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作者:朱偰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前言
“明月不随江水去,山光依旧照人来”,是先父朱楔先生游记中的两句诗,现在移用过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终将会像山光明月一样长留天地之间。曾有过“新徐霞客”之誉的父亲,一生爱好旅游,并写有大量的游记,曾主编过《中央日报》山水专栏(南京版)。他生前先后出版过《汗漫集》、《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四部游记,以及带有游记内容的《行云流水》、《庐山新导游》、《康昌考察记》、《越南受降日记》四部著作,另外还有大量的游记散见于各报章杂志之中,此外还有未及出版的《欧亚十八国游记》。1963年8月31日,父亲手列一目,将自己从1918年至1946年所写游记精选71篇,拟出一部游记选集,可惜天不遂人愿,其时的政治气候已不允许了。此次出版的父亲的游记.基本是其国内纪游,包括《汗漫集》、《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四部,另附《黄山三度登临》、《潇湘纪行》、《北温泉探胜》、《南泉探胜》四篇。如果日后还有机会,将再行出版其国外的游记。还要说明的是,父亲爱好摄影,本次出版的父亲游记中的所有照片。均为他当时旅途中所摄。父亲不是专业的旅行家,他是经济学家和文史学家,旅游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从小爱读《史记》,爱读《水经注》,爱读《徐霞客游记》,前贤笔底那波光云影,山岚奇峰,一直在他心头鼓荡;那吞吐千古的精神,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的豪兴,一直在他心头腾跃。他想像李白那样“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想像徐霞客那样涉三江五湖,游名山大川,孤筇双履,穷河沙,上昆仑,探星宿海,历西域,题名绝国。他说:“余既已许身山水,拟岁岁作名山游。”他曾发愿:“要游遍四海五岳二十八省区。”所以他自订的1934年年度计划中首先是漫游,其次是著书。然而,父亲不是置身世外的高人,他还有他自己的事业,他说:“徐霞客千古奇人,逍遥世外,所以他的漫游,是出世的漫游。我们世间的人,总还不免有自己所认清的责任,自己所认定的使命,霞客是不可几及的。我们不能忘情的,还是民族与社会,我们还愿意尽自己一点力量,造福于民族,造福于社会。”所以最终他还是写的书比走的路多。父亲的游记,其笔意似郦道元,其叙事类徐霞客,所以,他的游记既有郦道元的磅礴气势,又有徐霞客的诡怪奇谲。每至一处,记日按程,凿凿有稽,考渊源,论山经,辨水脉;模山范水,大抵据景直书,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晓岚,如晚霞,如落日衔山,如长河夕照,虽一草一木之微,无一非真切之印象。”父亲非有意于刻画点缀,托兴抒怀,但天趣旁流,自然奇警;文辞雅丽,足怡人情。父亲无意与古人一争高下,但奇峰怪石,隐跃毫端,大河飞瀑,腾轩纸上,奇踪胜迹,灿若列星。自有一种逸兴,别有一种豪气,从自家胸中汩汩而出。兹不举例,读者诸君,自可辨识。文人本也柔弱,但敢涉大川,登险峰的文人,其精神总是强健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你看他登匡庐三探石门涧,从兽径猱升绝壁,再由天池下绝百丈梯,至石门瀑布,一路攀藤附葛,乘危履险,到千年以来人迹罕至之地;再看他深入蛮荒,露宿西昌之螺髻山,伐木为排栏,燃火以防兽,仰望云汉,星辰在目,寂坐倾听,鹃鸣在耳,不复知此身在何处。有此强健的精神,才能历艰难而不屈服。父亲尤爱峨嵋冷杉,“遥见风霜之中,冷杉数株,临空独立。更远危崖之上,犹有百丈杉木,矗立云雾之中,枝头尽北向,叶尽脱落,干亦枯搞,虽龙鳞尽退,犹不改凌云本色”。每读于此,总觉这是父亲晚年遭受迫害时的写照。父亲一生爱游,但因种种原因不能尽情而游。综其一生,国内仅十七省,海外凡二十国,其“穷河沙,上昆仑,探星宿海,历西域,题名绝国”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到了后期,政治的、经济的原因。更使他不能远行。他说:“继今而往,欲求放踪高蹈,云游四海,更难乎其难矣!然余游兴未减,壮志依旧,当神游八极之表,以骋目赏怀也。”