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闺秀诗话丛刊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王英志 编  页数:全3册  字数:174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自先秦《诗经》中的女性作者开始,历经汉唐山夫人、卓文君、班婕妤、徐淑、蔡琰等.晋左棻、谢道韫、鲍令晖等,唐武则天、上官婉儿、李冶、薛涛、鱼玄机等,再到宋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作家代不乏人,但在中国作家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到了明朝后期,随着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出现了追求自由解放的人文思潮,女性的主体意识也渐觉醒,加上公安意见陵派倡言诗独写性灵,女性诗词创作得以发展,女性诗人猛增。江盈科撰《闺秀诗评》、锺惺编《名媛诗归》,毛奇龄选浙江闺秀诗,都是晚明闺秀诗歌创作趋向繁荣的反映。至清代特别是乾隆盛世之后,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发达,以及文学观念对女性创作的重视,如王曾《女中七才子兰咳集序》所称“男子曰也,女子月也,女子之文章,则月之皎极生华矣”,更有袁枚、任兆麟、陈文述等文士的鼓励,女性文学社团不断出现,才女甘拜诗坛名家为女弟子亦蔚然成风,女性文学主要是诗词之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无疑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了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风貌的诗话著作正编十四种、附录六种,涉及清初至民国初期的闺秀诗人数以千计,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献价值。全书内容范围广泛:一是介绍有清一代闺秀诗人的生平履历,才学素养、创作特点;二是选录不同朝代闺秀诗人的佳作,多有总集别集未收,或无诗集作者的零散之作,可作为总集别集的补充;三是对闺秀作品进行评点;四是记载闺秀结社、倡和的诗歌活动,可视为具体生动的清代女性诗歌史。

书籍目录

妇人集袁枚闺秀诗话闽川闺秀诗话闽川闺秀诗话续编名媛诗话燃脂馀韵闺秀诗话青楼诗话闺秀词话小黛轩论诗诗闺秀诗话清代闺阁诗人徵略香奁诗话闺秀诗评附录 闺秀诗评 《列朝诗集·闰集》闺秀诗人小传 梧门诗话卷十五、十六 《国朝闺阁诗钞》序、小传、诗集目录 《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序、题诗、题词、小传 《历代妇女著作考》序、跋选

章节摘录

陈若苏,为侯官布衣贤开之女。贤开有道学之名,故若苏幼明大义,通诗文。归余友廖佩香秀才英,乐志安贫,伉俪甚笃。未几,佩香死,守节抚孤,备极哀苦,而玉树双折,闻者伤之。余宦游在外,间以俸余恤之。若苏寄呈诗稿一帙,中有《割耳自述》绝句云:“持刀割耳吁苍天,但愿书香绍昔贤。矢志抚孤如此苦,须知残毁即求全。”又有《示儿》绝句云:“藁砧望断久凄然,岂有人甘失所天?意决相同时日死,祗应抱恨不同年。”余初弗详其事也,而卷末有附录。余从兄曼云编修诗,始悉其颠末。因亟录出,以贻观者。梁运昌《纪苦节诗序》云:“故友上舍生廖佩香之妻陈氏,夫亡后截去一耳,闻其以勖儿学故,未详也。断耳失去九载,旧腊复得于神宠中,则俨然坚固不坏,是可异也。甲戌三月,为佩香殁之十年。陈以男女既长,思遂殉夫之本志,将以夫亡日投缳。其子持所为诗示余,余览而惊怛,急以辞授其子止之,幸而得已。此二事,初不必尔,惟贞而悫者为之,然于节亦苦矣。乃为纪《苦节诗》二首,以存其事实,将使后之志乘于贞妇有述焉。”诗云:“误读《列女传》,割耳仪贞嫠。本无逼迫患,为勖十岁儿。枯胔置空宠,虫鼠不敢窥。岂翳金石质,九载色莫移。我昨闻此事,涕流为嗟咨。上天耀白日,不照寡妇惟。大地回春气,不瑗寡妇帽。

