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倾城小团圆(张爱玲的私人生活史)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作者:清秋子  页数:3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部分内容最初于2008年11月开始在“天涯论坛”陆续发表,广受读者追捧。张爱玲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于2009年2月23日在台湾出版后,本书作者又根据《小团圆》中的有关素材对原稿作了修改,全面介绍了现代文坛的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生命史中的各种隐秘。    作者以近距离的视角、亲切而活泼的文字,探幽发微,旁征博引,揭示了张爱玲在创作、情感、婚姻、思想、情趣、人生奋斗等方方面面的真相,着重探讨和分析了张爱玲独特个性的形成原因、“胡张恋”的内在冲突、第二次婚姻的内幕、晚年遁入精神孤岛等等张学“热门”问题。    本书素材全部来自当事人回忆的第一手资料,线索清楚,持论公允,其中关于“胡始终与张暗斗”、“第二次婚姻获得幸福”、“晚年步入理想境界”等看法,都相当独到。    作者清秋子是近年蜚声文坛的著名网络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深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广大读者欢迎,在网络上有极大的知名度。本书延续了他一贯的文风,既有学者的睿智明晰,也有文学的绚丽华彩,堪称描述民国文化人物的精品之作。

作者简介

清秋子,祖籍江苏宜兴,早年曾下乡插队八年,现居海南,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著名多栖作家,一手创作“底层文学”,一手书写历史长卷,代表作:《明朝出了个张居正》、《魏忠贤:八千女鬼乱明朝》、《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博弈》、《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我是北京地老鼠》(曾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奖)。

书籍目录

引子1.活在李鸿章的影子中2.童年气息如春日迟迟3.童话似的家轰然崩塌4.后母是阴云驱之不去5.青青校树下的灰姑娘6..终生难忘的一次屈辱7.香港的浓绿与火红8.围城前后的食与色9.她用英文小试锋芒10.佳作如雪片洒遍上海11.朋友亦有形形色色12.热恋恰似飞蛾扑火13.动荡岁月的倾城之恋14.尘埃里的花凋落了15.为这个男人值吗?16.回首看他形同陌路17.铅华洗尽再出江湖18.有惊无险的罗湖桥头19.香港梦幻终成泡影20.和胡适一道凝望赫贞江21.相遇在在麦克道威尔22.二次婚姻觅得知音23.匆匆踏上陌生的“故土”24.黯然独望港九灯25.守护他走完最后一程26.“孤岛”中的恬然老妇27.幼年情结伴随夕阳岁月28.太平洋上的辉煌落幕

章节摘录

1.活在李鸿章的影子中热议张爱玲,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关于她的话,说得多了,都不觉得她是多么久远的人。很多年轻男女,甚至觉得离她很近,能够与她共悲欢。可是,一查张爱玲的出生年月,我们才竦然一惊:她的出生,是在将近90年前!无怪乎台湾学者王德威要称她“祖师奶奶”。百年之前的种种,才是她的前世;近百年的动荡与安稳,则是她的今生。她所见证的人世沧桑,真是足够多了,是地地道道的“奶奶级”人物。对此,我们只有慨叹。麦子落地,遂成青苗。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九,月圆后不久,想必夜间仍有清辉铺洒。早年的人们,习惯以农历生日为准,张爱玲也是。这个日子公历是哪一天,以前大家都忽略了,后来是美籍华裔学者司马新,在写张爱玲传时,仔细推算出来的。张爱玲是个多思之人,生日的皓月秋空,也许让她每年都有所思,以至于她小说中写月亮的句子,经常很奇崛:“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这难道是宿命的写照?