在他晚年完成的《天风海涛楼札记》回忆随笔中,有《名山忆语》、《名湖忆语》各一卷,内容均为他曾经游骖所及之处,在那样的环境中,父亲依然“神游”、“卧游”于他的理想世界之中,真是“龙鳞尽退,犹不改凌云本色”。此次,凤凰出版社将父亲的游记精选为《汗漫集》、《漂泊西南天地间》出版,使尘封了几十年的佳作再吐光芒,也证明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终将如山光明月一样永照人寰。在此,对为父亲《汗漫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出版付出心血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概要
本书收入朱偰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游历河北、江苏、浙江、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后所写游记20多篇。朱偰先生是文化名人,有极深的国学修养。他的游记文辞典雅、笔力清丽,词诗典故,信手拈来。除描写山川自然美景,更有对地理地貌、历史沿革、民情风俗的考察和论证,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寓情趣与知识于山水名胜中,是朱偰先生游记的一大特点,也是其游记至今仍有魅力的原因所在。
书籍目录
自序旧都杂记游颐和园记万里长城一勺昌平谒明十三陵记金陵览古栖霞探胜记游牛首山记金焦北固纪游焦山纪游扬州纪游具区访胜纪苏台访古录西泠游记两浙纪游富春江七日记岭南纪行澳门纪游入罗浮记黄山三度登临(附)
章节摘录
雒下声名并李膺,龙门天半许谁登。西风冷落三千客,暮雨荒寒十四陵。翠帐尽开青琐闼,明驼先蹈玉壶冰。魂飞故国知何处,击筑悲歌意不胜。余生长蓟都,二十余年,举凡宫廷园囿,寺宇名胜,以及王侯将相,才士美人,荒冢残碑,无不遍览。迩来奔走四方,离燕曰久,偶一念及,旧游萧索,前尘零落;而游钓之地,则卧寐难忘。自辽海沦亡,金瓯残阙;燕云黯黯,玉垒垂危;引领北望,未尝不淒怆感发,忧心如焚。今则外患未已,内祸又作,干戈扰攘,非至燕云十六州尽沦异域不止。兴念及此,忧从中来,偶检阅旧都日记,摘录什一,以实《汗漫集》;岂谓流连风景,亦聊以写忧耳。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月一日,偰序于青溪。一什刹海什刹海,古称积水潭,源出西山,在平城西北隅。或因此海多植莲,名为莲花池;或因水阳有净业寺,又名净业湖。民国九年(1920),家君置别业于积水潭北,晨夕往游。家君《秋初回北平晓游积水潭》诗云:绿杨城郭绝红尘,依旧寒潭清且沦。一水高低俱入悟,三年晴雨倍相亲。凄迷芳草怀陈迹,寥落残荷似故人。拂拂晓风如送别,秋来萧瑟更伤神。余初至什刹海,在民国七年(1918)一月二十七日。时寒雪初霁,曰光送暄,海边楼阁,照耀如银。游眺既畅,乃乘冰床,轮滑如驰马。余昔读《燕都游览志》,冬时湖冻,作小冰床,各坐于上,一人挽行,好事者恒觅十余床,携围炉酒具,酌冰凌中,窃尝慕其韵事。少不嗜酒,约弟妹等共市果饵,相与来此,冰床既雇,啖食嬉笑,环海再周,乐而忘返。日既亭午,家人促行,乃相率而返。八年(1919),余家迁居德胜门内草厂大坑,去积水潭及什刹海皆甚近,早夕散步其间以为常。十五年(1926)九月,秋雨连绵,竟日不止,方枯坐无赖,不谓竟有雅客乘兴而至。因偕往寻胜,秋雨潇潇,湿人衣襟。比抵什刹海畔,一湖风雨,烟满江堤;两岸荻花垂柳,零落无语;登高远望,但见秋波渺渺,烟云无际,中秋已过,重阳将近,低回留连,吟柳永《八声甘州》者再: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归途出德胜桥,酒幌高飘,灯招客坐,乃相率而入。座中尽燕赵之士,慷慨悲歌,遗风未泯,酒酣气振,颇有荆轲饮燕市之概。至夜色愈深,暮雨益急,二客道远,不得不归,始兴辞言旋。二十一年(1932)秋,余远游归来,到平之翌日向晚,即再至积水潭访旧。时秋水方涨,红蓼白蘋,错落有致。隔岸台榭依然,但终掩不住萧索景象。归途重经德胜桥,尚有纯北平风,杂货店中遍挂商品,油灯黯淡,黑影幢幢,此处尚毫未欧化,最令人憧憬旧都风味。二北海北海为太液池之一,与中海、南海,合称西苑,皇城中之胜地也。有琼华岛,风光胜绝,“琼岛春阴”为燕京八景之一。北海旧为禁地,十五年(1926)春,辟为北海公园,是年夏,余约雪塘、同朔二君,每逢曰曜之晨,联袂往游,至午始返。兹酌录日记如下:七月二十二日,六时即起,匆匆赴北海,至濠濮间,雪塘、同朔已至多时。