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1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美] 凯瑟琳·肯特 页数:288 字数:200000 译者:邵艳美
Tag标签:无
前言
早霜中的鸟足堇 本书带给我难以言传的阅读体验。几天以来,词语的霰雪吹拂着我,它布下了有关受难与死亡的浓郁荫翳,远在一切光明之上。这片荫翳的云朵,使我对人类以上帝之名施行杀伐异己的暴虐行径,产生了深重的惆怅与嘘唏。那真是可怕的时代,如此惨剧刿目怵心,理性之光尚未驱散邪魅的梦魇,人们的仁慈与怜悯都被投入狂热之火,那些幸存的人们,却长久生活永难愈合的黑色创伤中。 世事往往如此,当往事像疤痕那样静止,所有痛定思痛似乎不如心肝全无的忘却。然而对于此书的作者凯瑟琳?肯特(Kathleen Kent)来说,小说的叙写极不寻常,这乃是关乎历史与家族的双重沉疴。 从历史来看,“岁月有多长,死者的名单就有多长”,这股可怕的猎杀女巫之焰自15世纪燃至18世纪末,在这黑暗的三百年中,基督教教士以《圣经》中“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之语,对诸多无辜女性行迫害之实。被控之女性,多是性情幽独的村妇,擅制草药的医生,甚或洞悉秘密的智者。只因天气异常,庄稼减产,牲畜猝死,邻里纠葛等,即被控以施行邪术之“女巫”,或被斩首示众,或惨遭火刑。 从个人来看,这个故事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来自幻想故事里的那口井,而是用自己家人的血泪编织而成”。作家八岁时,即从祖母口中得悉自己是1692年赛伦村审巫案死难者马莎?卡列尔的十世后代。因此,这个题材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作家不仅要重检史实,还要召唤亡灵,起先祖于地下,并与死亡对话。 应当说,作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叙述角度,以受害者之女的视角展开,第一人称的口吻予人亲切自然之感。小说中,那个寒冷刺骨的冬天,我们全家迁往安多佛,在那个风中流布薄荷气味的地方生活。对于早慧的“我”而言,生活是由望不到头的贫穷,与可怕的天灾人祸的搏斗,以及春种秋收的辛劳构成。我们看到,这个敏感小女孩的一生还未就位,就已经被过多忧伤、孤独与梦魇侵扰。 而妈妈,这个在岁月的磨砺中怀抱岩石之心的女人,仿佛一口深不可测的深井,言语犀利,特立独行,眼神里总是透出一股永不屈服的倔强。上天赋予她坚强的性格,她的温柔隐藏在冰冷的外表之下,不易察觉。一股怨恨开始在像发酵木桶中的啤酒那样滋长,似乎妈妈应该为“我”所有的损失承担罪责:亲爱外婆的去世,以及与亲爱的姨妈和表姐的分别。 这个故事,并非一个小女孩的前青春期造像,也无关绮罗愁绮恨,它始终以细腻的笔调在讲述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故事。如果忧伤的本质是对失去的恐惧,那么,我们似乎已经在小说前半部分的忧伤基调中发现了不幸的端倪。很快,全家开始面临最大的恐惧:因为莫须有的原因,妈妈被诬以女巫之名并被捕入狱。 有多少残忍的暴行,就有多少无辜的殉难。小说深刻描绘了妈妈在走向死亡之途中,她本人以及家中亲人所经受的种种痛苦。“如果我们完全看透了自己的明天,还有多少人会绝望地一搏来改变未来?如果远见告诉我们将要失去家园、亲人和自己的生命,而惟一得拯救之道是出卖最可宝贵的灵魂,我们又会怎么做?”也许对死亡的恐惧会促使人放弃信仰的坚守。而妈妈却宁愿为此付出代价。为了捍卫清白,她在法官面前桀骜不驯,这种宁为玉碎的性格送她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而年幼的“我”,在生命图景尚未清晰展开的时候,未料想妈妈坚硬漠然的外表之下,拥有真正柔软慈悲的心。在临死之前,她拒绝食物,为了使孩子们有果腹之食,她节省水给孩子们止渴。而她甚至未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拥抱孩子们,她说:“不要记得死亡。记得我,莎拉。