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飞色舞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凤凰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  作者:陈凯歌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纸斜墨淡,走笔纵横,一窗明月,满室清风,茶已喝尽,烟蒂成堆,衣襟敞着,两眼呆着——可以形容我拍梅兰芳之前夜间工作的景象。一时将注意力放在剧本上;一时又在大脑里勾画日后会拍的镜头;一时又想写点什么。写时什么也没想,或信笔由缰,或手到擒来,全不在意。故写下来的东西粗陋不文,或据史实,或凭想像,有的干脆就是自己梦呓,没有的事儿——不管发生或没发生过的,却都在笔端心头。写罢再看,歪歪扭扭,不是东西。好在是为自己做准备工作之用。并不示人。放心了。后来影片拍完,管电影宣传的黄斌就来要稿,说要发表出版。我把不示人的原委说了,他倒急了。说,卖什么吆喝什么,您当您是艺术家哪?重责之下,就生了胆怯的心,不由自主手一伸,就交出去了。后来又后悔,怕让有功的高人看了笑话,可合同已经签了。黄斌说,您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什么比合同更大?我学了片子里十三燕王学圻的口气说:那得爷乐意!——话虽这么说,稿子还是要印了。言归正传。这几篇文章是关于梅兰芳这个人的文字形象。我像个美院附中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坐在历史安静的角落里,一笔一笔勾画在我眼前出现的似真似幻的重重身影。那里也是一片红尘。我一笔一笔笨拙地临摹,那影子闪过得太快,有时我捕获不到。所以我不知道我画的是不是梅兰芳。可我想勾画他,也许因为他的“别有系人心处”,我一辈子都没有崇拜过偶像,现在,我却理解了崇拜偶像的人们的心理。梅兰芳可以是我的偶像。——这句话,我本应该同这几篇粗陋的文字一起只留给我自己的。但我还是说了出来。因为梅兰芳是人丛中一个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典范。他的崛起,闪烁着平民精神的光芒。他的安详,代表着古今中国民族绵绵不绝的定力;而他歌舞的力量,可以与《史记》之于汉代,《离骚》之于秦楚,关汉卿之于《窦娥冤》,王实甫之于《西厢记》相比美。他经历过盛大的繁华,也体味过人生的苦况。而两者都不能使他动心。他穿着戏衣孤单地站在一个高峰上,缓缓地向历史的红尘中隐去,永不复现。因极喜唐德刚教授所著《梅兰芳传稿》,其文美轮美奂不可胜收,且立意新奇。论述精彩,如能作为对梅兰芳一生背景的介绍,放在篇幅中,则可以起到轰然生色的效果。纵使相较之下我的文字更显粗陋,也顾不得了。所以将唐德刚教授文中摘出几个段落,分成三篇,与读者朋友共享。特此向尊敬的唐德刚教授致谢。陈凯歌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内容概要

本年度最受关注的文艺大片《梅兰芳》不知创造了多少流行语,但“纸枷锁”可能是被引用最多的一个。近日,陈凯歌继20年前的《少年凯歌》后,第二本个人图书作品《梅飞色舞》隆重首发,陈凯歌完全没带着任何枷锁和顾忌,用优雅而华丽的文笔讲述了拍摄《梅兰芳》的心路历程,也无疑是这位电影大师与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灵魂对话。随着电影的全国火热上映,本书一定会火爆网络,畅销业内。  本书由北京凤凰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多吉文化和文脉堂全程策划。  陈凯歌期待此书能成为最好的送给所有中国人新年礼物,带着《梅飞色舞》的温度,过个不再寒冷的冬天。

作者简介

陈凯歌,美籍华裔著名电影导演,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其父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初中毕业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 ,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主要电影有《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书籍目录

自序梅飞色舞 第一折 隔世胭脂 第二折 云和堂 第三折 烟视媚行者 第四折 一枝红梅带雪来 第五折 梅兰芳的崛起 第六折 醉酒与另姬 第七折 东洋西洋尽得梅 第八折 天兼之(鱼喜) 第九折 毁誉交加 第十折 晓梦幽梅 第十一折 和光同尘 踏雪寻梅 第一折 暖 邱梅结情 第二折  恋 梅孟相知 第三折 别 梅孟离散 第四折  “大” 《霸王别姬》与《梅兰芳? 第五折  同 梅的“恐惧”与孟的“不怕” 第六折 异 邱梅分歧 第七折  成 恐惧到无有恐俱 第八折 抗 梅的忍术煮酒论梅 第一折  凡人 第二折 运命 第三折 孤单     第四折 尊严 第五折 生涯 第六折 枷锁 第七折 输赢 第八折 传统 第九折 抵抗 第十折 选角 第十一折 悲喜梅兰 芬芳 第一折  黎明 梅兰芳(成年) 第二折  章子怡 孟小冬 第三折  孙红雷 邱如白 第四折 陈红 福芝芳(成年) 第五折  王学圻 十三燕 第七折 余少群 梅兰芳(青年) 第八折 英达 冯子光 第九折 服装阐述 服装设计 陈同勋初录 电影《梅兰芳》之最初 对白摘录 电影《梅兰芳》的戏中戏 电影《梅兰芳》主要工作演职人员表 陈凯歌作品年表