她的确就是从一片“陈旧而迷糊”中诞生的。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这是一座清末民初的老洋房,在靠近苏州河的地方,风格是那时流行的西洋式样。这房子大有来历,牵涉到张爱玲的“前世”。它是晚清名人李鸿章送给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张爱玲祖母的陪嫁物之一。这种老房子四面为房间,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天井,朝内一面有连廊可通行,因而名之“走马楼”。老房子的外墙上,有一些西洋式的花纹装饰,这在当时算是很时髦的了。小楼共有两层,后来顶层有人加盖了阁楼,所以如今看起来好像是三层。当年这房子,想来是气派得很,从二楼上直直向前伸出一个阔大的阳台,四周还有很大的花园,草木葱茏。而现今,房子杂乱了,花园当然也不存。这种“西风东渐”时期的老房子,在今日的上海、武汉、广州、海口等地,仍残留了不少,可以视为用砖石写就的城市演进史。张家公馆,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很有象征意义:从外面看起来,房间的阳光应该很充足,其实里面却是古墓般的幽暗。新旧杂糅,中西交错——这便是张爱玲日后成长的宿命。早几年,有“张迷”经过辛苦奔波,确定了老房子当年准确的地址:淮安路313号,也就是今天的康定东路87弄。这房子现在可能已被拆掉,再也没有了它的物质存在。——大变革的时代,只几十年间,就会有很多东西化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尘土。在那时,能拥有一批这种房子的,是豪门大族。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李鸿章,就更是声威显赫。因此,当今讲张爱玲故事的人,有的就特别津津乐道于她的家世,动辄冠以“簪缨世族”、“官宦世家”、“豪门之后”的名号,看上去金光闪闪——似乎张爱玲的天才,一定与此有关。我个人猜想,以这类口吻进行叙述的人,无论他做到了多高的教授,恐怕都未脱庸俗思维,有的年幼时说不定还很清苦,对张爱玲进行这样的恭维,也许有少年时的情结在内。——其实,天才与血统无关。尤其与富贵无必然联系!古人说,穷诗人写富人,诗句里定是穿金戴银;而真正的高贵出身者写富人,只须两句——“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那种富家大户夜戏散场时的豪华,便被写到了入骨。毕竟还有学者是清醒的。内地较早写张爱玲传记的学者余斌,就张磋玲对自己身世的态度做过考证,结论是:她并不愿沾祖上的光,有人问起她来,她也是含糊其辞。当然相反的证言也有,与张爱玲相识的女作家潘柳黛,就曾说过:张爱玲在日常的场合,对自己的贵族血液“引以为荣”,一再加以提及,唯恐人不知。但这只是潘柳黛的一家之言,并无佐证。倒是可在《流言》中的几篇自传文章里看到,张爱玲对她“簪缨世族”的家世深为隐讳,从不提及。我也注意到:只有一次,在小说集《传奇》出版之前,她曾一闪念地想到:可否用自己的“贵族家庭”来作宣传的噱头?但最终,并未实施。看来,她并不在乎这所谓的辉煌。台湾学者周芬伶说得更直截了当,她说:有些人为张爱玲写传,“着重其‘贵族’身世,然而我看张爱玲一生从未有钱过”。因此,渲染张爱玲“贵族身世”的荣耀,基本没有意义;况且她又不是活在李鸿章的时代!相反,在辛亥剧变以后,晚清时代的荣耀,怕也不是什么金字招牌,更多的是给人带来负罪感与没落感。毕竟时代在进步,在民国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张爱玲,从“簪缨世族”承袭而来的,料想也是负面的东西为多。张爱玲的祖上,固然是世宦之家,但是随着大清国的穷途末路,家族的景况明显地呈一个下滑线。等到张爱玲这一辈,这个前朝名门之后的家庭,就更像一座阴暗死寂的老房子,只能窒息掉所有活泼泼的生机。我注意到,张爱玲只有在完全挣脱了家庭的阴影之后,才获得了她最鲜活的生命,蓬蓬勃勃地绽放开来!她渴望挣脱这个冷漠的家,只想自食其力。张爱玲的内向孤僻,她被人所指的“自私”,她的远离精英主流,无不与家庭的阴影有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喜爱名人,就看名人的一切都是好。我们先来看看张家的这根老藤,有些枝蔓,倒也很有些意思。