记住我,我的一部分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最后她被施以绞刑,而那天的天气,万里无云,“仿佛上帝也要睁大眼睛观看。” “我”终于明白了先前对于妈妈的误解和苛责。妈妈,她是这样一种女人:她表面的冷漠以对家人无限的忠诚与爱作为前提。她是一个宁愿为真相付出生命的,值得敬爱的女人。她的死甚至带有殉道者仪式性的牺牲意味。 由此我想到那些诸多蒙冤死去的女性,据资料,英国埃塞克斯郡在1560年至1680年间处死了291名行“巫术”者,其中268人是女性,而塞伦村审巫案只不过是长达三世纪以来狂热屠杀的尾声,那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血迹斑斑的章节。 此外,小说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在合理的司法程序以及正常理性缺席的情况下,在妈妈周围,那些原本熟悉的亲人、邻居,甚至漠不相识的人,在以上帝之名行罪恶之实的掌权者的监禁与酷刑之下,最后都成了她的“罪行”指控者,以及联合绞杀者。法国人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对那些处在极权制度的恐惧中生存的普通群众,他们的心理如何逐渐呈现法西斯化的非理性特质,有着十分深刻的描绘。如1792年法国历史上的大屠杀事件,当时,在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巴黎成千上万市民几天之内虐杀了关在监狱里的僧侣贵族1500多人,连孩子也不放过。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极刑现场,妇女们以一睹贵族受刑为赏心乐事。这些店员伙计、家庭主妇,都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完全正义的,他们是在消灭“共和国的敌人”。同理,小说中那些刽子手,都认为自己是在奉上帝旨意为正义之事。当非理性的磁场在人群中像传染病一样迅急蔓延之时,人类极易流于暴决。这种昆德拉所谓“无动机谋杀”,真是一股疯狂可怕的非理性情绪,它使人失去正常思考能力,沦为残忍与暴虐的工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体现了作家追寻真相的勇气。当然,仅仅体现这点是不够的,如果这种写作不能同时也成为审美活动,那将是极为遗憾的。《异教徒的女儿》难能可贵地做到了这一点,其叙述语调诗意美好,像春天的花朵渐次开放它朴素内敛的花瓣。诗人洛尔迦说:“一朵玫瑰的形式和香味,可以向我们讲述永恒。” 读罢此书,我想到书中描写的那些古老而残忍的夜,一切都像月光下的原野,被无声的霰雪覆盖。“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海子《亚洲铜》)。许多年以前,“我”曾料想如果“妈妈”的骨头做成琴弦,将会奏出何种音乐,那歌词一定壮大有力,有如惊涛拍岸,曲调则像大海一样低沉冷静。但后来,“我听到的还是轻柔的沙沙声,一种古怪的哨声,是鸟足堇在冬天的早霜中生长的声音”。 我以为上面这句话,既是“妈妈”一生的写意,亦足以概括这本小说的风格:早霜中倔强而温柔的鸟足堇。那是一种生于北美原野的淡紫色花朵,有着别样的幽独之美。作家仿佛要告诉我们:尽管有过冬天,花朵仍不辞开放;尽管死亡的荫翳笼罩众生,我们仍不妨活出生之绚烂。这本书,对于作家,对于历史,一切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内容概要
一个是多疑、敏感、柔弱的女儿,一个智慧、严厉、难以亲近的妈妈。可想而知的冲撞、对抗,母女彼此相似、深爱,又深深隔阂。即使有慈祥的奶奶,风趣的哥哥,能分享女孩心事的甜美小姐姐,但对妈妈的怨恨仍是她青春期最大的烦恼。只是,发生了一件事,一件很重大的事,震倒了母女之间的高墙。 那件很重大的事情是——妈妈被诬告为女巫,马上将被执行绞刑。
作者简介
凯瑟琳·肯特(Kathleen Kent)