相率北行,至小西天,登琉璃阁,其中空无一物,仅余供桌,亦破烂不堪,积灰盈寸,想多年无人问津矣,阁如无梁殿制,窗亦作城门洞状,窗台尚称洁净,遂席地而坐,双柑斗酒,逸兴横生,纵谈上下古今事,不觉曰晷之移。七月二十七日,晨兴,乌云横空,阴阴欲雨,惟以有约在先,不得不往。至北海,为时尚早,游人绝迹,但见一二清道夫,扫除落叶而已。至所约处,展《燕子笺弹词》读之,候久之,雪塘、同朔犹未至,乃游濠濮园,缘石楼,走山径,升降育曲,乃得一溪,蜿蜒南注,出于园墙之外,即西板桥下之小河也。至山石上坐久之,吐纳朝气,潜神默坐,天阴欲雨,可半小时,不见一人。复至所约之处,友人尚未至,乃行,遍游琼岛山后,■屈深奥,蹊径幽邃,非胸有丘壑者,不克臻此。登山巅白塔,眺望久之,始下山归去。八月十一日,晨兴,径赴北海,荷风满院,香气沁鼻。涉一小溪,临流而坐,细流涓涓,清泠悦耳;四围芳草依依,朝露沾襟,湖上红莲碧藕,各相辉映,神清气爽,莫可为状。移时雪塘始至,同朔亦来,相将登琼岛,晓雾方散,玉泉、碧鸡诸峰,隐约可睹;曰光渐烈,碧云寺之浮图,亦随之而俱现矣。归途出湖东,坐柳荫里,沐于荷风沁香之中,折荷叶一张,遂相偕至雪塘处,煮荷叶粥食之,清香可挹。民国十六年(1927)夏,同朔南旋,仅雪塘与余留,旧游零落,遂不复作日曜之约。是年七月二十八日,始又约杰曾,至五龙亭品茶。遥望琼华岛上,亭台掩映,烟雨迷濛,颇多秋意。向晚登琼华岛白塔山上,遥望紫禁城内,黄屋辉映,宫殿重重,颇有“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之感。下山,避雨半山凉亭,有额曰“远意”,四周松柏环峙,苍翠欲滴,亭临木末之上,却依佛寺,俯临深涧,山石台榭,错落得致。时暮雨方急,烟霭霏霏,遥望金鳌玉■长桥,灯光明灭,隐现烟雨之中。黄昏,雨犹未霁,不得已,冒风雨而归,已十时矣。十七年(1928)岁暮,因赴北海图书馆参考书籍,又至北海,不来已半年矣。盖自南航归来,未尝一往,今则寒鸦点点,风光不同往昔。踏冰至琼岛,五时许出馆,登塔瞭望,朔风怒号,林鸟成群,翱翔上下,而尚有一双情侣,伫立塔前,喁喁不已,见之不禁嗒然。忆二十一年(1932)归航,君培(冯至)赠别诗云:“柏林今日聚,他年北海滨。重逢当一笑,各自保其真。”个中人读此,倍觉辛酸。今君培尚留欧未归,不知他年北海之滨可否重逢一笑,但望湖山无恙,旧迹依然,提笔至此,不禁心向往之。三二闸二闸在东便门外十里遥,系通惠渠之上游,故北运河之北头也。十六年(1927)七月八日,余出东便门,买棹往游。两岸青林垂影,芦荻成行,清流萦碧,颇有江南风景。抵二闸,水声淙淙盈耳,飞云溅雪,宛如悬瀑。在酒家小酌,即步游抵公主坟,前有翁仲及石马,砖垣已半圮矣!正流连间,暴雨忽至,避风雨破檐之下。向晚归平,伫立船首,望烟波浩渺,风雨霏霏,水景颇佳。黃昏抵崇文门,已万家灯火矣。四西山西山在平西三十余里,系太行恒山余脉,有香山、玉泉、碧鸡诸峰,八大区静宜园、双清池、碧云寺、卧佛寺诸胜。自平遥望,山色横黛,淡远似画。幼时尝随家君西山小住,遍游静宜园、碧云寺、卧佛寺、香山八人区诸胜。当时学作纪游,今已散佚殆尽。民国十三年(1924)八月二十五日,又与雪塘相约往游。晨四时隐闻雷声,继而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料西山之行,不克实现矣。五时半起床,启户视之,则土润苔清,晓雨虽霁,而乌云犹疑。忆《晓雨残月图》所题“养花天气半晴阴,绿柳垂然幽鸟吟”,此时情景,足以当之。乃结束行装;七时许,雪塘始来,遂偕起程,出西直门,渡高梁桥,缘驿道行,青槐夹道,垂柳依依,郊野之晨,有足令人神清气爽者。过海甸,平西一镇也;自平至此,计程十里有奇。经青龙桥,绕万寿山后,松柏森森,冈峦起伏,已有山村风味。过玉泉山,巅有白石浮图,凌虚屹立,下则淙淙流泉,清澈见底。更行十余里,登修坂,西山连峰,历历在望。忆昔七年(1918)九月,当夏历八月中秋,父母挈余来游香山,见玉泉、香山诸峰,皆濯濯不毛;今夏雨水连绵,故昔之濯濯者,今皆苍翠宜人矣。折北上山道,抵卧佛寺,寺建于半山上,其前古柏苍翠,怪石玲珑,因憩焉。少顷,乃相率进寺门,正殿之后,有卧佛一尊,长可二丈,闻为金质云。寺西有园,泉石亭榭,错落得致。出寺而西北,乌云盖天,雷雨且作,本拟往碧云寺,恐被骤雨,因疾趋而归,至青龙桥而大雨至矣。乃避雨酒楼,品茶小坐,凭窗眺雨景,闸下水声与骤雨相和,乃出画具,作写意画一张。雨霁日出,乃驰车归。
编辑推荐
《汗漫集》收入了朱偰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游历河北、江苏、浙江、云南、广东等地后所写游记20多篇,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