张家的祖籍,是直隶丰润县。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1797-1854),字雨樵,是“丰润张氏”几辈子里第一个做官的人,咸丰年间曾任安徽按察使。就其本人的操行来说,是个极为清廉、耿直的好官,只不幸生逢乱世,结局很是凄凉。在这里必须一提的,是这位张印塘大人与李鸿章的结交。张印塘和李鸿章曾在合肥、巢县一带并肩作战,两人意气相投,遂结为至交。张印塘后来与太平天国的西征军交战,因战败被革职,留营戴罪效劳。此后目睹局面日益崩坏、同僚好友败亡,心中越发郁闷。于次年,在徽州病死了。那时候,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年方7岁,是个刚够学龄的小孩子。在辗转流离中,张佩纶发奋苦读,23岁那年考中了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他做了官后,敢于直谏,因而名声大起。后又担任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成了中央监察部门的副职长官。那时李鸿章已是威名赫赫的北洋大臣了,念及旧日袍泽之谊,对张佩纶也很器重。青年时代的张佩纶,是个旧时官场上典型的“清流”人物,耿直自负。不仅在正史上有名,而且还被写进了通俗小说,成为文学人物。清末有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专写官场黑幕,其中之一的《孽海花》就绘声绘色地写了他的“事迹”。书中有个人物叫“庄仑樵”,就是影射张佩纶的。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佩纶连上数十道奏章,力主抗法——对洋鬼子不打哪成!朝廷就派他到福建马尾港去督军。可惜一仗打下来,福建水师全军覆灭!战后追究责任,他被革职发配到边地察哈尔、张家口效力。他先后有两任夫人,都是病死的。到1888年,张佩纶戍满回到北京时,已是一个光棍汉了。就在这灰头土脸之时,在天津的李鸿章向他伸出了援手,将张佩纶收入幕中,协办文书,掌握机要文件,当了个心腹师爷。入幕半个月后,张佩纶又有了奇遇!李鸿章决定把女儿李经璃许配给他,并且当下就办妥了订婚仪式。这一年,张佩纶年已41岁,李菊耦才22岁,两人相差19岁。这桩婚姻,当时就有很多人侧目。即使拿现代的眼光来看,也很不般配。张佩纶年纪偏大不说,还是个罪官,仕途前景很渺茫。从留下来的照片看,相貌上也无甚过人之处——八字胡,目光无神,体态偏肥,不过是常见的清代官员颟顸模样而已。而李菊耦在那个时代虽是大龄女子,却是个地道的美女,标准的鹅蛋脸,眉清目秀,双眸如漆,透出一股清新可爱的书卷气。这段奇缘,曾朴在《孽海花》里也有妙笔生花的渲染,有如他老人家当时也在场一般。曾朴写道,一日,张佩纶有事一头撞进李鸿章办公的签押房内,忽见“床前立着个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小姑娘,眉长而略弯,目秀而不媚”。在旧时,同事之间也是要避家眷的,张佩纶来不及收脚,早被李鸿章望见,喊道:“贤弟进来,不妨事,这是小女呀,——你来见见庄世兄。”那小姑娘红了脸,含羞答答地向张佩纶道了个万福,就转身飞快地跑进里间去了。张佩纶与李鸿章谈着公事,忽然瞥见桌上有一本诗集,趁老太爷不注意,他便偷偷拿过来看。见里面字迹娟秀,诗意清新,知道是那小姑娘的手笔,不觉就有些倾倒。略一翻,见有两首七律,题目是《基隆》,读过一遍,当下顿感触目惊心。诗的意思,大致是既有讽刺、又很替张佩纶惋惜——若只安分做个论道书生,不去冒冒失失请缨杀敌,也就不至狼狈若此了。张佩纶看了,“不觉两股热泪,骨碌碌地落了下来”。李鸿章就笑道:“这是小女涂鸦之作,贤弟休要见笑!”张佩纶惟有满口称赞,李鸿章便顺势托“张贤弟”给女儿寻觅佳婿。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李碧华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贾平凹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傅雷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夏志清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  ——白先勇爱玲女士曾说,抄她文字文笔的人不少,以致她猛然一瞧,仿佛是做梦时写的。  ——亦舒说我的小说跟张爱玲有点像,不,我觉得不像,现在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写得好的就说是学张爱玲,对张爱玲评价这么高是否恰当,应该研究一下。  ——王安忆人人仿佛张爱玲。  ——王德威