编辑推荐

《清代闺秀诗话丛刊(繁体竖排版)(套装共3册)》是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闺秀诗话丛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诗话很多却很难找到闺秀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也许就这本了吧!
  •   粗略翻了翻, 内容很详实,值得慢慢品读女人的文学想象.
  •   现今图书出版定价越来越高,个体购书越发难易承受,也只有在各网站搞活动时购买,感谢当当时常搞搞活动,已满足广大读者需求
  •   装帧设计很美,封面和内容完美结合,是收藏的佳品。
  •   内容无可挑剔,对这套书垂涎已久,就是包装的有点奇怪,还好书没问题
  •   印刷排版不错,繁体竖排。注释或笺注和原文区分不太明显,行间距稍小。整体不错!
  •   书籍很早就到了,印刷及装桢都十分地好,值得赞美。快递员的服务态度也不错。
  •   速度挺快的,周五订,周六就送来了。但是送来的时候书挺脏的,心里不舒服。
  •   对于对明清女性文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绝对值得收藏,对编者表示感谢。书是繁体竖版,装订考究。唯一奇怪的就是当当在发货时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将三本书用印有当当网的胶带牢牢粘在一起,也没有包装一下,直接把胶带粘在书面上,撕胶带时书皮当然难以幸存完美,好在外面是软皮,可以拆下扔掉,不影响书的美观,不过,希望当当还是注意一下。
  •   很好。资料十分丰富。
  •   在书店见到,当时就喜欢上了,没等卓越降折扣就买了,一共辑录了13种诗话词话,还有从随园诗话和梧门诗话中辑录了有关妇女方面的内容,另从列朝诗集小传中将女性诗人的内容辑录出来,编辑什么的都挺认真。每种前边都有解题,题跋之类的也都未删节,保持原书的面貌,很多新辑的丛书,都把原书的这类内容删掉了,对书的价值损害不少。书的装帧印刷之类的也非常好,就是价格太高,3块多钱一印张,太贵了。女性文学总体上讲,还达不到顶峰,但女性视角和女性的感情,都与男性不一样,对了解前人生活来说,多看看女性的诗文和事迹,更能了解全面一些。据说江南女性别集今年也要出续集了,希望这类书多一些。
  •   我喜欢的书,质量也很好,非常满意。
  •   妇人集袁枚闺秀诗话闽川闺秀诗话闽川闺秀诗话续编名媛诗话燃脂馀韵闺秀诗话青楼诗话闺秀词话小黛轩论诗诗闺秀诗话清代闺阁诗人徵略香奁诗话闺秀诗评附录
  •   转一篇:《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书评
  •   绝好的一部书。
  •   终于拿到了。
  •     袁枚闺秀诗话,卷2。本卷为《随园诗话补遗》 相关部分。
      
      这一卷内容比第一卷更多,诗作整体质量也更高。我挑出手抄了一遍,录入时再筛选一下,以免数量太多有失取其最精华部分的本意。写闺情相思的、走过于纤巧精致一路一般都被我删落了。另外,闺秀诗流传最广的多为七绝,似乎这种体裁天然适合女性,篇幅短小,易逞巧思,不需要太大的气力,也容易得到男性口头传诵。但我很怀疑很多出色的长篇都没保留下来,实在可惜。选录时我就有意识朝七绝之外作品倾斜一点。
      
      同前一卷一样,闺秀有名、字的都列出,并及她们的父、夫、兄弟等,因为她们有条件写诗并能流传,大抵与家庭有关,父夫兄往往有一官半职,至少也在士人圈子里活动。这样检索她们时可能能得到更多资料。但是本卷中袁枚对他们的称呼时常是以字不以名,我也只能先记下。
      
      P109汪妽,字巽为,号顺哉,汪秋御女。
      闻虫
      四壁乱虫鸣,闻声暗自惊。独怜秋一色,可奈月三更。叹息余如助,丁宁梦未成。可知为客者,缘尔倍关情。
      
      醇厚的五律路数,中间两联这种对仗法正是唐风。不知诗作背景,最后一联可能是自指,但看作推己及人更有韵味。
      
      P109王玉如,孙春岩妾
      喜弟自滇至
      既见翻疑误,凝眸各审详。九年云出岫,一夕雁成行。别后沧桑换,途中岁月长。旧容惊半改,乡语叹全忘。对月秋垂泪,听猿夜断肠。逢人问消息,觅便寄衣裳。剪烛心方慰,回头意转伤。自余离故土,赖尔奉高堂。感逝餐应减,思儿鬓恐霜。弟能支菽水,妹可护温凉。闻已调琴瑟,曾无弄瓦璋。当年送我处,今日遇君场。彼此皆如梦,依依两渺茫。
      
