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音义研究通论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作者:徐时仪,陈五云,梁晓虹  页数:4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國傳統學問的精髓是實學,迄今為止一切有價值的人文學術,無論是理論的闡發還是文本的解析,幾乎在所有的層面上都必須也必定是以實學實證研究作為基礎的。佛經音義的研究同樣也必須以實學實證研究作為基礎。佛經音義是解釋佛經中字詞音義的訓詁學著作,也是我國傳統古典文獻中的瑰寶,內容包涵甚廣,保存了其時所傳古代典籍的原貌,且涉及宗教、哲學、語言、文學、藝術、中外交往史等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文獻學、語言學和傳統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近年來佛經的文獻研究和語言研究已取得較多成果,佛經音義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书籍目录

上編  佛經音義概述 第一章  佛經音義之興起  第一節  音義之學溯源  第二節  佛經音義編纂之時代背景 第二章  佛經音義編纂史略  第一節  佛經音義編纂之發軔  第二節  佛經音義編纂之興盛  第三節  佛經音義編纂之守成  第四節  海外佛經音義之編纂 第三章  佛經音義編纂宗旨  第一節  重視規範,兼顧從俗  第二節  解疑釋惑,主張實用  第三節  廣征博引,言而有據  第四節  嚴謹求實,以今釋古 第四章  佛經音義編纂體例  第一節  性質與類型  第二節  編排方法  第三節  收詞原則  第四節  釋文體例 第五章  佛經音義之特色  第一節  正字辨形,標明六書  第二節  雙字立目,收錄複詞  第三節  注意通假,發明互見  第四節  功能眾多,一書多用下編  佛經音義研究 第六章  佛經音義與佛經文本研究  第一節  整理校訂佛學典籍  第二節  勾勒寫本藏經概貌  第三節  揭示佛藏傳承概況 第七章  佛經音義輿語言研究  第一節  佛經音義與文字研究  第二節  佛經音義與音韻研究  第三節  佛經音義與辭彙研究 第八章  佛經音義輿古籍整理研究  第一節  佛經音義與古籍輯佚  第二節  佛經音義與古籍校勘  第三節  佛經音義與古籍注釋  第四節  佛經音義與古籍考定 第九章  佛經音義與辭書學研究  第一節  佛經音義與傳統辭書研究  第二節  佛經音義與辭書理論研究  第三節  佛經音義與辭書編纂研究 第十章  佛經音義輿文化史研究  第一節  理解佛經詞語之文化內涵  第二節  架構中外交流之歷史橋樑 第十一章  佛經音義版本研究  第一節  集釋眾經的佛經音義  第二節  詮釋單部經的佛經音義 第十二章  佛經音義研究概況與展望  第一節  佛經音義研究之現狀  第二節  佛經音義研究之展望附錄  佛經音義研究論著目錄後記

章节摘录

  (三)释读“佛家语”,因社会发展之需  佛教自雨漠之隙束渐来华後,通遇中外僧人的种种努力,在汉地得以广泛傅播,特别是大批古印度佛经被译成中文,更促使其在中华大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舆中圆本土的傅统文化在经遇了长期的封立碰撞、交融渗透之後,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徒而成为中国傅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六朝以来的中国傅统文化就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了。①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而词集又是语言的基础,所以佛教进入中华,且又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必定也会在汉语词集的发展史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其中最突出表现莫遇於:随着佛经翻箨事业的日趣兴旺,大批的佛家语被吸收进入汉语。  东汉之时,一些汉语文献中已有“佛家语”出现,如东汉牟融所著的《理惑论》,张衡的赋中已能见到佛教借词,甚至这时期的皇家公文中也出现了佛教语词。据《後汉书·光武十王傅》记载,汉明帝在给楚王英的诏书中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絮寮三月,舆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经音义研究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对颂读佛经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