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西汉)司马迁 著,张强,杜春龙 注评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有悠久的史学传统。《汉书·艺文志》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礼记·玉藻》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由记言、记事而来的史学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不过,真正给史学带来革命的是司马迁。在批判旧史学时,司马迁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为载体书写了史学的新篇章。在这场革命中,司马迁通过清算旧史学只关心“君举必书”的缺陷,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为逻辑起点,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承担考察社会运动的责任,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与先秦时期的史学著作《尚书》、《春秋》、《左传》等相比,《史记》的意义是在冲破旧史学樊篱的同时,为新史学树立起高不可及的标杆。为建立新史学秩序,司马迁以《史记》改变了以往的史述结构。具体地讲,一是以“本纪”为纲,以“世家”、“列传”为目,在丰富帝王政迹的基础上关注人事与社会运动变化的规律;二是创立“表”,通过大事记来联络和补充纪传,郑重地提出“表”记载的大事是历史进程中应关注的重点;三是通过分述天文、历法、兵律、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专门史,从新的视角提醒人们关注社会进程中容易忽视的方面。这三条拧结在一起,既承担了司马迁“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史学诉求,同时也为后世史学作出了体例上的规范。清人赵翼指出:“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内容概要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开山之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內容博及天地、囊括古今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民族、民俗、宗教;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帝王、贵族、官吏、将士、学者、游侠、卜者、农工、商贾等等,都得到了较全面而深刻的反映。本书选编了《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并对之作了详细的注释。
作者简介
作者:(汉)司马迁
书籍目录
前言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秦楚之际月表序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河渠书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世家陈涉世家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伯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苏秦列传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淮阴侯列传万石张叔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游侠列传附录 报任少卿书
章节摘录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川。”王日:“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他如议。”制日:“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日:“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编辑推荐
《史记》:历代名著精选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