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4月1日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作者:穆衡伯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些年来,一股“国学热”悄然升起,声势越来越大。所谓“国学”,当然不限于儒学,而是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且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报告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地加以贯彻。 我国传统文化中确实蕴含着许多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仍然值得我们撷取的宝贵财富。这里,我想就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我们今天有所启示的问题稍稍举例说明。此类例子可谓俯拾即是。 ——利益与道德。历史上确实有人否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如董仲舒说什么“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类,似乎圣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这是走了极端。
内容概要
《古籍杂谈》是介绍中国的重要书籍及有关资料,把它推向社会,旨在倡导读书学习风气,普及与传播国学基本知识,促使人民文化素质与修养的提高,以便对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尽微薄贡献。国家兴亡,人人有责。
作者简介
穆衡伯(1896-1970),天津人,回族。幼读私塾,后入北洋大学预科、保定军官学堂学习。民国时期主要在军界服务,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曾在杨虎城将军麾下任重要军职,并曾担任过杨将军的私人代表。1945年抗战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授陆军少将后退役。 1947年受聘江苏省立扬州中学任教,一年后转入省立昆山中学任教。解放后经过学习集训,1949年暑后任该校教导主任。1950年底赴京,经在西北工作时熟识的共产党老朋友南汉宸、申伯纯介绍,根据本人意愿,由有关部门安排到新建的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工作,在该院图书馆工作达十五年之久,主要从事古籍、善本、方志的采集鉴别整理,曾与著名学者潘光旦、费孝通等共事。1948年在上海参加民主建国会。在民院工作期间,曾被选为北京西郊高等学院民主党派组织召集入之一。1970年春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
书籍目录
一把开启国学库门的钥匙——《古籍杂谈》序书林的导引——《古籍杂谈》编读后记小序简例一、各类图书(一)经类1.经,四经,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2.四书3.易经4.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5.尚书6.三礼7.春秋三传8.有关方言诸作9.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10.我国字书(二)史类11.史、三史、四史、十三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四史12.百衲本二十四史13.史记附:陕西省筹备建立司马迁纪念馆14.汉书15.后汉书16.三国志17.晋书18.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19.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20.南北史21.旧唐书、新唐书22.旧五代史、新五代史23.宋史、辽史、金史24.元史25.新元史26.明史27.清实录、清史稿28.资治通鉴29.纪事本末30.十通31.各代会要32.我国古代历史资料33.政府邸报,京报,公报34.档案,清大库档案35.干支36.公元纪年及其他附:知一求二查表法37.太岁纪年38.月之异称39.年号40.说讳41.谈谥42.现存的我国古地图43.我国最古的地理著作44.方志45.今地古称46.郡望47.家谱48.捂绅49.房山石经50.石经5j.云台五体文石刻52.金石文字(其一金文)53.金石文字(其二石刻)54.拓本55.碑与帖56.另0帖与丛帖57.刻印与印谱58.封泥(三)子类59.子集九流60.古代农书61.连环图画62.书法与书家63.历史画与故事画64.画与画家65.南北宗66.元四家.67.清初六家和扬州八家68.我国古代绘画69.第一部画谱及其他古画谱70.木刻插图71.大藏经(汉文)72.少数民族文字大藏73.国外刻本大藏74.佛教宗派75.道藏76.小说(其一)77.小说(其二)78.小说(其三章回小说)79.小说(其四章回小说续)80.短篇小说81.杂剧与传奇82.变文、宝卷、子弟书83.民歌84.武则天所造字及异体字85.我国文字尚简86.我国现在仅存之象形文字87.中国书法之演进88.六书89.秦书八体90.古书法别体91.旧时代之儿童启蒙书——三、百、千92.谶纬(四)集类93.文体94.诗体95.全唐文96.最难懂的一部书……二、书的历史、版本三、图书装帧和印制四、目录学五、出版人和出版事后记
章节摘录
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则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天一阁、钱塘吴氏(焯)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传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意纵未尽窥,而刻书之年月最所深悉,是谓之鉴赏家,如吴门黄主事丕烈,邬镇鲍处士廷博诸人是也。又次则于旧家中落者,贱购其所藏,富室嗜书者,要求其善价,眼别真赝,心知古今,闽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是谓之掠贩家,如吴门之钱景开、陶五柳,湖州之诸书贾是也。”(见《北江诗话》卷三) 洪氏对黄荛圃估价颇低,列之为鉴赏家。谓为“作者之意纵未尽窥……”云云,似未为笃论。至对陶五柳诸人以为但知“要求其善价……”,可能系干道间吴门情形。李南涧《琉璃厂书肆记》,所载之老韦,即能对朝绅好书者,一见即谂其好何等书,或经济、或词章、或掌故,能各投所好,其心知古今,已非一般估客可比。至于民初任邱王文进(晋卿)人称其恂恂尔雅,不类阑阅中人,派别版本得失,若烛照而龟卜,积学之士有所弗逮,所著有《文禄堂访书记》4卷,直可与莫友芝《鄙亭知见传本书目》、邵晋涵《四库简明书目标注》同其功用,有今日之钱听默、陶五柳之称。冀县孙殿起(耀卿)着有《丛书目录拾遗》12卷、《贩书偶记》20卷,分类部居,考订精详,与诸家书目并列亦无逊色。以上两家,潜心著述,已侪于目录家之林,又岂只钱听默、陶五柳而已哉。 李云从搜求古碑,不遗余力,尤工捶拓。黄彭年、缪荃孙、叶昌炽均与抗礼,并屡称其能,曾不远数千里远赴辑安(今吉林省吉安县),拓得《好大王碑》以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