编辑推荐

《小团圆》出版后第一部张爱玲全传。《爱恨倾城小团圆》全新解读张爱玲身世,爱情与晚年景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恨倾城小团圆(张爱玲的私人生活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1条)

 
 

  •   写的很好,虽然不是小团圆,但是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张爱玲的事情。
  •   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张爱玲传记。先是在网上看了,被作者张弛有度的文笔吸引,再买书。我只是觉得书名不如在网上的“爱恨都已倾城”好,没了韵味。
  •   就冲新解读张爱玲身世,爱情与晚年景况
  •   第一次读关于她的经历的书。说实话她并不是我喜欢的作家类型。不过书写的还是很客观的,买了这本以后就接着买了小团圆。很不错的书。
  •   这部张爱玲的传记文学作品,是我看过的众多此类作品中优秀的上乘。不但资料翔实,而且,作者的文笔难得得流畅、老道。心智成熟、健康。可见,作者在写作态度和创作水平上都相当不错。赞!
  •   非常喜欢这本书,引人入胜,也许因为本是张迷,所以对这本书格外青睐。文字平和有力度,娓娓道来,好似入睡前妈妈讲的故事,让人不禁为之神往,读之则欲罢不能。用了不太宽裕的5天时间抢读完,每每要合上书页总是恋恋不舍,读完居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让我对张爱玲有了更加了解的欲望。最近在看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   这本书不是张爱玲本人写的,看完后感觉张爱玲本人的生活就是一部小说
  •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同情张爱玲。或许女人都一样,爱的时候义无反顾,即使头破血流也还是要爱,不尝试怎么知道爱的合适不合适呢?这正如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女人一样,只是平凡普通的人不会去反思考虑而已。
  •   这本书就像散文一样,流水似的介绍张爱玲,蛮喜欢的
  •   东西不错,是帮同学买的,本来是要买小团圆的,结果买错了...
  •   张爱玲的却才女。。真心精彩
  •   很喜欢张爱玲的书,
  •   对张爱玲的一生有了整体的认识,书很不错,很喜欢
  •   值得阅读,尤其是张迷或是喜欢女性文学的朋友们
  •   写得不错,对张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   很喜欢,但是没有给我积分!!!!两次了,很不爽!!!
  •   很喜欢很喜欢的一本书。
  •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真的是很不错~同类书来讲,个人觉得是最好的
  •   网评很好买的,的确不错
  •   很好一如既往的好
  •   一切都是美╮(╯_╰)╭
  •   对于张爱玲一直是敬而远之。推崇她的作品价值,但又不太好接受她的文风。尤其是《小团圆》。这两本书正好可以参互阅读。很受同事们的追捧。
  •   看后惆怅,这是怎样的一个旷世才女,有显赫的贵族身世,奇特的才华也是命中注定,有着悲伤的爱情,造就了孤独的晚年漂流生活。看了这本就能对张爱玲的私人生活更加的了解!
  •   还好,帮我解读一下小团圆,毕竟小团圆是作者没有做好出版准备的作品,有点乱。
  •   以为买的是小团圆,拿回来看了才知道是别人写她的传记。不过也很精彩。同学也在看,呵呵
  •   个人喜欢张爱玲,这本书的内容都几好看啊!!
  •   很多写张爱玲私生活的书,都很少提及赖雅,这本书写了很多,很客观,值得一看。
  •   想了解张爱玲的生活经历的朋友可以细细阅读.会有一定收获.