54岁,曾在德克萨斯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八岁时从祖母口中听说家族故事,得知自己是三百年前塞伦女巫审判“女巫”之一马莎 卡利尔的十世后代,后又研读塞伦女巫审判的相关文献,直到年过半百,与家人迁居德州乡间,才决定将故事付诸笔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萨诸塞,1690年12月第二章 1690年12月—1691年3月第三章 1691年4月—1691年8月第四章 1691年9月—1691年12月第五章 1692年1月—1692年5月第六章 判决记录第七章 1692年5月—1692年7月第八章 1692年7月—1962年8月第九章 1692年8月—1962年10月第十章 1692年10月—1735年5月致谢附录 塞伦女巫审判案始末回声 他们的话
章节摘录
“我”和妈妈 我习惯不加掩饰地盯着别人看,尽管我知道这会让他们不舒服,特别是我妈。似乎我盯着她看把她最本质的部分给勾走了似的,这些她即便是对最亲近的人也是保留的。我们很少不在一起吃饭、睡觉或干活,因此大家希望在这方面我们能和平共处。她非常厌恶我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甚至会故意揪住我,她的手腕跟男人的一样有力。但是用这种方式,我目睹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或者不愿意看的东西。 我们猫捉老鼠的游戏早已变成了一种战争。我之所以饶有兴趣地研究她,不仅是我本人违抗她,还因为她即便在我一个孩子的眼里,也是很特别的。她总是深思熟虑地处在不体面的边缘,让自己脱离做女人的本份,就像一场洪水或一次火灾那样让人惊讶。她有决心,有一种派头,就像教堂执事一样强而有力。岁月的流逝和层出不穷的苦难,只让她更加坚实稳固。乍看她,觉得她是个标致的女人,颇有智慧,虽然不年轻,但也还没老。她的脸,不说话或不激动的时候,看上去很安详。但是玛莎?卡列尔就像一口深潭,表面平静,而内心冷得不能触摸,外表之下满是坚硬的石头和交错的根筋。 “我”和小表姐 玛格丽特总是戴她那联指手套来对付寒冷,而每次我那硬梆梆的手伸进她的手套时,我心里总是很不情愿。我看看自己的手,看着那些硬块,指节周围皲裂和出血的皮肤,会有一种羞耻感。但她会轮流吻我的每个指甲,脱下手套给我,直到我的手也开始感到暖和,那时她会用一种奇特而轻快的方式唱道:“你看,这样我是你你是我我又是你了。” 这是我第一次尝到和另一个姑娘分享秘密的滋味。从那以后很多年里,我明白了女人是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展现真正的自我的。 分享秘密是让女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因为它代表了共谋和信任。而保守秘密说明值得信赖,也是一种无声的不屑。对女人来说,把秘密锁在心里,时机成熟时再说出去,是很自然的事。女性的身体难道不也是这样形成的吗?黑暗和神秘是小女孩成长中免不了的,直到她安全长大,可以爬上产床为止。与分娩一样,秘密也有很多种方式展示它自己。有些悄悄地滑入这个世界,而有些必须破茧而出,如果躯体不愿意出来的话。 一次至深的对话 “不是,莎拉。顽固是天生的。”她站到我面前,柔和地说:“但我没怎么去软化它。”我朝她背过脸去,被她突然的柔情弄得不知所措,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些草儿看起来像海藻一样,但我坚决不让眼泪掉下来。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吗?”她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以为她会掐我胳膊,但她没有碰我。她还是保持着那段距离,然后语气坚决地开口道:“这样的话,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就会更长久。到时候你只跟我说些微不足道的事。”她开始走,我想她是漫无目的地,低头看着地面,踢开路上散落的树枝或堆积的落叶。 她在一截树根下发现了一个白色的东西,于是蹲下来,黑裙子在腿边围成了一个圈。她叫我过去,我不情愿地站到她身边,看到是一朵磨菇。之前,我和她几次出来采过磨菇。