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作者:成都创维科学教育研究所 字数:290000
内容概要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这套书自1996年春初版以来,已经再版多次,教师、学生和家长颇给好评,新华书店甚至有断货的电话催要此书。在课外读物通过特种方式销售大行其道的某些时候,只是由书店上架单独发行能获得这种效果,反映着读者的信任和鉴别能力。 自课改以来,这样的编写思路还有没有用途,作者反复思考过。教材改了,内容就必须改。而原有的指导学习的思路与做法是否也要动呢?现在看来,有需要微调的部分,但基本的框架则仍可沿用,这就是所谓先进性。读者对此最有发言权。编著者在认识分析本书的效果时,所得到的结论是这套《怎样学好小学语文》基本贯彻了设计意图。所谓正迁移大约系学习的基本目标之一,学到手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即新的内容、形式的作业中能够正确和快速地运用,学习任务就算基本达成;若能进一步在生活实践中发挥作用,则综合动手能力也有发端,普遍化的迁移就已经实现了。 照笔者对迁移法则形成的理解,有三种条件应该具备:第一,知识必须达到相当概括化的程度;第二,运用技能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第三,对新情境要有类化能力。复习课一般只能解决第一个具体任务。要达成后两项目标,须假以时日,须勤动脑,“用书”并进行综合实践,以发展出任务、策略等意识和才能。 本书的设计意图是突出概念及其系统。基于解释、运用和变式等方法去阅,读和运用本书内容,学习者能够熟练知会成为体系的知识。基于比较和归类,学习者可以达到确切掌握的程度。基于选材的宽泛性,学习者会在较高层次上储备理解策略的知识。这三个“基于”就是编著者确定的要点。 把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原理与学科教学结合,要做很多很多实事。所谓实事,当区别于抄袭以拼凑成的“教科书”和“专著”。本书的编著者并不是刻意去运用陈法,而是在编著中联系实际进行思考,特别注意同层次学习者对本书的体验,以求取对实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关注以及转化过程的回答,至于其理论提炼则需要进一步去探究。
书籍目录
课程辅导篇 1 秋天 1.1 秋天到 1.2 火红的枫叶 1.3 山行 1.4 露珠 语文天地 2 自立 2.1 妈妈,不要送伞来 2.2 小狮子 2.3 小猴吉吉 语文天地二 3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3.1 认识建筑物 3.2 平房和楼房 3.3 认识带宝盖和穴宝孟字 3.4 认识带广字头和厂字的字 3.5 认识带门和户的字 3.6 夜宿山寺 4 祖国 4.1 流动的画 4 2 祖国在我心间 4.3 望庐山瀑布 4 4 我们的祖国真大 语文天地三 5 好奇 5.1 苹果落地 5.2 我的影子 语文天地四 6 诚实 6.1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6.2 可爱的娃娃 6.3 西瓜里的娃娃 语文天地五 7 画 7.1 我有一盒彩笔 7 2 王冕学画 7.3 惠崇《春江晓景》 7.4 画龙点睛 语文天地六 8 书的世界 9 合作 9.1 比本领 9.2 天鹅、大虾和梭鱼 9.3 做灯笼 语文天地七 10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 10.1 认识身体 10.2 丁丁打针 10.3 带“身、月”旁的字 10.4 带“页、耳、目”旁的 10.5 带“手、殳、市、手”旁的字 11 努力 11.1 上天的蚂蚁 11.2 第三个小板凳 11.3 包饺子的故事 语文天地八 12 考验 12.1 特殊的考试 12.2 小马过河 12.3 勇敢的孩子 语文天地九 13 风和水 13.1 风 13.2 我是什么 13.3 对韵歌 13.4 雾 语文天地十 14 玩具和游戏 14.1 绒毛小熊 14.2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 14.3 所见 14.4 有趣的玩具 语文天地十一 15 岁月 15.1 贺年片 15.2 松鼠日记 15.3 回乡偶书 15.4 四个愿望 语文天地十二训练测试篇 〔课课达标练〕 1 秋天 2 自立 3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4 祖国 5 好奇 6 诚实 7 画 8 书的世界 9 合作 10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 11 努力 12 考验 13 风和水 14 玩具和游戏 15 岁月 〔单元测试〕 第1~2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1~2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3~4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3~4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5~6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5~6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7~8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7~8单元综合测试(二) 期中综合测试(一) 期中综合测试(二) 第9~10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9~10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11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11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12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12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13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13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14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14单元综合测试(二) 第15单元综合测试(一) 第15单元综合测试(二) 期末综合测试(一) 期末综合测试(二) 期末综合测试(三) 期末综合测试(四)训练测试篇部分参考答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