章节摘录

第一折隔世胭脂一切都因为二零零七年春天的时候,去了一趟京剧院。京剧院在南城,倒是在情理之中。过去梨园老一辈的都住城南,最早的广德、广和两个戏园子都在前门外头。我去,是为了借守旧,梅兰芳的。一说,人家得研究,自然这也得到了梅葆玖先生允许才成。梅兰芳的守旧、行头,数十年过去还是梅家的私产,只是因为占地方,放在京剧院的库房存着罢了。守旧,就是一张大绣片,悬在旧戏的床式舞台上作背景。“角儿”们就在它的前头既歌且舞,演尽古今万千悲欢事。到民国梅兰芳贴演《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古装新戏用了写实布景之前,旧戏台子上从来就是一块守旧。“守旧”二字的深意,几乎成了梨园前辈对后来人的谆谆教诲,这谆谆教诲的意味深长之处,.就是“写意”。——戏曲是写意的,戏曲的集大成者京剧——是写意。所以皮黄虽则从乡村俗气的大锣大鼓而来,却从形式到内容都渗透了文人味的古雅灵魂。那种皱眉于写实临摹,忘情于形骸之外的悠然情趣,才是古代中国一切艺术的真髓。且不说三五人即成千军万马,即使是一根丝鞭便是一匹良驹的做法,到了“革命样板戏”这儿,也不改其宗。“杨子荣打虎上山”虽高歌“为人民开出万代幸福泉”的昏话,手中倒实实在在与旧戏无异拿着一根马鞭,便纵横了一个时代。京剧要的是,让它自己世界中的一切删繁就简,而使“座儿”(观众)的耳目全然集中于角儿的“唱、念、做、打”之上。四字之内,“唱”字为先。北京谓观剧为“听戏”,便是印证了这一个“唱”字。此一唱字,引出多少一字一腔、百转千回的妙趣,听者一壶在手,端坐如僧,双目虚闭只余一线,且眼皮抖动不停,似随音律,而口中倒似有一枚橄榄,听到好处,越嚼越紧,越紧越嚼,所谓心驰神往是也。待一句唱完,一气微吐之际,双目炯然而张,一道精光直射而出,口中即朗朗然,叫一声:——好!再把茶壶一举,微抿一口,手续才算完全。又闭上眼,等着下旬了。大爷们带着会听戏的茶壶,走进戏园子,手上笼子里的鹩哥警察似的跳来跳去,专挑台上角儿的毛病:“——错了”,鹩哥说。接着便是哄堂大笑。要是遇见这样的事儿,角儿就得在散戏的时候冲“座儿”作揖。“哎,那位,我肯定是得罪您了,我这儿给您赔礼,下会您千万甭带您那鹩哥来了。”且不说大爷们怎么在园子里头玩儿,就是外边听不起戏的脚力们,车夫们,走卒们,贩夫们,就单等谭老板那一声“站立宫门叫小番”。贴墙根儿支楞着耳朵,揣着手,也闭着眼,待隔墙的“番”字隐约翻过墙来,满街的一声“好”,像盛开了一街的喇叭花。闭着眼睛听戏的京城的“座儿”们终于睁开眼睛了,因为现在有了好看的。站在民国的戏台上往下一看,全是亮晶晶的眼睛。——台上站着的是年轻的梅兰芳。“他”从戏台的灯影中走出来,穿着天女的衣裳,向虚空中撒出一簇花来。“他”不悲不喜或又悲又喜的眼睛慢慢低下去,又抬起来,凝视着台下目瞪口呆的芸芸众生。于是张着嘴的老爷就在此时被小偷割去了半幅皮袍里子。姨太太们大小姐们锦囊绣袋又何止万千,装着珍珠宝钻雨点般的投到台上,在金玉声中,连西洋的公使们也暖昧地向夫人解释似地说“她”竟是个男人?!“王豆腐”!——wonderful!你们借梅兰芳先生的守旧干什么用呢?我从梦里头惊醒过来……噢,想挂在我们搭的场景里头,不是要拍梅兰芳吗!那可是文物。知道,知道,我们用的时候加小心。京剧原来是那样的啊……我犹自大梦方醒似地说。您说什么?对方问。没什么,没说什么。走下十多级台阶,我才明白仓库原来在一座地下室里头。地方不小,挤满了戏箱、盔头箱,不知谁会在此试衣,立着一面大大的穿衣镜;架上立着刀枪,墙边倚着靠旗,桌畔一堆锦绣,在灯光中显出荒凉。灯光暗淡,像不愿闭上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荒凉中的锦绣。待梅兰芳的四幅守旧在我身边竖立起来的时候,俨然是一座铁桶江山。梅兰芳曾是这座江山的主人。淡金色的灯光中荡漾起无数飞舞的微尘。仿佛扬起了一片遥远而热烈,梦一般地响起的掌声。我细细看去,一幅孔雀开屏,金绿之间有淡紫的花朵垂下,照亮了黎明曙色一样的缎面。一幅藏蓝,仿佛宇宙中的天空,中有一石,傲然而立,上有一枝梅树悄悄怒放。再有一幅,满目金黄,花色纹理倒成了次要,赫然写着“黄金荣赠”,抬头是“梅兰芳博士雅存”。

