山陵”中山陵感怀初拜中山陵回望——孙中山奉安前后孙中山北上孙中山的三个遗嘱暂厝香山北上迎榇移灵公祭奉安盛况寄托哀思:奉安大典的纪念品解密——南京中山陵之谜孙中山为何要安葬在南京奉安日期缘何一改再改孙中山遗体改殓易棺之谜孙巾山遗体今安在迎榇路线是如何确定的吕彦直的名字永远刻在中山陵费尽艰辛建成伟陵博爱中山  天下为公中山陵的墓道与石阶孙巾山的墓室孙中山大理石坐像、卧像中山陵主体建筑色彩为何选择宝蓝色中山陵的音乐台中山植物园的由来藏经楼藏的是佛经吗光化亭:珍贵的建筑艺术品伴伟人同眠于紫金山麓的名人追思——名人与南京中山陵宋庆龄:追随中山  承志中山宋庆龄:缘何不葬在南京中山陵蒋介石:主持奉安大典蒋介石:建别墅选墓地汪精卫:从反清斗士到民族罪人汪精卫:缘何不能死得其所孙科:奉荫而仕冯玉祥:碑廊寄情谭延间:南京中山陵碑文书写者傅焕光:中山陵园绿化设计师戴季陶:孝经鼎的秘密于右任:当代草圣邓演达: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连战:中山美陵吴伯雄: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宋楚瑜:富强尚未完成两岸仍需努力人物——孙中山与友人孙中山与孙眉:倾情手足守望相助孙中山与蒋渭水:遥相呼应推行主义孙中山与黄兴:真诚可感金石光辉可照日月孙中山与邵力子:弘扬主义矢志不渝孙中山与范鸿仙:一支神笔胜十万师孙中山与赵凤昌、杨杏佛:与一代伟人结下的两代情缘孙中山与朱庆澜:亦师亦友共赴时艰孙中山与陈去病:十年袍泽患难同尝孙中山与李大钊:近代中国革命的两位巨星孙中山与瞿秋白:超越时代的革命情谊孙中山与宫崎寅藏:风雨同舟推心置腹叙事——南京中山陵风雨八十年拱卫伟陵十春秋国共两军同护中山陵打造世界级的旅游景区将南京中山陵完好无损地传给子孙两岸同胞共同的向往之地南京孙中山纪念馆:海内外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让爱国主义精神播撒四方与伟人心灵沟通的窗口名扬四海的旅游名片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拱卫伟陵十春秋张猛,字国森,越南归侨,1920年来到孙中山身边,担任孙中山警卫团机关枪连长,后因保护孙中山夫妇有功,被委任为“大元帅府副官”。张猛时刻护卫在孙中山身边,执行着孙中山一系列革命使命:北去梧州代表大元帅委任莫雄为中央直辖第一旅旅长,西去联络滇军将领张开儒、贵州将领刘玉山,组成联军东下,打垮叛军陈炯明;又乔装赴香港,折返上海、福建劳军,赴越南筹款……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尽职尽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张猛离开元帅府,在北伐军第六军任四十九团团长。该团作为北伐军先头部队率先占领雨花台,攻克南京。抗战胜利后,张猛离开军界,去了台湾,与台北中坜中学任教务主任的潘景晴女士相识,并在当时的台湾省教育厅长谢东闵夫妇撮合和主持下,结为伉俪。1949年后,张猛夫妇返回大陆。当时的南京百废待兴,中山陵一片荒凉,张猛无限感叹,当即给北京的李济深先生写信反映情况。李济深回信说:“诚如所言,已向共方谈及,甚为注意。”同时他委托张猛全权处理他在南京鼓楼附近的私宅事务,并希望他留在中山陵园工作。尽管此时张猛已是年近花甲,仍接受了中山陵园拱卫组副组长的职务,组长是孙中山原卫士范良先生。从1951年到1961年,张猛在中山陵园度过了10个春秋,妻子潘景晴在南京张府园的24中任教。1961年秋,张猛才因病申请全家回广州定居。大陆十年动乱(1966—1976)时期,张猛夫妇先后被关进“牛棚”。在这期间,张猛坚持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和宋庆龄的资料和照片。在其妻潘景晴帮助下,开始撰写关于孙中山先生革命言行的回忆录。潘景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吸收为理事。1981年10月9日,张猛夫妇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这时张猛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这天,他走进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叶剑英元帅,叶剑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几十年沧桑岁月,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叶帅只是频频点头,双手紧握张猛的手。接着,邓小平也微笑着紧握张猛的手。首长接见后,中共中央又派出专机、专列,送他们夫妇与外宾一起参观张猛在北伐中曾经战斗过的南京、上海、桂林和梧州等地,实现了张猛多年的夙愿。1985年7月30日,张猛在广州去世,享年91岁。国共两军同护中山陵80高龄的刘维才,被称做是最熟悉中山陵的人。1948年的秋天,19岁的刘维才来到南京,当上了陵园管理委员会拱卫处的一等卫士。刘维才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一当,就成了中山陵的“终身卫士”。虽然6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政治转折,但他始终与中山陵在一起。1949年初,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是当时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院长,他在离开大陆前动员卫士们继续留守在中山陵,理由是:“毛泽东、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不会为难你们的。”此言非虚。4月24日凌晨,进入南京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的命令是:国民党中山陵拱卫队,改编为二连,解放军派来驻守的则为一连,共同担负保护中山陵的重任。正如孙科所说,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对孙中山都非常崇敬。1946年5月,周恩来到南京参加国共和谈时前来中山陵谒陵,给中山陵的卫士留下40万元钱。邓小平分别于1975年4月和1985年2月两次来中山陵谒陵。1973年4月,江泽民陪同外国友人来中山陵,胡锦涛也于1996年11月来过中山陵。中山陵在现代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始终安然屹立在紫金山上。而中山陵园经过南京市投入40多亿元修缮后,范围有了新的拓展,环境更加优美。2009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从台湾前来谒陵时,对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说:你们管理中山陵做得很好,就是我们来管,也不见得比你们做得好。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来到这里。他是在两岸分隔56年后,首次谒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中国国民党在中山陵的拜谒活动,通过电视直播,给当代人以很深的印象。连战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上演讲说:“中山先生是今天我们两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前辈。在大陆,他也被尊称为革命的先行者。让我们大家一起追随革命先行者的脚步,共同来努力,奋发图强,让我们能够在21世纪真正地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连战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上演讲中说的这段话,成为近年来中山陵举行的各种谒陵活动的共同主题。刘维才是这些两岸交往和谒陵活动的历史见证人,也是国共两党共同维护中山陵的历史见证人。

编辑推荐

《走进中山陵:记忆·故事·解密》是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进中山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