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7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 (François Truffaut) 页数:374 译者:王竹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法国大导演中,大概要数弗朗索瓦•特吕弗撰写的电影评论数最多了: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影评人和笔战者撰写影评,当导演以后,他又以随笔家的身份为朋友的书写序,或者重新评他最喜爱的导演。他在电影作家与电影导演的双重身份间来回走,如鱼得水。 20世纪80年代初,他计划出一本新的影评集,作为《我生命中电影》(1975年)一书的续篇。这本《眼之愉悦》精选了特吕在其电影生涯的各个阶段创作的大量作品:从早期发表在《艺》和《电影手册》上的影评(其中包括1954年发表的那篇著名《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到晚期对拍摄电影的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旗手、法国电影的领军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基本上都是自编、自,甚至自己还扮演片中角色。从他开始,出现了第一人称电影第一部这类的影片是他执导的《四百下》,该片也是新浪潮的表作,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以及纽约影评人奖度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荣誉。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他是“一安静的革命者,以传统的方式拍摄最不传统的电影”。
书籍目录
目录第一章 第一人称的电影 导演,一个无权抱怨的角色 安托万•多尼尔是谁? 女子消失在拉乔塔的火车上 关于孩子与电影的思考 美国电影的复兴 给人愉悦或看电影的乐趣 法国电影五十年 世纪末的精神面貌 为斯皮尔伯格拍电影第二章 敬意与肖像 伍迪•艾伦,快乐的悲观主义者 内斯特•阿尔门得罗斯的智慧之光 我们怀念安德烈•巴赞 关于布列松:长期的高度忠实 一个朋友,两个布罗卡! 查利•卓别林 查利•卓别林:一个普通人 让•柯克托,《可怕的孩子们》在 我的朋友乔治•德勒吕 泰•加尼特,一位风趣的老水手 萨沙•吉特里的才华 亨利•雅杜眼中的《萨沙•吉特里》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在 皮埃尔•卡斯特,像说再见那么简单:《对面的太阳》 亨利•朗格卢瓦过去这样生活 克劳德•米勒 让•雷诺阿,关于《大幻灭》 亲爱的让•雷诺阿 罗贝尔托•罗西里尼,我遇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威尔斯与巴赞第三章 文学与电影 雅克•奥迪贝蒂,吟唱女人之神圣奥秘的诗人 巨大的孩子 让•吉罗杜,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 威廉•艾里什的帆布鞋 关于让•雷诺阿的《我的生平与我的电影》 让•雷诺阿:八十年的惊讶 被重访的亨利-皮埃尔•罗歇 纪德、邦巴尔和莫里亚克——三位天才演员第四章 明星万岁! 明星万岁! “我不了解伊莎贝拉•阿佳妮” 介绍一下法妮•阿尔当 让-皮埃尔•奥蒙的太阳 阿兹纳武尔定调子 严谨的贝尔纳黛特 朱丽•克丽丝蒂,穿迷你裙的男孩 和凯瑟琳•德纳芙一起工作 雷蒙•德沃是一只怪物 她叫弗朗索瓦丝 当玛丽•杜布瓦表演的时候 莉莲•吉许万岁! 向吉恩•凯利致敬 波比•拉普安特,加字幕的歌手 让-皮埃尔•莱奥: 风趣而温柔的让娜•莫萝 米歇尔•西蒙的秘密 查理•特雷内:弟兄们,这只是一次告别……第五章 有一些论战并非坏事 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 批评的七宗罪 你们都是这起诉讼案的证人——法国电影在虚假的传奇中死去 工作中的克鲁佐或恐怖统治 文学改编电影 一封反对真实电影的信 健忘或短暂的记忆 总统先生 致阿尔芒•雅莫和居伊•达尔布瓦的公开信——“银幕档案” 1979年,谋杀儿童年后记:因此我是最幸福的人
章节摘录
查利•卓别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导演,但他的电影差点儿成为电影史上最神秘的作品。当影片的经营权相继到期,卓别林禁止别人继续放映他的电影,因为自从踏上电影之路,他就为不计其数的盗版吃尽了苦头。所以,后来的影迷只听过《孩子》、《大马戏团》(The Circus)、《城市之光》(City Lights)、《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和《舞台春秋》(Limelight)这些片名,却从未看过电影。1970年,卓别林决定重新发行他的绝大多数电影,所以安德烈•巴赞撰写的关于卓别林的文章在这个时候发表似乎比较合适。这本结集将带领读者追寻两种思想——导演的思想和作家的思想——的发展轨迹,犹如行走在铁路的枕木上。巴赞对卓别林的作品了然于胸,这一点我们在读这本著作时就能感受到,但我还是想说一说巴赞留给我的美好回忆。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看见巴赞在电影俱乐部里向工人,研讨班成员和大学生介绍《朝圣者》、《流浪者》,还有其它一些被他熟记于心的电影。巴赞关于卓别林的评论异常精彩,无人能及,那令人眩晕的论述带给听众无穷的乐趣。和埃里克•候麦——我十分钦佩他特意为本书撰写的有关《香港女伯爵》(La Comtesse de Hong-Kong)的文章——相反,我从未质疑查利•卓别林在电影史上的特殊地位,不论是记录成书的电影史,还是著名的口述电影史。有声电影诞生以前,世界上很多人——主要是作家和知识分子——都拒绝电影,鄙视电影。在他们眼中,电影不过是一种流行娱乐方式,充其量算是二流艺术。他们只宽容一个人:查利•卓别林。我能理解,这会使看过格里菲斯、斯特劳亨和基顿电影的观众感到不快。这场争论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电影是一门艺术吗?”这场知识分子间的论战与普通观众无关,观众不会提出这个问题。由于观众的狂热崇拜,一战结束时,卓别林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人,这种崇拜之情今天的人可能难以想象,或许只有把阿根廷人对贝隆夫人 的顶礼膜拜放大到全球范围才能理解。五十八年前,夏尔洛第一次登上银幕,五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惊叹于当时人们对卓别林的崇拜,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一种逻辑,以及这种逻辑中呈现的大美。从电影诞生之初一直到1920年,拍电影的都是些有特权的人,虽然当时拍电影与搞艺术没有多大关系。我不打算唱那段1968年5月以来非常有名关于“布尔乔亚电影”的歌曲,我只想提醒大家,在拍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不仅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更是家庭出身的差异。
编辑推荐
《眼之愉悦》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推出的,是世界级电影大师的随笔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