编辑推荐

《梅飞色舞》:《梅兰芳》导演陈凯歌唯一授权图书《梅飞色舞》,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心灵史如何与恐惧共处,如何突围绑架的人生?揭秘华语巨片《梅兰芳》未公开的真相,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拍摄心路。陈凯歌,严歌苓剧本创作实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梅飞色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以前看陈凯歌写的《我们的经历过的日子》,五万多字。《少年凯歌》,八万字。都不很长,但是都回味无穷。这次看《梅飞色舞》,感觉依然很享受。一个人在艺术上长期的坚实的积累,会带来的改变,通过陈凯歌的生动实例,很清楚了。的确有些校对上的失误,但这不是陈凯歌的水平问题。
  •   和光同尘,精辟的人生哲理。
  •   早听说错别字一大堆了.但还是忍不住冒险去买了回来.因为喜欢这部电影,想知道更多的幕后的故事.拿到手之后,觉得挺好.起码知道了一些关于导演的思路,还有一些关于梅兰芳的事.如那个守旧是梅兰芳亲手画的;他们在编排时怎样设计对白等等.至于错别字,我也会写的,只要不影响内容就可以了.我更关心导演的思路.看后觉得陈凯歌的学问比我大多了去了.错别字就扣点分而已.
  •   看了电影《梅兰芳》再买的书,作为屏幕后的补充,至少,梅兰芳和京剧已经走进我的生活。戏剧距离自己曾经遥不可及,不屑缓慢节奏,是担心被高速运转的生活抛弃,看到书本绛红的装帧,心似乎慢慢静下来,阅读的背景是一幕幕闪过的电影片段,梅兰芳,从前世胭脂到烟视媚行,始终是飘渺的幻影,微笑、隐忍,无论大贵抑或贫贱,他凝聚的笑颜总是温润、尔雅,如何修来的这份从容?张扬,因为有足够的空间,才能释放炙热而不灼人的光芒。婉转的唱腔,浅笑的低眉,都是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含蓄,直白的情感替代了灯火阑珊的等待,千百度的寻觅在今天已是多么可笑的不合时宜,人间美味的清欢,在撩人夜色中更加不堪一击,听雨夜读,芭蕉早已消失在冷雨里。回到简单的生活,为抬眸清亮的美丽。
  •   其实此书写出了拍摄《梅兰芳》的幕后以及一些个中人物的思想,就是所谓的错别字,但是都知道了,也就不说什么了!
  •   质量很好,推介购买
  •   买这本书是因为前几天在一个访谈视频中,史航提到了这本书,说陈凯歌在里面曾提到哥哥当年《霸王别姬》期间去听鹂馆的事,所以特意买来看看。大致翻了一下,里面剧照很多,有一部分是梅兰芳先生的演出照片,非常美。
  •   实在是一般般,里面写的最好的反而是唐德刚写梅兰芳的那段。感觉什么都写了一点,但也只用一点文笔我也觉得麻麻,像口语多过于文笔。
  •   果然如大家所说,这本书太烂,凤凰出版社真是急着挣钱,不注重质量。书中有5页纸是烂的,绝对是烂的影响阅读的。刚看到第一页,就发现排版错误。哎。。。。
  •   老子买书买了十几年,还从没见过这样的书。错别字用脚数都能每页数出几个来,“八年抗战”写成“不年抗战”,竟然还有“演绎事业”这种词,这出版社也太能演绎了吧。看到这本书,我才觉得陈凯歌已经不那么平庸烂俗了,人家台词里好歹没有错别字。出版社的各位大爷,你们数银子挣钱的时候也照顾一下俺们老百姓的心情呗,先给你们叩头了!!!!
  •   读书是与智者对话,更是与朋友交流。
  •   书很新 还有包装 感觉很好只是内容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开头不错 不过中间的文章文采不如之前。。
  •   陈凯歌迷的不错解读!让你更了解陈凯歌心路,哲思,高度,以及境界。也让你了解《梅兰芳》这部电影里的真真假假、艺术价值,和作者在剧本创作时的立意及艺术形式的探讨和进展。
  •   可以看的下去而已
  •   全书给我们介绍一个真的梅兰芳
  •   人终究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个体。梅飞色舞也就是展示了冰山一角,但对梅兰芳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拿来看看。
  •   书的质量挺好,且有包装封着.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