      朴质的气味,强烈的生活气息,读来都忘却是排律。首句从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化来,整首诗呈现一种女性的细腻,又不妨害流畅自然。出嫁女子对娘家的思念非常动人,特别是“自余离故土“后数句,端的催人泪下。
      
      P110
      黄桢,字雅宜,袁龙文妻;
      郎君新得意,志气入云骄。未置黄金屋,先谋贮阿娇。
      龙文候补选官,传言买妾,黄桢写了这首诗嘲笑他。活灵活现刻画出男人的猥琐貌。
      
      吴蕙,字香宜,袁香亭妾(龙文、香亭是袁枚两个堂弟,香亭即袁树,龙文名字我不记得了)
      梅
      为爱春寒花放迟,游人偏采未开时。依心恰爱天然好,不忍临风折一枝。
      
      P111钟睿姑,字文贞
      游冶父山 (其二)
      无梁殿冷石门秋,铸剑池空水不流。苔藓照人心自古,满天晴雪落峰头。
      
      钟睿姑受业于宁楷,这是她陪宁楷游山所作,三首都不错,第二首尤佳,画面感强烈,又传达出观察者视线和行踪,非会心山水者不能道。闺秀出门不易,否则又当为山水增色不少,我倒是很奇怪她有这样自由(这和袁枚让妻妾招女弟子陪他游西湖又不同,冶父山在庐江,和芜湖还是颇有点距离的,和老师一起去游山……)。
      
      P115,姚秀英,字云卿,谢蕴山妾。
      清江即事(其二)
      不信前身是月华,浮云夫婿宦为家。廿年行遍江南路,又看淮濡雪作花。
      
      首句劈空而来,"不信"反面落笔得好,身为月华,夫为浮云的比喻绝妙。后面一收极有味道。整首诗非常大气,再强调一遍“女性写诗境界狭小”纯属误解,特别对清代很多女诗人不成立。只要给她们一点点缝隙,才华就会喷薄而出。
      
      P116,叶佩荪妻周暎清,后妻李含章各一首。
      令阿缃入学
      低鬟怜阿姊,与汝亦齐肩。且令抛针线,相随共简编。双行知宛转,坐咏爱清圆。试看俱成诵,今朝若个先?
      望桂儿不至
      济南秋八月,接汝数行书。报说重阳日,能回上谷车。已惊枫落后,又到雪飞初。何事归期误?临风一倚闾。
      
      我回想一下自己读过的诗歌选集,似乎都没有选过这类“母亲给子女的诗”,如此亲切可爱,富有生活气息。
      
      女叶令仪
      舟夜
      小艇低昂睡不成,夜深犹自促归程。满窗凉月白于雪,船底忽闻鱼簖声。
      
      闺秀以居吴越者为多,所以水乡风貌时常出现在她们的诗作里。这也是很亲切的生活记录。
      
      还有 P140,陈逸仙,鲍皋妻
      北河舟中
      故国京华两路赊,人从云水泊天涯。闲寻归梦篷窗底,小艇撑来叫卖花。
      
      媳陈长生(陈长生是陈兆仑之孙,广西巡抚叶绍楏之妻,《再生缘》弹词作者陈端生妹。有《绘声阁初稿》传世。她是最有名的随园女弟子之一。我觉得她的才华在席佩兰之上。)
      
      春园偶赋
      卖饧声里日初长,春满闲庭花事忙。楼外软风莺梦暖,篱边疏雨蝶衣凉。碧桃重似垂头睡,红药残如半面妆。看尽韶光应不倦,题诗长倚小回廊。
      
      我看过的陈长生诗都有一种明快动荡的风格。与陈端生写《再生缘》的声调依稀相似(弹词其实相当于七言长诗连缀)。不知道是否姐妹两个幼年一处学诗的缘故。这首也是这样的,生动活泼而略失蕴藉。不过七律一体在明清是被写得太熟的东西,有如作诗机,让人一望生厌,对照下这种倒有点趣味。陈长生的集子也是我列入阅读计划的,这一首在她的诗作里算不得出色,袁枚的口味确实差。端生长生我甚爱,为此特意加入这首哀挽端生的:
      喜洲蓉甥至京,有怀亡姊,感赋
      轻装匹马试游燕,话到乡关倍黯然。 忆尔垂髫如昨日,感余薄鬓已中年。辛勤负笈轻千里,检点缝衣痛九泉。莫向天涯悲旅况,三余努力课陈篇。
      
