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王广勇 页数:180
内容概要
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房地产业陷入“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纺织业面临生死劫;钢铁业成了“重灾区”;汽车业受损严重;服装业迎来大萧条……这个冬天,无数企业冻得瑟瑟发抖,甚至濒临破产、倒闭。如何过冬,就成了各个企业迫切想要知道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要过冬,首先得有“棉衣”。同样,企业过冬也需要“棉衣”。只是企业的“棉衣”是现金。当然,要想安然过冬,只有棉衣还是不够的。经受不住冬天寒气的通常都是那些体质较弱的人,对一个人来说,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抵御寒冷。而作为企业,除了准备好足够的资金,还要加强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过冬,活下来是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活得更好。所以,企业一边为活下来绞尽脑汁,同时还要寻找发展的良机。所谓危机,既是“危”,又是“机”,在这个经济隆冬,注定将有一部分企业死去,也注定将有一部分企业崛起,抓住危险背后的机遇,就是崛起的根本保证。 在自然界,冬天是四季更迭的体现;在经济发展史上,冬天则是进步的年轮。如果把金融危机比做是狼,优秀的企业不只要与狼共舞,还要像狼一样,想办法剩下来,并成为最后的王者! 有人说这个冬天才刚刚开始,不管此话是真,还是危言耸听,对于已经有所准备的企业来说,再大的风暴,都会成为过去。经过洗礼的企业,将会更加健壮和耐寒!
作者简介
王广勇,国际职业培训师、BBAS全球唯一华语讲师、中国销售实战训练第一人、美国国际训练协会认证讲师、团队管理教练、“卓越行销”教练、“顶尖销售传奇”人物、销售激励培训师、2008年度西部创业大会论坛十大讲师、阿里巴巴做客讲师、著名企业内训师、著名拓展训练师、A级销售教练、顶级说服力训练导师、清华大学休闲产业高级研修班特约讲师。
现任北京领行神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讲师。
书籍目录
一 噩梦:揭秘金融危机真相 “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是谁制造了这场风暴 “我和你,同住地球村” 2008年的金融灾难比年的更深重吗二 风险:寒潮袭来,下一个倒下的将是谁 企业次第倒下,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寒流袭来,中小企业最伤心 冬天来了,中国最怕冷的九大行业 覆巢之下无完卵,企业须加强过冬意识三 存粮:开源节流,守住命脉的根本 准备过冬的棉袄——资金 向成本要效益,省钱就是赚钱 每分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走出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四 取暖:与客户同舟共济,构建利益共同体 客户、客户还是客户 整合资源,构建合作共赢模式 主动出击开发新客户 掌握维护客户的一些技巧五 运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创新才是硬道理 变通观念,从OEM到ODM再到OBM 困中谋变,创品牌势在必行 拓展新的营销渠道,走出困境六 突围:生死转型,谋求发展 是抛弃传统成长模式的时候了 转型,不是免费的午餐 转型,切忌冲动和盲目 外向型企业的成功内销转型之道七 强身:练好内功,寻找明天的“奶酪” 中小企业亟须强身健体 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 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关键八 寻机:冬眠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加机会 准备——危机——转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积极自救,变挑战为机遇九 希望:机会就在下一个路口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剩者为王 天空会下雨,但所有的雨都会停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 噩梦:揭秘金融危机真相 “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级贷款”,有人简化称其为“次级贷”,也有人干脆就叫它“次贷”。所谓“次贷”,顾名思义,就是向那些信用不好的用户发放利息较高、风险较大的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 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达到高点,房地产市场内的投机气氛强烈,抵押贷款公司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减弱。投资者关注的只是如何扩大投资规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抵押贷款公司想的则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发放更多的贷款。于是,抵押贷款公司不断降低贷款的门槛,他们给出的条件优惠得让你难以置信,却又是千真万确: “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没有收入?我们可以帮忙!”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已经是经理了,还怕付不起吗?!”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你的担心真是多余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敢贷,难道你还不敢借?”不管怎样,事实显示,美国人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头款,甚至在实际上没有钱的情况下买房子,再穷的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房子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冒险申请次级抵押贷款,期望房产升值带来的利润会一直远超次级抵押贷款的利息成本,甚至期望无本万利。可以想象,美国次贷市场的景象曾是多么的繁荣。这就是次贷的产生。 次贷的产生,使得穷人像白捡了一个大便宜一样欢呼雀跃;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那么,抵押贷款机构也就不担心他们还不起贷款,因为他们还不起贷款,就利用抵押房屋来还,借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房子是增值的,所以对抵押贷款机构来说,这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但是,若是房市低迷,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就会增大,把抵押的房子出售所得到的资金也许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就会引发“次贷危机”。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具体说来,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 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6.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很多人都申请次贷买房,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一度繁荣。而之后,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提息17次,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的迅速攀升让购房者不堪重负,无法按期偿还银行的借款,进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其二,房地产市场失衡。 