  •   文笔不错,不过还是最好读张爱玲自己写的比较好
  •   没有“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写得好。。
  •   这次发货好快啊,以前都是要3-4天才可以收到,这次下单第二天就收到啦
  •   书有收到,质量很好
  •   文笔比较流畅
  •   写的很不错~~~值的一看~~~~
  •   这不是张爱玲的原著哦,大家看清楚再买,我帮同事买的.纸张还是可以,不刺眼.
  •   当小团圆买的,没仔细看,但是写的还可以,比较流畅,打算再买本小团圆
  •   本以为是张爱玲的小说,结果是别人写的张爱玲的传记
  •   印刷和装订不错,物流也没问题,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书,
  •   基本上是《小团圆》的复述,把九莉换成爱玲的复述,另加了些讲解,没意思!像是特意抓住《小团圆》上市的机遇拼凑而成。真正喜欢张爱玲小说的,还是看余斌著的《张爱玲传》吧。
  •   出版小团圆,是一个错误。
  •   很喜欢,以前看过清秋子写的《我是北京地老鼠》,这本是写张爱玲的生平的,让我知道了张爱玲作品以外的作家的人生。不过收到这本书时有点小失望,因为书皮很旧,里面的书页部分看上去是新的,就是书皮实在过于旧,像放在书店里好几年的书那么旧
  •   书本还不错,包装完美,内容也不错
  •   各方面都很好。推荐给大家~
  •   包装还是很好的,书应该是正版。
  •   说实在话,我看过了小团圆原作再看此书,觉得没必要看了!看原作就够了
  •   本不喜欢张爱玲,看了《张爱玲地图》想知道张爱玲,就买来看看。
  •   从内容上来看写得挺真实!但基本上与小团圆差不多!
  •   用了一天看完了~更加心疼这个女子也更喜欢她的那些书~也终于明白才气这个东西~
  •   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我马上就喜欢上了它,可是书店只有唯一的一本,而且已经被顾客翻得不成样子了,后来去其他的书店也没有正版的,所以在这里找到这本书时,我很激动了一番,也毫不犹豫地就买下了,可是,里面的错别字实在太多了,虽不至于影响阅读,但总让我感觉不爽.
  •   要读张爱玲还是应该回到她的书里去的,读了书很多东西都很明白的,最多在和志同道合的交流一下。像这么多这样的书出来真的是大同小异,没必要。
  •      先别管这稍显艳俗的封面,这算是我读过最好的张爱玲的传记:清秋子所著《爱很倾城小团圆》(虽然压根儿也没有读过几本,呵呵O(∩_∩)O~ ),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炫技。
         书中关于张胡恋描写得也是异常精彩,晚年胡兰成《今生今世》中关于张爱玲的描写也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段感情的点滴:展现了张的娇憨傻痴不为人知的一面,可读胡的文字终究还是逃不开厌恶二字。
         人固有大俗大雅,张的世俗是落到实处的,她喜好市井小报上的文章,喜好”向下看“——去过美国夜总会看脱衣舞,可见其率真可爱。但俗也分很多种,什么低俗、恶俗、庸俗,而胡的俗很不幸,却是无可救药的“媚俗”。
         他的一生简直就可以形容为“绍兴乡下于连爆发史勾女史”,他的文字初看很美但经不住推敲,最多只算锦绣文章,没被风舞便失了形状,文中透出的那种自以为是和自恋更让人反感。
         他勾搭女人大多讲求一个“利用价值”,比如张,看中其出身出身名门,品味不俗,和她在一起立马提升自己的价值,而之后的小周更是个鲜嫩可口的果实,还有秀美满足了他对旧式母亲的依恋之情。就如他在一文中所说:在兵荒马乱年代女子大多心里脆弱于是便匆匆委身。这猥琐之气真不辱末了其一脸鼠相。更为讽刺的是胡在晚年还算隐约透出一股风雅隐逸之气。