      陈长生妹淡宜(袁枚弄错了,其实这是叶佩荪的次女令嘉字淡宜,也就是长生的小姑,而不是妹妹)
      都中寄姊
      鸰原分手隔天涯,风雨联床愿尚赊。两地空烦诗代简,三春只有梦还家。病多渐识君臣药,别久愁看姊妹花。他日相思劳远望,五云深处是京华。
      
      颈联甚好。
      
      P119,熊澹仙
      感旧
      刺绣余闲就塾时,也从花里谒名师。贪看夜月憎眠早,倦挽春云上学迟。琴案屡吟秋柳句,锦笺频写落花诗。而今回忆皆尘梦,怅望当年旧董帷。
      
      熊澹仙遇人不淑,几首诗作都滑易了点,未臻一流。但这首足征龚自珍说“世上光阴好,无如修闺中……百年辛苦始,何用嫁英雄。”何况是嫁给庸人呢。
      
      P123,姚栖霞
      临终
      永夜沉沉更漏迟,无眠起坐强支持。意中多少难言事,尽在低声唤母时。
      浮生修短总虚花,幻迹拚归梦里家。试问窗前今夜月,照人还得几回斜?
      
      姚栖霞自幼能诗,17卒,父亲给她抄录了一册《剪春集》。看这本诗话触目惊心的就是闺秀们夭折的、“产难卒”的太多了,能活过30都算命好了。在她们短短的岁月里,在操持家务之余,还能苦吟不辍,真的是以生命为诗啊。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诗作比起很多男性诗作看上去更直指人心的缘故吧。
      
      P127,蒋升吉女
      寄兰如姊
      水国重阳近,苍凉院宇空。千林飘落叶,一雁下西风。念远书难寄,登高目易穷。遥思故园菊,香满小楼东。
      也是很有唐诗格调。中间两联尤佳。
      
      P128,小卿,幼卿姐妹,姓名不详,题于安庆大观亭的
      
      入楚才逢此壮观,春云树杪见朱栏。空亭啼鸟山花早,古殿无人暮雨寒。正苦浮家吊湘水,那能分泪寄长安?(时兄官关中)。小乔况复愁欹枕,每到登临放眼难。
      晚泊蓬莱江上寒,高亭烟树雨初残。今朝万壑云中见,昨日孤舟天际看。小病支离空怅望,何时风月倚阑干?片帆西去重回首,寄语青山兴未阑。
      
      小卿作声气雄壮,情感婉转多姿。幼卿作本来也不错,不过给第一首一衬,就显得弱了。
      
      P128,胡云英,字小霞
      诫婢
      宝鸭篆烟消,呼奴理茶具。泥饮人未归,阵阵纱窗雨。
      
      袁枚赏其“深情无限”,我觉得好一是因为生动,二是五绝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留白”的效果。20个字可以让人联想到前前后后很多画面。
      
      P137,王贞仪,王若辅之女
      过潼关
      重门严柝钥,盘岭踞咽喉。白日千岩俯,黄河一线流。
      
      被关在深闺是她们的不幸,但王贞仪却是随父亲流放塞外才有这番“壮游”的。可是她还有心情一路写诗。诗中景物带着一种压迫感,显然和她此刻处境有关,但是却不带着萧瑟之气,而依旧呈现壮丽面目。
      
      P137王蕙芳,字秋卿
      送兄公之淮上(其二)
      八公山下柳毵毵,漂母祠边驻客骖。屈指行程容易到,一千里路尚江南。
      利索漂亮的七绝。
      
      病夜
      更残又转漏漫漫,瘦骨支离未得安。梦醒时闻儿学语,香微便觉夜生寒。垂头一穗灯花吐,隔帐频搓倦眼看。落月半钩清似水,今宵孤负好阑干。
      我再次赞叹女诗人们对生活细节的感受和形之笔端时还原氛围的能力。整首似乎有点伤于细碎了,但最后一联又拔救了出来。
      
      (捎带说一句,袁枚真是肉麻极了,人都难免表彰和自我表彰,但没完没了借闺秀之口表彰自己,本卷收录席佩兰的诗歌全都是赞美他这个师尊的,就可以明白他为啥在随园女弟子诗选中要把她列在最前)
      