2000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出现全面、迅速的上涨,区域之广,力度之大,后劲之足,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2006年开始,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使得那些原本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如果在市场一片繁荣的情况下,还不起贷款的购房者可以把房子卖出去,那样不仅能还清贷款,还能赚一笔。遗憾的是,伴随升息的是美国房市开始急剧降温,房屋价格下跌,购房者无法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其三,贪婪是根源。 按说,银行或者抵押贷款机构放出去的贷款,一般都不会连本带利百分之百地收回,总是会有坏账出现,偶尔的一次或者几次违约现象怎会动了财大气粗的金融机构的命脉呢?这说明在美国的购房大军中,还不起贷款的人不是几个人,也不是几十个人,而是大批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仅仅因为利率上涨就还不起贷款?因为这些人原本就没有还款能力,甚至还背着很重的债务。那么,银行或者抵押贷款机构为什么要把贷款放给没有(或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的人?难道银行或者抵押贷款机构是傻子? 问题的根源也就在这了,银行和抵押贷款机构既不是好心的“圣诞爷爷”,更不是傻子,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抵押贷款公司向信用差的人贷款,风险当然是很大的,但是风险大,也意味着利润大。 为了降低风险,资金尽早回笼,抵押贷款公司就将这些贷款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发行。相比优贷的债券利率,次贷的债券利率当然要高很多。于是,这些债券就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的青睐,因为回报高。 这个高回报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美国房价不断上涨。可是,2006年开始,房价开始回落,购房者开始短供,抵押贷款公司即便是把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弥补不了这个放贷出去的损失。那么,由此发行的债券,也就不值钱了。 之前买了这些债券的机构,也就跟着倒霉了。投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之所以亏损,就是因为买了这些债券或者是由这些债券组成的投资组合。 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是谁制造了这场风暴 200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恐慌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其波及范围之广,破坏力度之大,百年不遇。是谁导演了这场戏?谁是这场风暴的幕后黑手? 这先要从这场危机的发源地华尔街说起。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全长只有500多米,却有着众多鳞次栉比的金融大厦。在众多机构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五大投行主导的75年间,华尔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金融神话。华尔街代表了美国金融市场,也是世界金融中心。 而如今,华尔街的神话像泡沫一般灰飞烟灭,或收购、或破产、或转型,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格局被彻底打破,各家金融机构也都是人人自危。 2008年3月1日,摩根大通公司同意出价2.36亿美元收购贝尔斯登公司,价格不及贝尔斯登公司前一周市值的10%。至此,走过85年风雨历程,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于6月关门停业。 2008年9月15日,美国银行宣布以每股29美元,总计约440亿美元的价格,通过换股方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同一天的凌晨,在寻找买家未果后,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发表声明说,公司将于当日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消息一出,美元和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下跌。 而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固定收益产品之一,雷曼兄弟债券几乎是每家银行必备的投资配置品种。雷曼兄弟的破产,对于国内各大银行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曾经让无数人梦想的天堂华尔街,如今却是“血流成河”,银行及投行破产的破产,并购的并购。五大投行,有三家在6个月内消失,仅剩高盛集团和摩根斯坦利公司。遭遇重创的不只是投行,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等待命运的审判。 2008年1月15日,全美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由于出现了高达18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损失,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98.3亿美元(每股净亏损1.99美元),为花旗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也超过了此前市场最悲观的预期。继此之后,2008年的第一季度,亏损51.1亿美元;第二季度亏损25亿美元,虽然小于预期,但前景仍然不乐观;第三季度,净亏损28亿美元。 截至2008年11月21日,美国花旗集团股票价格仍未止住颓势。即使在纽约市场3大股指当天大涨5%以上的情况下,花旗股价仍暴跌近20%,至15年来最低水平。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经历连日暴跌后,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花旗总部大楼里,原本展示公司股价实时走势的显示屏已关闭。不久前还是美国银行业“老大”的花旗如今已经沦为第五大银行。在交易所,一些交易员开起玩笑,把花旗比做正在下沉的“泰坦尼克”。面对花旗的危急状况,美国财政部等三家财政机构联合宣布对花旗提供紧急援助。 同时告急的还有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因承保的数以百亿美元计的信贷违约掉期合约(CDS)录得巨额亏损,面临无力偿债的局面。为避免AIG倒闭拖垮金融体系,美联储和财政部紧急宣布以850亿美元的一篮子拯救计划支持AIG,美国政府成为AIG的最大股东。 美国之所以不惜花巨资挽救AIG,是因为作为全美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的金融重要性绝对不亚于雷曼等投资银行。AIG业务范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保险业务之外,还提供退休金业务、金融服务以及资产管理。其雇员高达11.6万人,代理人和经纪人超过70万人。一旦破产,将波及很多层面。从风险的角度看,AIG陷入困境好比发生了一起严重灾难,一旦处理不善必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潜在冲击,将远远大于雷曼兄弟破产。AIG是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并拥有独资保险公司牌照的唯一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其在中国的投资包括友邦保险等公司。 同时,受这场“金融飓风”的影响,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海外投资者等都遭受了飓风的波及。众多金融机构发布出的巨额亏损消息,一时成为美国社会的热点新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他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倒下。 有数据显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由此激起了一场金融大海啸,波及全球,形势迅速恶化,演变为一场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