五月时到野苹果园里采羊肚菌,盛夏那几个月收集榆树和白蜡树上一堆堆的小鸡菇,沿着斯卡格河采摘灰蕈。不过,采磨菇是一项没有把握的任务。你得知道好磨菇和毒磨菇之间的区别。事实上,有些区别是很微小的。稍微一粗心,死亡就会偷偷地躲在乳白色的磨菇帽或紫色的菌褶下面。 “我”对妈妈的追述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曾想过妈妈的骨头会唱出什么歌。有一次我想象那歌声应该如大浪滔天,因为我知道即便是最脆弱的海洋贝类体内都会有海浪拍击的声音。但我听到的是轻柔的沙沙声,一种古怪的哨声。是鸟足堇在冬天的早霜中生长的声音。 我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了残酷和死亡,痛心,绝望以及绝望的救赎。 而它,一直在那儿,就像湍急水流中的一块踩脚石。 女仆梅西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女人的脸上有那个时候的威廉?梅西那样的深仇大恨。她瞪着我们俩,我赶紧靠近哈娜。她收拾了不多的几件东西,出了门,几天后我们得知她被钱德勒家收留。他们就住在附近,波士顿公路的对面,经营一家招待旅行者的小酒馆,他们很高兴从我爸手里买下梅西剩余的契约金。她告诉他们什么,我不知道,但爸爸对威廉?钱德勒毫不欺瞒,说梅西是个干活好手。那天晚上妈跟爸说了之后,我爸就没好意地招呼理查德出去,他们在牲口棚里待了好一会儿。理查德回屋后,腿上的鞭痕弄得他差点没法走路,但他心情却好多了。 那晚躺在床上,哼起那首法国猎人的歌,但因为忘词,很快就不再哼了。我把玛格丽特的洋娃娃贴在嘴边,没感觉到里头的针。我掀开裙子,发现已经没了。我真心希望它很快就会刺痛梅西偷东西的手指,让她得破伤风,慢慢地痛苦地死去。夜里的某个时候,哈娜爬上了我的床,我搂住她的小身体,喃喃道:“现在梅西走了。你已经两岁了,长成个姑娘了,从现在开始,咱俩一起睡。”我的手指上还留有迷迭香的味道,我很感激这种香味盖过梅西留在床单上的麝香味:一种暗含着着女人隐秘心思和鬼祟欲望的味道。我模模糊糊地想着熊熊燃烧的火苗和只通向北边的林间路,渐渐进入了梦乡。 爸爸 爸爸大喝一声:“那么,谁,谁要靠近?是你,格兰哥,住在新草场的这位?”他稍微晃动了一下胳膊,手里的镰刀也随之画了个弧线。“或者是你,哈哥特,家住勃兰查德水塘的老哥?还是你,家住波士顿山的法努姆?”他就这样一个个地点到院子里的大约八个男人,手里的镰刀随身比划着,让他们意识到他不仅认识他们,还知道他们住的地方。他说话的口气并不带威胁,而是像收税员叫下一个排队的人缴税一样轻松。但爸爸的话之外有种东西,他坚毅的脸和临阵以待的姿势透露出某种东西,让空气里充满了急迫和紧张。我感到后脑勺头皮发紧,从这些男人缩着头,急急忙忙跑回车子或跑到铁匠铺的样子来看,他们心里早就埋藏了恐惧的种子。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个成熟的、充满力量的故事,是用人性的不灭信念歌颂的悲剧。 ——《纽约时报》 一个真正动人的故事,既写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也写及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 ——《纽约每日新闻》 闪光的作品。在狱中迫害的痛苦细节、怀疑、家族背叛之中,爱的力量最终为这本书加冕。强烈推荐! ——美国图书馆杂志》 关于家族的爱和牺牲……肯特震慑人心的小说直接从内心流到了笔尖。 ——《今日美国周刊》
编辑推荐
◆ 荣获美国独立书商学会最佳选书 《纽约时报》年度超级畅销书 ◆ 这是一部你所不知道的美国生活苦难史,这是关于早期移民美国的欧洲人充满灾难和疑虑的生活写实 ◆ 人心的阻隔、决裂会引发人类生活的地震,爱才是生命唯一的救赎 ◆ 豆瓣才子才女赵松、左臻、糖匪、小米真诚写评推荐,糖匪力陈“这是一部注定会被低估的作品” ◆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那此书为理解你倔强的女儿而写;如果你是一位女儿,此书则教予你怎么去靠近母亲的真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