      附录:袁枚闺秀诗话卷3:为《小仓山房文集》及其外集、集外文中与闺秀相关部分,无诗作。前为为闺秀所作诗序,后面有多封与骆佩香书信往还。诗序对了解诗人生平和她们创作情况有帮助,书信虽然还是不脱肉麻,但他们这么脱略形骸来往,也属难得了。
      
      袁枚闺秀诗话卷4:为《小仓山房诗集》及集外诗。都是袁枚给女诗人的赠诗,非常肉麻,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老套的赞美,也好意思写给这么多人。
  •     袁枚闺秀诗话,卷一。本卷就是随园诗话中与闺秀有关的部分,多系女子诗作,偶尔掺入文人品题女校书、烈女的恶趣味。
      
      随园女弟子这桩公案,该分拆来说。早年初读袁枚和他那群“女弟子”的诗作时,骇然失笑,因为袁枚自己创作水平比她们要差一大截,觍颜称师,还有不少肉麻自我表彰(参看P76页陈淑兰一则),真不是一般的儇薄。可是恰是他用自己“诗坛领袖”的地位,把一群富有才华的女子象征性地召集在他周围,形成了一种自由的空气,使女性创作蔚然成风,登上大雅之堂。诗成为她们的精神寄托,并获得了很多文士敬意(而非止于猎奇亵玩),不少佳作赖之以传,功不可没。正统之士如章学诚等对他恨之入骨,反而看得出袁枚的可贵。
      
      这部诗话也要一分为二。如前所说,乾嘉是清代女性创作高峰,袁枚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却受制于他鼓吹的“性灵”主张,偏好精巧、纤秀、清浅的作品(如P74“砚黑污罗袖,看鱼落翠钿”之类)所以他选录作品是否能代表她们创作的最高水准非常可疑。他也和其余诗话作者一样,喜欢摘句,多不存全篇者,甚至题目也没有,难以看出真正好处。但是《随园诗话》也因易读而流传甚广(就像王国维《人间词话》受文学青年喜爱一样)客观上有利于传播。像P71佟艳雪“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P69李姓女“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都是著名故事了。一卷之中,佳作的比例不低。
      
      P100页,袁枚姑母嫁沈氏,早寡回娘家,袁枚幼年赖其养育。姑母曾写诗批评郭巨:
      孝子虚传郭巨名,承欢不辨重和轻。无端枉杀娇儿命,有食徒伤老母情。伯道沉宗因缚树,乐羊罢相为尝羹。忍心自古遭严谴,天赐黄金事不平。
      
      诗带着定场诗气味,不算太好,见识却佳。袁枚说自己蒙姑训14岁写了《郭巨埋儿论》。我猜与姑母的亲近和姑母的思想,直接影响了袁枚对女性的态度,比同时代的人都要前卫。故而我把这条列在最前。
      
      P62,徐瑛玉,字若冰,几首诗都见巧思,最合乎袁枚“性灵”的品味。
      送春
      春光心事两蹉跎,愁见飞花槛外过。漫说穷愁诗便好,算来诗不敌愁多。
      七夕
      银汉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钉妆台。一宵要话经年别,那得工夫送巧来?
      第一首对“穷而后工”的说法做了巧妙翻覆,第二首前两句渲染七夕的气氛,后两句再来打破,趣味就从这里产生。男性不会亲身去“乞巧”,视角就不会这么有趣了。
      
      P65,许宜媖嫁给崔念陵,遭婆婆凌虐而自尽。陈淑兰,字惠卿,随园女弟子,写两首诗诗责骂崔某:
      可惜江州进士家,灌园难护一枝花。若能才子情如海,争得佳人一念差?
      自说从前领略疏,阿谁牵绕好工夫?宜媖此后心宜淡,莫再人间挽鹿车。
      
      据说宜媖死后“颜色如生”,崔某很无耻地写诗“双鬟双绾娇模样,翻悔从前领略疏。”诗本身也不是太好,这番好姐妹的侠义之气却使人嗟叹。
      
      P70,左文全妻方筠仪,《偶检先夫遗草》
      鹦鹉才高屈数奇,未开箧笥泪先垂。平生映雪囊萤力,不见腾蛟起凤时。狱底龙埋光讵掩,墓门鹤返事难期。九原应悔呕心血,百卷文章待付谁?
      用的虽然都是熟典,骨力却好,颔联流水对甚佳。以妻子身份惋惜丈夫的不遇,少了挽诗套话,多了真切沉痛。
      
