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后半生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王湜华 京华出版社 (2008-07出版)  作者:王湜华  页数:3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作者简介

王湜华,字正甫,号音谷,江苏吴县人。1935年1 0月生于上海,1958年北京大学毕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Ⅸ贞观胜慨》、《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元太祖帖木贞元世祖忽必烈》、《俞平伯的后半生》、《弓弦殉情》、《无冕之王》、《努尔哈赤后妃传奇》、《皇太极后妃传奇》、《红学才子俞平伯》、《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音谷谈往录》、《王伯祥传》等;校点整理古籍若干部。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数十万字;红学类文章论文十数篇,约二十万字。喜爱书法篆刻,亦善作旧体诗联等。

书籍目录

楔子一、出家前的准备与安排二、为好友母亲写墓志铭三、剃度之前的居士生活四、爱徒李鸿梁深情探望五、众说纷纭的出家之谜六、弘一法师人生三层楼七、以殉教应流血答友人八、劝阻弟子潘天寿出家九、为弟子学画指点迷津十、吴昌硕诗赠弘一法师十一、与道侣一起超度黄犬十二、叶圣陶笔下的李叔同十三、撰写佛说无常经序言十四、闭门谢客而隐居修行十五、法师佛门对待尘俗事十六、为谢绝缘务约法三章十七、元旦开笔书赠杨白民十八、为侍厨陈阿林作传记十九、在杭州上海衢州修行二十、交代化缘所得之用处二十一、法师严守律学二三事二十二、访上海旧居城南草堂二十三、1926年在庐山写经二十四、未能成行的归家之旅二十五、放弃刺血写经的念头二十六、少贴邮票即为犯盗戒二十七、首次遗嘱交给刘质平二十八、非同寻常的朴素生活二十九、平息灭佛逐僧之风波三十、为护生画集费尽心机三十一、法师与护生画集续集三十二、丰子恺赓续护生画集三十三、李芳远眼中的李叔同三十四、途经厦门与闽南结缘三十五、弘一法师的佛学理论三十六、重返杭州虎跑寺静养三十七、厘补并校点华严疏钞三十八、白马湖畔建晚晴山房三十九、旧友相聚时潸然泪下四十、听法会当众泣下如雨四十一、疟疾后法师元气大伤四十二、善始善终的弘一法师四十三、辑蒗益警训成寒笳集四十四、对芝峰法师寄予厚望四十五、发明推广听钟念佛法四十六、自治伤寒病于法界寺四十七、发表《人生之最后》演讲四十八、发表《改过实验谈》演讲四十九、立誓发愿弘扬南山律五十、为忠烈诗人韩偓立传五十一、表彰贫儿捐钱购宋藏五十二、身体力行整顿僧教育五十三、万寿岩念佛堂演讲词五十四、卧病泉州草庵立遗嘱五十五、大病初愈后致力弘法五十六、郁达夫拜谒弘一法师五十七、作运动会歌宣传抗战五十八、青岛湛山寺弘扬佛法五十九、为护法故,不避炮弹六十、高呼“念佛不忘救国”六十一、为推崇佛法略释十疑六十二、佛法宗派及佛法学习六十三、以“应酬的和尚”自责六十四、徐悲鸿作法师半身像六十五、小学教育为育人之基六十六、倡言“念佛不忘救国”六十七、悲欣交集,圆寂泉州六十八、绵延不绝的追思纪念