         胡爱粉饰自己,自己的事无论好坏总能美化成一段佳话,张那年毕竟才二十出头对男人少了判断能力,尼采说男女“男人骨子里是坏,女人骨子里是贱”,胡终究是要变心的,他的多情正是来自于无情,他绝计不是不明白张对他的痴情,而是时过境迁他已另结新欢犯不着陪痴,与张相处时他要踮起脚高攀当然不乐意。况且分手之后还能念及张对他的深情,有如此一代才女对他念念不忘人生岂不是又多了些骄傲的资本。
       在张胡分手之后,张爱玲还给胡兰成寄了一段时间的钱,直到他脱离困境,这件事张爱玲算是做得仁至义尽。张这行为中就透出些许贵族气,一是为了还胡曾经给她的一笔钱,这笔钱是用来还给张的母亲黄逸梵的;二是两人毕竟相爱一场,纵使不能再困境中相知相守,至少不能落井下石。张爱玲不喜欠人人情,任何人和事都会做到人银货两讫,只是对于自己的母亲也这样,不得不说透露出些许悲凉。
       在这里要另插一段:在张爱玲生命中用夏志清先生的话说是有三个男人”对不起“她,一是她的父亲张廷重,二是第一任丈夫胡兰成,三则是在美国时的伴侣赖雅,父亲这血缘关系不能选择,而伴侣却是可以选择的,这么说胡兰成也有一定道理,可是对赖雅的评价就言之过重了,我个人认为赖雅其实是张爱玲人生中最后的温暖,虽然关于两人交往记录没有像张胡恋那般惊天动地,见诸笔墨,但这也正不印证了一句话:”真正的幸福不需要炫耀,那些得到了的美好就让它们的记忆中闪烁好了。“
       转回正题,胡是汉奸,可他胆小薄幸自恋又没风骨只是小奸小坏也成不了大坏蛋。爱玲于他早已起不了几级震动,充其量也不过是丰富了他八美图中的一美,而爱玲这朵低到尘埃里的花终究也是委顿在尘埃里。
       1947年6月10号,那时的胡兰成因为局势动荡逃亡在温州,当他还沉浸在待局势稳定能够坐拥”爱玲,小周,秀美“三位娇妻的幻想中,张爱玲对他的最后通牒寄到他的手中。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短短一封信仿佛是有千斤重,可见张爱玲当时下了又壮士断腕的决心,长短不如短痛,要不就在这里断了吧。在后来胡兰成还抱有幻想,断断续续写信联系张爱玲,后者也只是冷处理,待胡的《今生今世》一经出版立刻向张寄了一本过去,而未得到张的任何回应。张给友人写信埋怨《今生今世》中胡写的关于自己的事不实,而且还说如果自己回应必出”恶声“。再之后胡兰成去到台湾,受到朱西宁、朱天心父女们的热烈欢迎,成立”三三派“,为讨好胡,朱天心在其面前大段朗诵张小说散文中的金句,简直膜拜其为精神领袖,被誉为张派文学的传人那都是后话了。
       这不平等的爱大概也只收的不平等的结局,竟也逃不出“自古多情女子负心汉”的怪圈。生活中多的是胡兰成这样的男人,不负责没担当,男人若是没品行,有才有财位高权重又如何?
         女人要学会说不,男人要懂得廉耻。有人说爱玲像是玩了一辈子古玩最终还是被假货给懵了眼,我也只能说人一辈子那么长谁没爱过几个人渣?!“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也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只是一点真心,要来何用?“我要你的爱,你却给了一个无言的结局。” 这样的爱情也真真算是传奇。
         由此可见,你在生活中接触的人发生的事成就了今天的你,胡张恋对张爱玲影响之深远在其小说中处处可见,她晚年的遗作《小团圆》可谓超越了生死,世间种种荒凉不幸,可终究跨不过一个胡兰成。
       就这么一个人消耗了她青春中多少的憧憬与美好啊?所以只能是“小团圆”。这就是明知不值得爱当时却又无法自拔。
         知人识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爱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了你的今生今世,过去未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