      P78,沈世涛妻陈素安,字芝林。《水墨裙》一首我也嫌格局太小,但另两首是佳作
      卖花声
      房栊寂寂闭春愁,未放雕梁燕出楼。应怪卖花人太早,一声声似促梳头。
      病起
      几日无心课小娃,晴窗睡起自分茶。重帘不卷纱帏静,落砚何来数点花?
      清浅灵动,放进诚斋(杨万里)集中都无愧色,而又换成了女性独有视角。
      
      袁枚对女性态度虽不坏,但亵玩的心态难以洗脱。P79他抱怨小妾们都不能诗,独独陶姬写几笔(闺秀们他一般都记下姓、名、字,自己小老婆就不当人看了)。
      新年无处不张灯,笙歌元宵响飞腾。唯有学吟人爱静,小楼坐看月高升。
      无心闲步到萧斋,忽有春风拂面来。行过小桥池水活,梅花对我一枝开。
      这两首我第一眼溜过去了,再看了一眼就觉得好。要知道闺秀们学写诗,也得从”男人们的诗”学起,所以很多闺秀诗里的自我形象都不由自主参照男人固有设定,写的虽是“我”,其实是“别人眼中的我”,第一首的冷热对照,仿佛稼轩“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只是“那人”换成了“我”。第二首更好,以“我”而观物,主体意识非常强烈,仿佛整个春天都因为“我”的存在而获得别样的生命力,表达的情愫也更微妙不可捉摸。
      
      P83,吴树屏女吴苕华诗,已见(二)。
      P83,柯锦机,送夫应试
      剑匣书囊自检详,冬裘夏葛赋行装。西风忽送来朝别,明月休沉此夜光。见说试文容易作,须知客感最难防。莫夸司马题桥柱,富贵何如守故乡?
      
      游子远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亲版,这是贤妻版,殷勤体贴得不得了。只是最后一句透露出隐隐的忧虑了。
      
      P87郭晖远家书误封白纸,妻子答诗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料想仙郎无别意,忆人全不在言中。
      这首诗早已出现在《醒世恒言·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一篇的“入话”部分,原始出处应更早,待查,原作“碧纱窗下启缄封,一纸从头彻底空。知汝欲归情意切,相思尽在不言中。”文字还更晓畅自然。所以若非郭妻窃用,就是《随园诗话》误传,很多人还信以为真。当然诗本身是好的,将错就错而产生的幽默感。
      
      P89,袁枚游湖,让姬妾拉女眷们作陪,瑶英(随园女弟子,王健庵妻张瑶英,字巘舟)写诗拒绝
      呼女窗前看刺凤,课儿灯下学涂鸦。韶光一刻难虚掷,哪有闲看湖上花?
      袁枚用激将法,说她是怕写诗,于是瑶英“飞舆而至”,写了一首
      酿花天气雨新晴,一片清光两岸平。最好湖心亭上望,满堤人似水中行。
      袁枚拿姬妾设套,挺猥琐的。瑶英的性格却可爱,颇有史湘云之风,诗也爽朗。彼时女性在操持家务训导儿女之余,要坚持写诗,付出的心力真是无法估量。
      
      P90袁枚的妹妹们,已见(三),P93页,毕沅母张藻,字于湘,见前(二)。张藻的诗非常好,又福慧双修,《培远堂诗集》传世,有机会一定全部看看。
      
      P101许燕珍题袁机遗稿
      彩凤随鸦已自惭,终风且暴更何堪?不须更道参军好,得嫁王郎死亦甘。
      这首诗极为泼辣大胆,谢道韫鄙薄夫婿,“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许诗却说,能嫁给王凝之这样庸才都甘心了。道尽如袁机这样富有才华却被摧折至死的女性心中的不平。袁机若有这样胆气,以她公婆的通情达理和兄弟们对她的爱护,实不至于早夭的。让人嗟叹。
      
      P107潘兰,字如英,《宛转歌》
      宛转松上萝,松枯萝色喜。同体不同心,安望同生死?
      菟丝、女萝、青松,在前人的诗作里是“共生”的关系,所以菟丝女萝以喻夫妻。李白诗“君为女萝草,妾作兔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百丈託远松,缠绵成一家。”但潘诗将之变成了“相害”的关系,敏锐还原了女萝寄生者的面目,这才是生物学真相啊:)袁枚说“殊堪风世”,讽刺什么呢,就可以有很多解读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