章节摘录

李叔同之出家,在方方面面几乎都做了妥帖而周详的安置,而唯独对自己已有两个儿子的原配夫人俞氏与日籍夫人,却没能作什么安置。他对于在家时的“俗物”中,写的字,用的书等,不是送给了挚友夏丐尊,就是送给了自己的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人;把以前的用印都捐赠予西泠印社,一些衣物生活用品分送给学校工友等人,对家人,相对而言,则几乎没有什么安排。这大概是出家所遇到的最难处理的问题吧。如果跑回家去,向老婆孩子当面说,自己要去当和尚了,以后再不回家了,老婆孩子如果抱着腿、牵着袖,就是不放手,岂不尴尬!甚至动摇了出家的决心,岂不更是前功尽弃!一直苦苦守在天津老家,带着李准、李端两个儿子的俞夫人,得知李叔同从日本又带回来了个洋女人,住在上海,就是不回家,也拿他没办法。一心仍扑在扶养好两个儿子上,作为寄托,寄希望于天增岁月人增寿,盼望丈夫还会有回心转意的一天,再次回到她的身边,回来看望两个亲生儿子。出家的消息传来,使她这一线微弱而可怜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李叔同的哥哥李文熙,操持着这个旧式的大家庭也真不容易。弟媳妇带着两个儿子与他住在一起,在李叔同没有出家时,虽已另娶了日本老婆,但总还有点象征性的贴补家用,现在好了,彻彻底底都得由他来负担弟媳一家三口的生活。看来作为兄长,对弟弟的不顾家小亦提出过质问,但所得到回答却是:“你们只当我得‘虎列刺’(霍乱)死去就完了。”这算不算是相当不负责任的态度呢?!看来这正是出家人人人要过的生活关吧l释迦牟尼不也是乘老婆孩子半夜熟睡悄悄出家的吗!李叔同临出家前,预领了三个月的工资,分成三份,一份连同自己剪下的胡须,托上海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嘱咐他,等他剃度之后再交给住在上海的日籍夫人;第二份寄给省政府,嘱转北平内务部,用来办理脱俗籍转入僧籍,作为印花税及手续费之用;自己留了一份,作为受戒时补充斋饭的费用。真可谓安排得细致周密而妥帖。农历五月,那时还只说是要入山修行,李叔同便提前完成了学业考试,把旧日已装裱成手卷的朱慧百、李苹香两个妓女所送给他的书画扇面二件,特地在引首上题了“前尘影事”四个大字,又题上‘息霜旧藏此卷子,今将入山修梵行,以贻丐尊。戊午仲夏并记。”下面打的是“李婴居士之印”,郑重地赠送给夏丐尊珍藏。这里是不是还牵挂着一丝丝的凡情留连呢?另有一横幅,写的是《高阳台·忆金娃娃》,也在左下的空白处题上了“戊午仲夏将入山,检奉丐尊藏之。演音。”亦一并赠予夏丐尊。其实这首《高阳台》,早在民国元年就己写赠给过夏丐尊,词题是《为歌郎金娃娃作》,横幅左下角题的是:“丙午(1906,光绪三十二年)旧作,写奉勉旃先生大家一笑。壬子(1912,民国元年)七月雨窗。息霜。”赠送给夏丐尊的书法作品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仅从上述,不难看出,李叔同对夏丐尊的交情之一斑。正如柯文辉所指出的:他与丐尊是心魂之交,情超手足,语默会心,无人可以替代。弘一法师在家时所用印章甚多,他自己又精擅此道,所以自刻印与友人刻赠的印都不少。在他出家时,统统赠予了西泠印社。印社当然十分珍重,特在印社西边环行上山的回廊最高处石壁上,凿龛宝藏,龛口封以大理石,由李叔同的印友叶舟用篆书题“印藏”两个大字,并作题记云:“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冢’、“书藏”遗意,凿壁庋藏,与湖山并永云尔。戊午夏,叶舟识。”遂成为西泠印社史上不凡的一页,从而也成为西泠印社中之重要一景。笔者幼时上杭州、游西湖,就必到印社一游,而主要目的也在凭吊j比‘‘印藏”。建国初年再去,犹存:近年再往,竟已不见,连一点痕迹也没留,为之怅失已久。后来听说,印社已将其开发出来,供印人及世人瞻仰观赏。由此亦可见印人与世人对李叔同印藏珍重之一斑。

编辑推荐

《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由京华出版社出版。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叔同的后半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简直无语了,等了一周才收到,发货慢就算了,收到后我都怀疑是不是新书。书体有很多处损坏,而且很脏,我想说卖家难道不检查货在发出么,这么不负责任估计你们也快倒闭了吧。希望你们下次注意,别再还别的顾客了,好自为之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